2010年2月1日 星期一

中學面臨殺校潮??


升中學生持續下跌,未來數年升中人數將較09年減逾一成(《明報》2010年1月28日)。中學會面臨殺校潮嗎?
合指一算,殺校機會不大,因為殺校的鼻祖戴卓爾已退隱多年。此姝對市場力量信任有加,當年影響力遍及全球的「戴卓爾主義」有兩條主線,其一是權力下放(包括行政及財政),讓機構鬆綁,各展所長,追求卓越,這就是SMI(School Management Initiative)及其「普及版」的SBM(School-based Management)的背景。但要好自為之,因為第二條主線就是讓市場力量決定那些機構屬於高效能,可繼續玩。具體地說,學校辦得好,家長歡迎,學生多,撥款便多,反之則撥款減少,最後「摺埋」。有學校辦得好但礙於客觀因素而收生不足嗎?等於問:有叫好不叫座的電影嗎?導演話有,老闆話冇。
鐵娘子以鋼鐵意志及民主制度為後盾,得以實現其理念。放諸香港,阿瑟王及其猛將卻師老無功兼攪出「大鑊」。繼任局長(通常由盧海鵬扮演)很機智,不惜改弦易轍,來個「均分主義」,建議收生充足的中學自願減班,把學生讓給收生不足的學校,用「大鑊飯」避開「大鑊」。
合指再算,殺校機會不大。

3 則留言:

  1. Testing, see I can post or not.

    回覆刪除
  2. 孫公並無保證不殺校。人口下降,學校的數目不可能不下調。從納稅人的角度看,教育經費更應合理地分配。日後有機會被「殺」的,短期內不是傳統的名校,而是學生的「成績偏低」的「弱勢」學校。當然,水降船低,弱勢學校停辦後,日後Band3的學生會進入哪些取錄Band2或band1為主的學校。人口繼續下降,「他朝君體也相同」,其他「強勢」學校也不能倖免,只是時間的問題。這個「骨牌」效應大家都會明白。惟一的救校方法是大家努力生育,回復戰後的嬰兒潮,到時人人在校門外露宿,以求一份入學表格。但這可能嗎?大家心裏有數。這個世界,食幾多,著幾多,都有定數。世上何嘗有恆久不變的事物?小弟的小學母校也完成歷史使命,光榮結業。小弟從不認為它是辦得差的學校。可哀的是目前的教育生態已扭曲,學校為求生存,政策已偏離正道。教師教得不開心,學生學得不開心,何來「愉快學習」?如果我是孫公,也無良策。
    全港學校以25人一班?人口再下降,是否一人一班?

    回覆刪除
  3. 好同意你嘅見解,不過真係可以樂觀D喎,孫公都已偏離咗原有政策,由市場機制改為大鑊飯,必要時再加埋小班教學(張文唔使急喎),等到十年後人口回升,問題就解決晒囉。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