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29日 星期四

咖啡與人格問題

最近有網上熱門話題,指喜歡喝齋啡或吃苦味的人,會有自戀、虐待狂、反社會等人格問題的傾向,還指這是根據因斯布魯克大學的研究。此說當真?

翻查資料,這是「翻炒」在 2016年的舊聞。當時奧地利的「因斯布魯克大學」(University of Innsbruck) 的「咖啡研究所」訪問了1000人,將他們以6分制為不同食物進行排名,再回答問題,當中包括殘酷、狡詐、吝嗇、恐懼、守法、高壓的內容,得出喜歡喝齋啡或嗜苦味的人會有人格問題的結果。


不過,「澳洲天主教大學」的Megan Willis很快為喝齋啡者平反,她認為一個人的人格特質與遺傳基因及性別的關聯更大,相比之下,與個人口味的關聯就顯得微不足道。美國「羅斯福大學」的Steven Myers持相同見解,指出對奧地利的「咖啡研究所」的研究結果要小心解讀,除非有其他科研機構能重覆此研究,並達致相似結論,否則不應隨便將喝齋啡與人格問題拉上關係。所以,愛齋啡的人大可放心喝。(網絡圖片)。

2021年7月26日 星期一

愛爾石斛蘭

友人一向愛蘭花,近日在室內栽種的石斛開花。石斛(Dendrobium nobile)是為蘭科石斛屬下的一個種,生性強健,繁殖力強,原生於熱帶亞洲、澳洲,性耐旱喜乾燥。石斛蘭還有很多不同名稱,如仙斛蘭韻、不死草、吊蘭等。石斛還有藥用,據說有益胃生津、滋陰清熱之功。就鑑賞而言,花形美麗,花瓣較窄,唇瓣完整或三裂,色鮮艷,氣味芳香。

從友人提供的圖片看,所開的花是紫色,置於室內,優雅脫俗,令人頓生「愛爾蘭」之念,但不會據為己有。

2021年7月22日 星期四

咖啡減低染新冠肺炎?

咖啡可減低感染新冠肺炎?新冠病毒仍肆虐,美國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 為了探討飲食與新冠肺炎的關聯,分析了4萬名成年人的數據,研究他們的基礎飲食因素,包括咖啡、茶類、魚、加工肉類、紅肉、水果以及蔬菜的每日攝取量。發現每天喝23杯咖啡可將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降低約10分之1

研究指出,對老年人來說,喝咖啡還能降低患肺炎的風險,故認為咖啡對新冠肺炎的免疫保護作用是可信的,值得進一步研究。該項研究亦發現,每天食用至少0.67份蔬菜(不包括馬鈴薯),也可以降低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但每天食用0.43份加工肉類,則會提高染疫風險。另外,紅肉、茶、水果則沒有顯著的免疫效果。(網上圖片)

2021年7月19日 星期一

應援流動車

車是流動之用,應援流動車就是應援車。應援車又是什麼車?按字面,應援的意思是「接應援助」,所以應援車就是指用來接應援助的車,而援助的對象是歌迷心儀的歌星或明星。但明星也要援助嗎?

源自日韓國的應援文化,包括演唱會應援、餐車應援,不管是食物、慈善捐贈都應有盡有,種類豐富,說到底,就是「粉絲」們對偶像歌星明星的支持。這種支持,甚至狂熱,每個年代都有,只是形式不同而已。

近年當紅的盧姓「教主」,雖然自稱不可愛,但為他準備的應援流動車卻配有兩面超過100LED大屏幕,不停播放《不可愛教主》MV,烈日下,周圍站滿追星一族,聲勢不可謂不浩大。

2021年7月15日 星期四

住宅向高發展

土地有價,為了地盡其用,興建房屋時,就向高發展,在各地的大城市,司空見慣。奧克蘭因為房價飛漲,市政府亦擬修訂房屋政策,容許發展商在距離市中心15分鐘或距離商業區10分鐘步程內的地帶,及在火車附近,興建高至6層的公寓式住宅。六層高的住宅算是向高發展嗎?在低密度的奧克蘭,這已是個重大的轉變。

奧克蘭最初的住宅,採用別墅(villa)或平房(bungalow)型式,前者修建得較有規格及精緻,後者較隨意平實,兩類屋的屋齡已達數十至一百年,但闊大舒適,至今不乏捧場客,有價有市。

到八十年代,奧克蘭住宅尚未向高發展,但已由城市屋(town house) 取代別墅。城市屋佔地不及別墅的一半,有高度限制,多為每戶兩層的建築。隨着需求增加,建築限制放寬,城市屋又起變化,變成排屋(terraced house),佔地較少, 屋與屋緊貼,每戶三層。

