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27日 星期六
校園驗毒計畫:何去何從?
自願性質的校園驗毒計畫去年12月在大埔試行,至今年2月11日,已有23間共482名學生接受過驗毒,完全沒有驗出有學生吸毒。不過保安局新近的調查,卻顯示有逾3萬學生曾經吸毒,中學生佔近7成,即20,640人。受訪的學生來自各區的112間中學,當中只有1間沒有學生曾吸毒,即是99%受訪中學都有吸毒學生,比率之高,令人震驚,亦同時令人奇怪為何在大埔區23間中學連1個吸毒個案也驗不到。唯一的推想,是自願性質的校園驗毒計畫未能達到目標,參加計畫的都只是沒有吸毒的學生。
自願性質的校園驗毒未能奏效,當局有何對策?暫時未有。保安局局長李少光辯稱計劃已引起社會對[吸毒]問題的關注,向輔導中心求助的個案也較去年增加了數十宗,稍後會委託顧問公司檢討計劃。原來又是找顧問公司,眼見上半場久攻不下,唯有控球在腳,捱到半場休息再作打算。至於是否推行強制驗毒計畫,局長認為太具爭議性,要先向公眾諮詢。一於交番個波俾你。
面對99%受訪中學內有吸毒學生,男拔萃中學早著先機,採取主動。校長向傳媒透露校內沒有吸毒個案,但會自費安排校內驗毒計畫。如此一來,學校既可自行訂立計畫的機制,又可充分掌握結果和訊息的發佈,是高明的一著。
2010年2月26日 星期五
澳門的濕地
澳門原來亦有濕地,還是世界級的。那次住在氹仔的金都酒店8樓,向外一望,竟看到沿著氹仔與橫琴島之間的水道有一塊很長的濕地,有紅樹林及鷺鳥。資料顯示,澳門有多塊不同類別的濕地,有淡水濕地如龍環葡韻濕地等、海水濕地如黑沙沙灘濕地等。從金都酒店望到的是蓮花大橋灘塗區域,屬鹹淡水濕地。
說來有趣,澳門氹仔濕地的源起竟是和興建跨海公路有關。在1968年,因為興建聯繫澳門和離島氹仔的跨海公路,把原來的水道一分為二,公路西側(向橫琴的一側)漸長出一片紅樹林,還吸引了罕有的黑面琵鷺來過冬,令澳門路氹與台灣七股及香港米埔同列東南亞最重要的濕地。其後路氹進行填海,部份紅樹林被移植到如今的蓮花大橋灘塗區域。現在這裡又會有工程,令愛護濕地的人深表關注,如果黑面琵鷺不來過冬,澳門濕地恐怕會「降呢」,詳情見《澳門海岸濕地生態環境現況調查》。
澳門金都酒店不算豪華,但從房間既可欣賞濕地,又可遠眺蓮花大橋和橫琴,總算另有收穫。
2010年2月25日 星期四
教育產業在深圳
教育產業是特首施政報告推動的六大優勢產業之一,政府的配合是撥出幾塊地皮,作發展私立大學之用,成效有待觀察。反而教育產業很有機會在深圳發展起來,而且勢頭更勁。原因何在?
