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30日 星期一

奧克蘭「伊甸村」節日

三月底的週末,又是奧克蘭「伊甸村」(Eden Village) 一年一度的盛事。「伊甸村」是奧克蘭一個名叫Mt Eden (伊甸山) 的住宅區的一段商業街道,每年都會在此舉行叫Village Fete的活動,集購物、美食和街頭表演於一身。

今年的「伊甸村」節日,活動內容以美式風味為題,所以掛起很多美國旗,亦自然少不了鄉村搖滾樂和爵士樂隊的表演,又穿插了荷李活歌劇式打扮的人物,小童則可以嘗試馴馬,看看可以騎在馬背多久。

「伊甸村」節日的活動不是免費的,說到底,這只是一種商業活動,商店可以趁機把貨品擺放在店舖門前促銷,像咖啡店在平日的糕餅加上美國旗為裝飾,顧客便買得高興。

「伊甸村」並不祟美或反美,這個火山腳下的住宅區已有百多年歷史,有些歷史建築沿用至今,全部不高於三層,是一條真正的「老街」,店舖都是小店,做街坊生意,大家和洽輕鬆相處。伊甸山是紀念一位姓「伊甸」的勛爵而得名,與聖經的「伊甸園」沒有關係,但這樣平靜樸實的地方,又確令人想起「伊甸園」。

2015年3月26日 星期四

應否公開註冊教師名單

對應否公開註冊教師名單,申訴專員公署與教育局有不同意見。教育局指出,向公眾披露教師註冊資料違反私隱條例,因《教育條例》並無賦權該局公開註冊資料。現時教師在受聘於學校任教前,如該名教師本身不是檢定教師(registered teacher),校方須向教育局申請該教師為准用教師(permitted teacher),方可執教。而校方在聘用任何教師前,皆可在應徵者同意下,向教育局查詢其是否有刑事紀錄。教育局認為目前做法,已可防止不合資格人士執教。

另一方面,對應否公開註冊教師名單,申訴專員作出主動調查後,有鑑於近年屢有涉及風化或失德案件的教師,被揭發在學校任教,而公眾及傳媒向教育局查詢教師註冊資料都被拒絕,所以申訴專員批評教育局無法杜絕不合資格人士執教。

那麼,到底應否公開註冊教師名單呢?其實可以換一個角度,參考其他專業行業的情況。有很多的專業,如醫學界、法律界、建築界、工程界、社工、金融界等等,同樣有註冊制度,而且資料很開放,例如律師的專業資格可在網上查看,可以滿足公眾對專業人士的資格的期望及知情權。所以,與其問應否公開註冊教師名單,及《教育條例》有沒有賦權教育局公開註冊資料,不如問教育界是否願意邁進一步,與其他專業看齊,顯示專業精神、承擔和自豪感,坦然公開註冊名單,否則,就只能永遠予人一個保守,退縮迴避的形象,而教師在社會上的地位亦難以提升。

2015年3月23日 星期一

澳門官也街及龍環葡韻

官也街及龍環葡韻皆位於氹仔,交通方便,有多線巴士包括11152228A303334等皆途經官也街。下車後,左邊有梯級通往龍環葡韻方向,右邊已是莫義記及其面向的嘉模墟。

嘉模墟位於氹仔官也街與施督憲正街交界,前身是個街市,有160年歷史,建築風格獨特,中西合壁,頂部是中式瓦片,支撐屋頂的則是羅馬式支柱,現用作舉辦文藝活動的場地。


官也街是舊式的街道,兩旁是兩三層的矮房屋,開設了各樣餅店、食店、咖啡店等。官也街又稱手信街,但又有點像台灣的所謂老街。

官也街是老街其實恰當,因為這裡有些老餅店,好像「文記餅家」、「晃記餅家」、「義興隆餅家」,已經營了數代,在氹仔以外,沒有分店,也不設試食,以一貫的經營方式,與「進駐」官也街,在路中心派餅試食的「鉅記手信」,分庭抗禮。

從官也街的窄巷可通到周圍的民房,其間有些前地,像「米也馬嘉禮前地」、「山治美蘭打前地」等,可供休憩。

離開官也街,由兵房窄巷通往龍環葡韻,經過嘉模教堂,沿梯級走下去,海邊馬路有五座葡萄牙建築風格的住宅,現在改為博物館,各有主題,包括有土生葡人之家、海島之家、葡萄牙地區之家、展覽館和迎賓館。其中的土生葡人之家,保存了當年的家居狀況,最值得參觀。

其實龍環葡韻景區還包括博物館前面的一片紅樹林濕地,不過氹仔填海紅樹林已全數枯毀,種植的荷花在冬天亦凋謝,所以龍環葡韻已略為失色了。

2015年3月19日 星期四

紐西蘭的木建房屋

紐西蘭的木建房屋很普遍,走在住宅區,用長形木塊(weatherboard)作牆身的房屋,比比皆是,木牆身多髹上白色,樓底高十呎以上,居室寬敞,外觀古雅,有窗台、迴廊,大多是建於第一次大戰至50年代間,紐西蘭稱之為villa。這種木建房屋雖然屋齡高,但十分耐用,是紐人的至愛,如果保養得宜,價值可以高於新建物業。

紐西蘭的villa用的木材是當地有生產的一種杉木 (Pinus radiata),木材經過嚴格的防蟲防霉處理,可以經久耐用而不會影響房屋結構或引致滲漏。由於這種松木漸漸供不應求,50年代以後的住宅房屋,多採用磚牆瓦頂,有些甚至用灰泥 (又稱熟石) 作外牆,髹上灰色或黃色,建築型式較平實,佔地較少,屋內設施較現代化,稱town house (城市屋)。亞洲人多會選擇城市屋,以其屋齡較新。

不過,不要以為新屋一定優於舊屋。紐西蘭有為數約四萬至九萬座建於1994 2004年間的房屋,出現嚴重的滲漏問題,修理時整座被白色膠布封蓋著,極費工夫時間,至今仍有很多漏水屋等待修理。滲漏的原因是甚麼呢?原來,嚴格來說,城市屋也可以算是木建房屋,因為全屋的屋架都是木材結構,磚瓦或灰泥只是外部用料。紐西蘭在1995年開始,撤消建屋木材必須經過化學品處理的法例規定,這些屋樑較易受潮及發霉,影響結構的穩定性,引致滲漏。2004年,政府終於要再修例,重新要求建屋木材必須經過防蟲防霉處理。

由此可見,紐西蘭的木建房屋,是舊屋勝新屋。木建築物當中還有古老的教堂,經過百年風雨,依然歷久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