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22日 星期一

校本管治 x 法團校董會


校本管治給人的印象是放權給學校,讓學校自主,發揮本身的教育理念。但立法會在2004年通過的《校本條例》,規定津貼學校成立法團校董會,加入4成家長、教師和校友代表,令一些辦學團體覺得校本管治反而使本身的教育理念無法發揮。天主教香港教區就此與教育局打足4年官司,挑戰《校本條例》涉嫌違反《基本法》賦予宗教團體的辦學自由,本年2月初在上訴庭再度敗訴,教區對判決表示遺憾。
既然法團校董會的章程容許有6成的成員是來自辦學團體,是「多數派」,應不會削弱辦學團體的自主權,為什麼教區仍挑戰《校本條例》呢?其實天主教區在香港有百年以上的辦學歷史,有學校和幼稚園共297所,就讀學生約24萬人,其中不少校址都是教區的產業。如果教區在屬下所有的津校成立法團校董會,在每個法團校董會又要保持6成席位(假設需6人),又如果每人只准同時擔任最多5間學校的校董,試問教區有足夠的合適人選出任所有的法團校董會嗎?估計對一個有二百多間學校的團體,這個問題不易解決,不過這仍然是技術層面的問題,未知是否還有更深層次的校本管治問題。
原以為校本管治是權力下放,讓辦學模式更多元化,但當校本管治遇上法團校董會時,大型辦學團體卻不得已地要挑戰《校本條例》。

2 則留言:

  1. Far too much resources and energy on education which should have been for the students, have been located on administration, discussions, revolutionary changes and high paid administrators. The students have to suffer from all these experimental changes from time to time and teachers are busy to cope with such changes. The basic fundamental attention and care to students do not seem to be given despite the government budget has allocated a lot of education. What a pity it is!

    回覆刪除
  2. 係呀,好多嘢都係講多過做,重係為自己利益出發。學生其實唔知發生mud事,唔到佢地講嘅。錢同時候都用左唔少,有冇實質呢喂?有時諗吓,係咪唔搞咁多改變重好呢?一個人冇可能同時行兩條路,冇得比較,所以都係唔知。寫到呢度眼訓添。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