印象中,深圳或許沒有明言要推動教育產業,但深圳銳意從勞工密集的經濟,過渡到高增值的知識型經濟,因此先要匯聚人才,提升教育及科研水平。深圳雖然開辦了本身的大學,但力度顯然不足夠,要增強實力,最現成的方法莫如邀請國內和香港的重點院校到深圳開設校區或分校。最近,本港大學相繼獲得深圳市政府撥地,在深圳設立分校或校區。中大的意向是設立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學院,教育質素等同於香港本部,但資源獨立,與本部互不補貼。香港大學採用另一種模式,在深圳設立面積比香港本部大一倍的校區,預計部分學系會改在深圳上課,同時亦增加招收內地及海外學生。
發展下去,當重點院校雲集深圳,招收眾多本港、國內和海外學生時,質和量都到達一定的水平時,就會像「一石二鳥」,在為了推動知識型經濟的同時,連帶把教育產業都「攪活」了,兩者還會相輔相成,發揮協同效應。香港雖然教育比較先進,但土地及其他成本高昂,如果能與深圳互相配合發展教育產業,未嘗不是一條出路。
2010年2月24日 星期三
英國升學的爭議
香港學生往英國升學由來已久,可能是香港的教育制度一直仿傚英國。隨著334新學制快將落實,有人擔心香港與英國的教育制度是否仍能銜接。星島日報「細說新事」欄於2月4日刊出〈英倫留學未必佳〉一文,指「英國頂級大學未必接納香港的文憑試成績…」,引起香港「英國文化協會」的強烈回應,要求作者「辛翠時」申報利益,澄清他的背景與「非英國教育」無關。
這些爭議其實可以避免。眾所周知,就算沒有334改制,到英國升學要入讀頂級大學也絕不容易。何況全球的大學不是3年就是4年制,見慣不怪,美國教育制度一向與香港不同,但也不是香港學生升學的熱門國家嗎?
一般人心目中的英國升學,可能只局限於英格蘭(England),但更可能是「英聯合王國」(UK),後者是包括蘇格蘭、北愛爾蘭及威爾斯等「王國」,那裡有出名的學府如愛丁堡大學、聖安德魯大學、威爾斯大學、愛爾蘭大學等。不少人或會忽略的,是蘇格蘭和英格蘭的學制不同,反而似改為334後的香港,因為蘇格蘭的中學一向是6年制,大學4年制,注重「銜接」的話,蘇格蘭是升學的理想地方。不過蘇格蘭的制度也很有彈性,學生並不限於在蘇格蘭升學,他們可以多讀一年中學,考GCSE A-level,大學課程便只修3年。
可見往英國升學(或任何國家),學制不同不會構成困難。英國及其他熱門留學國家一向重視國際學生,學制之類的東西難得到他們嗎?
2010年2月23日 星期二
沙頭角海
嚴寒天氣下的沙頭角海,竟然是出奇的平靜,波平如鏡,水面有多隻鷺鳥,大多時停留不動,倒影清晰可見,這刻的沙頭角海,就像一個湖。
大年初二氣溫在10度以下,遊人稀少,沙頭角海顯得十分寂靜。從鹿頸村口的小巴站開始,沿著鹿頸路慢慢走,沙頭角海及鴉州的景色盡入眼簾,當日密雲及有微雨,天空是灰色的,海水也是灰色的,淺灘是灰黑色的,一片灰濛濛,只有白色鷺鳥悠然自得地享受這片寧靜的天地,構成一幅天然的水墨畫。沙頭角海是內海,水淺灘多,有些是泥灘,有些是石灘,還長滿不少紅樹林,很有觀賞價值。這一片寧靜的沙頭角海景緻,一直伸展到南涌,沿路沒有碰到其他途人。遊完鹿頸路的沙頭角海,給洗滌過的身心,到了南涌,竟然覺得那裡「喧鬧」,其實當時只有廿餘人往附近的一間廟宇參拜。
我選擇了從南涌離開,把沙頭角海美好的印象盡量留住。
2010年2月22日 星期一
校本管治 x 法團校董會