隨着需求再增,最新的新房屋政策,只好讓住宅向高發展。首當其衝的,就是近市區和商業區的舊有別墅式住宅,由於地皮大,拆卸後可建多座住宅,發展商願出高價購入。保育人士擔心,這類傳統建築,將逐漸消失。

2021年7月12日 星期一

食物消費量調查

食安中心在20184月至20202月間訪問了3千多名18歲或以上的市民,近日完成全港食物消費量調查,發現每人每天平均消費固體食物1.15公斤(1150)、液體食物(包括水)1,741毫升。固體食物當中,點心和燒味鹵味的消費量雖不是最高,但卻是最受歡迎的食品,而主糧仍然是穀物,當中又以米飯佔了6成,每天吃242.12克飯。 

食物消費量調查報告共57多頁,只能概括地整理些內容,以重量順序排列,當中或有錯漏。

食物種類

重量()

該類小計

穀類

穀物及製品

395.31

大米佔最多

烘焙及糕點

45.56

440.87

麵包佔最多

蔬果類

蔬菜

202.65

水果

120.31

322.96

最愛柑橘類

肉類

豬牛類

78.36

最愛豬肉

魚類

43.54

家禽

32.12

燒味鹵味

15.34

169.36

港人熱愛

蛋奶類

蛋類及製品

26.44

奶類及製品

24.86

51.30

油糖類

油脂

13.36

鹽及醬料

16.68

糖及甜點

12.30

42.34

其他

點心

48.05

48.05

必食之選

未能核對

75.12

75.12

總重量

1150.00

由上表可見,港人食物消費量依次為穀物、蔬果、肉類、奶蛋、油鹽,符合「健康飲食金字塔」的原則。燒味鹵味和點心雖受歡迎,但消費量不是最大,是少吃多滋味的道理。(網上圖片)

2021年7月8日 星期四

混合辦公成為常態?

混合辦公模式是指在家和在辦公室相結合的辦公模式,員工有些日子在家辦工,另一些日子回辦公室工作。疫情下有機構採用這種工作模式,本作為權宜之計,但漸為員工及僱主接受。據稱,「瑞銀」擬允許三分之二的員工恆常地混合辦公,以期增加招聘競爭力。有機構的內部分析顯示,其三分之二的員工適合混合辦公,其餘的職位則只適合在辦公室上班。「花旗集團」亦擬採取混合模式。

另一些機構卻並不傾向恆常採用混合辦公模式。例如「高盛」、「大摩」等,後者更要求大部份員工下月開始全面回辦公室工作。歐洲的業界亦有相同要求,但實施日期則有待九月初。不過,對員工遍布全球不同地區的機構,可能要因應各地區的不同情況,作出不同安排。

2021年7月5日 星期一

新年快樂毛利人

毛利人是紐西蘭的原住民。他們有自己的快樂新年,但卻不是在一月一日,而是每年仰觀星宿而訂日期。他們看的是昴宿星團,又稱七姊妹星團(維基圖片),是一個大而疏散的星團,星數在200個以上,肉眼可見到其中九顆。據說很多古文明國都有提到此星團,包括澳洲的原住民、中國和馬雅人等。

毛利人稱昴宿星團為Matariki。每年四、五月間,Matariki就會從視線消失,毛利人知道那是冬天開始,預備儲糧度過寒冬。之後到了六、七月,Matariki在天空重現之時,就是毛利人新一年的開始,星團愈亮,代表該年愈興旺。毛利人有連串的活動,慶祝快樂新年。有些活動,移師商場內,載歌載舞,跨越種族文化,與眾同歡。從明年開始,毛利新年還會成為法定公眾假期。

2021年7月1日 星期四

熱浪襲地球

熱浪侵襲北半球,意想不到的,是位處較北的美國西北部如華盛頓州、俄勒岡州和愛達荷州,都連日受到史無前例的熱浪侵襲,連美國以北的加拿大部分地區,也是酷熱難當。美加的地區和城市,氣溫打破歷來最高紀錄。例如愛達荷州38 (攝氏,下同)、華盛頓州西雅圖國際機場40度、俄勒岡州波特蘭市44度、加拿大卑詩省47.5度,而最酷熱的地方,地如其名,是美國加州的死亡谷,曾錄得51.1度高溫。

這些地區的氣溫在冬天較低,有些還會下雪,所以房屋的設計注重保暖,遇到熱浪侵襲,可想像酷熱難當,難怪加拿大卑詩省的學校及大學被迫停課,一些有冷氣的場所,則開放給人避暑。專家說全球氣候變化,令各種極端天氣頻現,當中包括熱浪。難怪近年愈來愈多新建房屋要裝置冷暖氣機,在冬夏兩季調節溫度,不過這又會增加碳排放和溫室效應。環境問題確不容易有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