校本管治給人的印象是放權給學校,讓學校自主,發揮本身的教育理念。但立法會在2004年通過的《校本條例》,規定津貼學校成立法團校董會,加入4成家長、教師和校友代表,令一些辦學團體覺得校本管治反而使本身的教育理念無法發揮。天主教香港教區就此與教育局打足4年官司,挑戰《校本條例》涉嫌違反《基本法》賦予宗教團體的辦學自由,本年2月初在上訴庭再度敗訴,教區對判決表示遺憾。
既然法團校董會的章程容許有6成的成員是來自辦學團體,是「多數派」,應不會削弱辦學團體的自主權,為什麼教區仍挑戰《校本條例》呢?其實天主教區在香港有百年以上的辦學歷史,有學校和幼稚園共297所,就讀學生約24萬人,其中不少校址都是教區的產業。如果教區在屬下所有的津校成立法團校董會,在每個法團校董會又要保持6成席位(假設需6人),又如果每人只准同時擔任最多5間學校的校董,試問教區有足夠的合適人選出任所有的法團校董會嗎?估計對一個有二百多間學校的團體,這個問題不易解決,不過這仍然是技術層面的問題,未知是否還有更深層次的校本管治問題。
原以為校本管治是權力下放,讓辦學模式更多元化,但當校本管治遇上法團校董會時,大型辦學團體卻不得已地要挑戰《校本條例》。
2010年2月20日 星期六
麵包當飯食
麵包是最古老的食物之一,「麵包」一詞在主禱文也提及,因為「我們日用的飲食,求父今日賜給我們」的英文是give us this day our daily bread,可見麵包足以代表主要食的糧。英語稱賺錢養家的人為bread winner,亦是用麵包作比喻,與中文的「搵飯食」各異其趣。
紐西蘭亦以麵包為主食糧,質素很好。超市皆有設備即場烘焙新鮮麵包蛋糕。其實不妨一次過購入幾天所需的麵包,放進冰格貯存,吃前幾小時前拿出來,解凍後仍然鬆軟。
超市以外,也有麵包專門店(如Baker's Delight),價錢會稍貴。例如一條白麵包(Photo: CKMA),薄設(做三文治用)可得22塊,售3.5紐元(約19港元)。香港俗稱「一磅」的白麵包一般售10港元,厚切可得6塊,薄設可得8塊,所以這條白麵包大約相當於香港的2.75「磅」,即每「磅」7港元(HK$19/2.75=$6.9),比在香港買略平。遇上超市減價,1.99紐元已有交易。一位朋友的電郵這樣寫:
“These loaves of bread from Baker's Delight cost $ 3.50 each, but Foodtown has mass production of bread "Nature's Fresh" at discounted price of $ 1.99 each, weighing 600g-700g.
2010年2月19日 星期五
《吸血新世紀》加《新月傳奇》
兩集《吸血新世紀》既有僵屍,亦有和人狼,雖然以前已有不少電影拍過,但作者賦予新意,把僵屍和人狼改頭換面,兩者同場演出,還擦出火花。《吸血新世紀》裡的僵屍如男主角Edward Cullen,早已戒吸人血,只吸動物血,即使如此,道行淺的僵屍在嗅到人血的氣味時,仍然難抵誘惑,唯有極力克制自己的衝動。
《吸血新世紀》裡的人狼也是善良的,不再在月圓之夜襲擊人類,更保護人類免得受那些仍嗜人血的僵屍襲擊。可惜他們會在憤怒時會「現形」,連心愛的人也會傷害,這是人狼Jacob想愛又不敢愛女主角Bella的原因。
說到底,兩集《吸血新世紀》的本質還是一個愛情故事:愛對方的全部,包括所有的缺點,為了愛可以赴湯蹈火,更不惜為對方而犧牲。這些不朽的愛情觀有不少影片拍過,很易變成陳腔濫調,但《吸血新世紀》用一個英俊善良的僵屍和雄偉的狼人包裝一下,愛情又變得詭異迷離,可歌可泣,令觀眾看得如癡如醉。只是我邊看邊覺得奇怪甚至滑稽:Bella愛的為什麼不是僵屍就是人狼,難道沒有人類值得她去愛嗎?
還要補充一點,我雖然是「新月人」,但到來這個世界比《新月傳奇》早得多,所以並非因它而得名,亦不像人狼那樣雄偉和敏捷。
2010年2月18日 星期四
樹熊移民海洋公園
樹熊也移民到香港,原因是南澳洲政府決定贈送一對樹熊給香港,但要兩年後(約2012年)才送抵海洋公園。公園發言人解釋是因為要符合澳洲動物出口的要求,同時亦需時準備樹熊居所及食糧供應。
樹熊即Koala,又稱無尾熊,其食糧是「尤加利樹」(Eucalyptus)的葉子,這種樹又名「大葉桉」或「桉樹」,在本港亦可見其蹤影,原產地是澳洲,品種多達600多種,無尾熊吃的只有其中幾十種,每天吃半公斤,將來供應本港樹熊食用的樹葉可能來自中國。尤加利葉含有單寧酸的有毒物質,但對樹熊不具傷害性,不過由於養分不高,又難消化,所以樹熊不太精力旺盛,但一副睡眼惺忪的樣子反而惹人喜愛。
若嫌等兩年太長,離香港3小時車程的「廣州番禺香江野生動物世界」早已有個澳洲動物館,內有多隻樹熊(見上圖),任君觀賞。
2010年2月17日 星期三
上水金錢村初三團拜
金錢村續辦赤口日團拜
炮製獨家豬骨粥饗訪客
以上是《蘋果日報》2010年2月7日一則港聞的標題,內容是金錢村有茶會免費接待市民:
「今年年初三上水金錢村不懼赤口禁忌,繼續舉辦新春團拜盛事。…有燒豬和多款鄉村賀年小食,…歡迎市民到訪,免費享用,但受地方所限,最多只能接待400名市民和茶社的茶友。本身是金錢村村民的侯壽發,又是四碗半茶社會長。他說,茶社與村民在過去15年,每年年初三都在金錢村舉辦新春團拜。…後來更吸引了市民到訪…。食物是由村民和茶友奉獻出來,市民可免費品嚐,…一起重溫一下童年的新年景象...」。
消息溫馨,有網站亦轉貼,應有不少人看過。2月16日年初三是全年最低溫,我們依然往金錢村跑。到了村口,卻見張貼著不招待外界的告示:
「初三茶會乃私人聚會,由於會場地方所限,只招待村民及茶友。恕不招待外界人士,請勿打擾,多謝合作。」
為免打擾,有人看後立即離開,我們逗留兩三分鐘參觀一下。金錢村已滿建三層或以上的房屋,相當密集,茶會正於村廟前舉行,但空地只比籃球場稍大,確是難以招待外界人士,《蘋果》當日的消息,就當是衛蘭的名曲〈一場誤會〉好了。
上水金錢村此行總算有些「非物質」的收穫吧。
2010年2月16日 星期二
鹿頸遊記:鹿頸村
鹿頸是位於香港新界的東北一角,接壤中國邊境。鹿頸擁有紅樹林、白鷺和灰鷺和沙頭角海等景物,是親近大自然的好地方。鹿頸另外的吸引之處是鹿頸村,那是屬於當地原居民的一條村落,我特別在虎年的農曆大年初二遊該村,是希望在那裡尋回鬧市早已失落的過年景象。
鹿頸村背山及面向一大片現已退耕的土地而建,略呈半月形,地勢平坦。村屋多採用兩層的建築。甫進村已見戶戶人家的大門口已張貼著迎接新年的對聯和揮春,可能當日比較寒冷(只有10度C),居民多留於室內,但歡笑及互相道賀之聲,聲聲可聞。村內的宗祠更是張燈結綵,張貼著的對聯「穎川世澤/鹿洞家聲」,正好顯示這原居鹿頸的家族源遠流長的凝聚力。其時剛有一位村民冒寒經過,仍不忘對我們這些村外人笑著說「恭喜發財」,我希望在鹿頸村尋回過年的景象,可算是心想事成。
鹿頸村距離粉嶺火車站只有半小時車程(56K小巴可達),卻已是遠離繁囂,另具古樸寧靜的景緻,仿如一塊淨土。鹿頸村不准界車輛駛入,外人下午6時後不得進村,我也希望它的原貌得以繼續保存。
2010年2月15日 星期一
咖啡店:學習及創意平台
在這間偌大的咖啡店買了瓦杯裝的咖啡,才發現竟然不容易找座位。原來顧客群中,有頗多是學生,在咖啡店專心溫習功課。
踏入資訊年代,不少人自携電腦在咖啡店上網,他們會逗留很久,但這正是咖啡店的icon,也是咖啡店與茶餐廳的區別。
不過這間在「又一城商場」的「Pacific Coffee」咖啡店,竟設有些像圖書館用的座位,有獨立檯燈,有穿著校服的中學生攤開書本和習作在此溫習。店內另有長梳發和咖啡几,有學生在此進行小組討論。這咖啡店以深啡為主色,燈光明暗適度,加上咖啡的香氣,營造出溫暖及輕鬆的氣氛,這種氣氛是最利於創意思維的產生。它附近有城市大學和一些傳統名校如瑪利諾神父學校,又有數家研究機構,說不定這一杯杯的咖啡,正孕育著一些學術上的重大發現。
咖啡已不單純是口腹之慾,咖啡店更可成為學習及創意的平台。若嫌圖書館太肅穆,自修室太「齋」,這杯咖啡正是你那杯茶。
2010年2月13日 星期六
虎年看老虎
看老虎通常會去動物園,然而有間餐廳卻養有兩頭老虎,食客可以一邊觀賞老虎,一邊用餐,那是在廣州番禺長隆酒店內的「白老虎餐廳」,它中央的部份用玻璃間出一大片地方,以大石、植物及流水作佈置,供老虎棲息。餐廳供應自助餐,但似乎老虎才是賣點,因為不少人皆是慕老虎的名而至,關心老虎多於食物。
據悉這兩頭是人工繁殖的華南白虎,不知是否養尊處優,牠們在「白老虎餐廳」內走動不多,亦甚少走近玻璃幕。我第一天吃早餐時捕捉不到老虎的正面,第二天提早到餐廳,找到個靠近玻璃幕的位置,耐心等候牠轉過頭來,終於拍到牠「虎視眈眈」的正面,可能是遺傳基因的關係,牠缺少了其他種類老虎的黃褐毛色,但卻另具美態,看來也較沒那麼兇猛。
踏入虎年,會否有更多人往「白老虎餐廳」看老虎呢?除餐廳外,附近的「廣州番禺香江野生動物世界」內也有不少老虎,紀念品店還有趣緻的白老虎毛公仔,最小的賣55元「人仔」。
在虎年祝願每個人都龍精虎猛,虎虎生威。
2010年2月12日 星期五
情人節的故事
一個值得重溫的情人節的故事。Sara與Jonathan於百貨公司邂逅,一見鍾情,但她卻交托命運,寧可把雙方聯絡方法寫在紙幣和舊書上,若物件日後重回手上,才接納對方為情人。這樣竟虛度了十個情人節,二人亦各有伴侶,仍無法忘懷對方。其後Sara在航機上購物,找換回那張舊紙幣,於是決心要找回Jonathan,但要幾經波折,才與情人再度相逢。這是電影《情有獨鍾》(Serendipity)的情節,雖是多年前的作品,但情人節與愛情都是歷久常新。
到底Jonathan與Sara是否有緣呢?Sara口說的是「命運」(destiny)。那麼片名Serendipity是指什麼呢?仍然是命運:When destiny has a sense of humor, you call it Serendipity。Serendipity這個字較少用,字典解作「意外收穫」。科研上無心插柳的發現也算是serendipity。Sara與Jonathan於百貨公司的邂逅,本應可算是緣,但她偏把緣份交由命運作弄,幸好有情人終成眷屬。
中文的緣字也不限於兒女私情,但在情人節還是好好把握緣份,Sara的浪漫是多了一點點。
2010年2月11日 星期四
校園驗毒計劃:Is the party over?
《明報》(2010年2月10日)報導大埔校園驗毒計劃至今沒確認任何陽性個案,禁毒常務委員會主席石丹理表示,由於驗毒計劃是自願性質,「零陽性」的結果是可以預期的。
他這樣說,等如承認明知參加驗毒的學生是沒有濫藥,不過仍然進行測試,而亦明知不會驗出結果。
他認為驗毒計劃已鼓勵了吸毒學生自願戒毒,在校園建立無毒文化,但跟著說大埔校園驗毒計劃將於6月結束,亦沒有計劃擴展至其他地區,因為要面對立法及人權等問題。難道大埔區沒有人權?
擾攘一輪後,校園驗毒計劃大概會鳴金收兵了,只是難為了主席,更難為了學校和學生。那些根本沒有濫藥的學生為什麼仍會或仍要參加驗毒計劃呢?這些正在學習通識科和批判性思考的「90後」對政府的施政有什麼觀感呢?喜歡時裝設計的,或會想起「遮羞布」;喜歡流行音樂的,可能想起黃家駒前輩的一曲《俾面派對》。
2010年2月10日 星期三
看蕉!:白高敦每日食蕉?
香蕉價廉易食,正是由於易食,很多人會一邊吃蕉,一邊看書看電視,連英國首相白高敦(Gordon Brown)也不例外。
《AM730》(2010年2月10日)報導白高敦最近戒吃心愛的Kit Kat巧克力,改為吃蕉,有傳多至每日9隻,一邊工作一邊吃。其實這樣做隨時會「中招」,原來一隻外表完好或看來仍未熟透的蕉,果肉也有可能爛,變成「黑心蕉」(見上圖的「低蕉」),但由於味道不變,吃蕉不看蕉隨時會「中招」!
靚蕉果肉呈白色(見上圖的「高蕉」),中間只有一排排比芝麻還小的褐色點,那是已退化了的種子,食得。(香蕉是用吸芽及地下莖作無性繁殖)。
香港市面有兩種牌子的香蕉,即Del Monte(地捫)及Aloha,俱產於菲律賓。在超市買地捫蕉,最「黑仔」那次,是一排4隻中,一連兩隻都是「黑心」,買4得2,生果檔買的會較好。至於Aloha蕉,印象中較少會「黑心」,但好像只在「惠康超市」才有售,百佳售的是「地捫」。
無論是首相、特首、立法會主席或一眾「蕉迷」,一句忠告:「看蕉!」
2010年2月9日 星期二
白高敦致高錕賀函:賣花讚花香
香港中文大學為諾貝爾獎得主及「光纖之父」的高錕舉辦「高錕成就展」,展品當中的32封賀函,以英國首相白高敦(Gordon Brown)寫得最「實際」(見上圖)。
恭賀語的開場白後,白高敦隨即在第二段表示對高錕是由英國學府培育成才,感到欣喜:
"I am […] pleased that the early stages of your education and research careers [were] nurtured in the UK at Woolwich Polytechnic and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and that your groundbreaking work was subsequently […] taken at the Standard Telecommunications Laboratories […] in Harlow.”
還嫌不夠,在末段重覆說因著高錕與英國的淵源及其日後的成就而感到高興:
“I am delighted that the UK enabled you to go on to have such a successful research career, and can assure you that we are celebrating [your]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英國首相賣花讚花香,但包裝得體,言簡意賅,全文只117字,用詞淺白而精確,值得借鏡。事實上,英國視教育為產業,源遠流長,是熱門的留學國家,而高錕亦確是他們可引以為傲的「產品」。(Woolwich Polytechnic即是現時的University of Greenwich - 英國格林威治大學)。
2010年2月8日 星期一
紐西蘭的夏天
(Photo: CKMA)
二月是紐西蘭的盛夏,日照長,晚上八時後才天黑,上圖那棵原本在秋冬時光禿禿的樹,葉子已變得比前更茂密,樹蔭很大,覆蓋了整片草坪,那輛駛經它的房車看來像架玩具車。可能它在那地方已很久了,以致這個住宅區的一段道路都是圍繞著它設計。
這種樹的葉子像楓葉,所以起初還以為它是楓樹。請教一位朋友,他翻查資料後認為可能是 Sycamore tree(別名美國梧桐):
“I think it is and could be a Sycamore tree. This European giant may grow to 30 metres or more. It is popular in parks. The tree has a maple-shaped leaf. The branches are bare in winter. In autumn, the sycamore seeds flutter down like ‘propellers’".
2010年2月7日 星期日
熊啤啤警察
2010年2月5日 星期五
「創意教育專區」
「教育及職業博覽」由2010年2月4至7日於灣仔會展中心舉行,今年有個新點子,是新增設的「創意教育專區」,參展者有本地及海外院校,包括浸會大學電影學院、伯樂音樂學院、大一藝術設計學院、傳藝中心、演藝學院、將在港設分校的美國薩凡納藝術設計學院(SCAD)、New York Film Academy及意大利的Istituto Marangoni等。
成功的畫作、設計、音樂、電影等,最能表現作者的創意,這也是《阿凡達》令人津津樂道的原因,這些都屬文化產業的範疇,不過其實在商業、科學、工程(光纖!)、文學或任何範疇,何嘗不需創意?香港要發展的六大優勢產業其中兩個,就分別是「科技創新」及「文化創意」,因此,「創意教育專區」的稱呼未免過於概括,改為類似「文化創意專區」的稱呼比較恰如其分。
未知來年的「教育及職業博覽」會否再加一個「科技創意專區」,更全面地推動創意教育呢?
2010年2月4日 星期四
豆腐
2010年2月3日 星期三
鮑魚殼首飾
鮑魚是名貴食品,但一種生長在紐西蘭的鮑魚(Haliotis iris)更全身是寶,肉可供食用,殼(稱為paua shell)可造成漂亮的首飾。當地的毛利族人(Maori)把paua shell鑲嵌在木雕的人物或動物上作為眼睛,令雕塑充滿生氣。
Paua shell內層的顏色很多,從不同的角度會看到綠、粉紅、紫、藍、鮮紅等色澤和紋理的變化,比蛋白石(opal)更有光澤。製成的首飾價錢視其大小厚薄、色澤和工藝而定,由紐幣數十至千元以上都有。
手工製品雖有平貴,但卻只此一件,不會重覆。圖左是用多塊圓片狀的paua shell穿成的手錬,每塊圓片都有各自的色澤和變化。圖右頸錬的吊墜是一塊藍綠色的paua shell,上面有一條金屬小魚,擺動時活像在海裡游,盡顯藝術家的心思,也盡顯我送禮的心思。
2010年2月2日 星期二
「大食代」:飲食共和國
「大食代」擴展得很快,早已遍及新加坡、馬來西亞、香港和中國內地。
這個「飲食共和國」(Food Republic)是由「新加坡共和國」的飲食集團經營,母公司是新加坡上市的Bread Talk Group,難怪在每間「大食代」附近,必有一家「面包物語」(Bread Talk)。
它做的是food court,務求將國際菜式匯聚一堂,但不要期待是有環球美食,以尖沙咀新港中心的「大食代」為例,食檔提供的俱屬亞洲食物,計有中(包括粵、台、和雲南)、日、韓、越南及星馬等菜式,價錢只是比快餐店貴些少,質素亦只是比快餐店好些少。
在大本營新加坡的Food Republic則有濃厚的東南亞特色,以印尼、印度、馬來西亞等菜式較多,印尼食品似乎最受歡迎。「大食代」內必然有集團屬下的Toast Box,主打是包括一塊厚多士、兩隻生雞蛋和一杯咖啡的茶餐,生意很好,因那是新加坡人慣吃的東西。我不慣吃生雞蛋,難以做「星人」。
2010年2月1日 星期一
中學面臨殺校潮??
升中學生持續下跌,未來數年升中人數將較09年減逾一成(《明報》2010年1月28日)。中學會面臨殺校潮嗎?
合指一算,殺校機會不大,因為殺校的鼻祖戴卓爾已退隱多年。此姝對市場力量信任有加,當年影響力遍及全球的「戴卓爾主義」有兩條主線,其一是權力下放(包括行政及財政),讓機構鬆綁,各展所長,追求卓越,這就是SMI(School Management Initiative)及其「普及版」的SBM(School-based Management)的背景。但要好自為之,因為第二條主線就是讓市場力量決定那些機構屬於高效能,可繼續玩。具體地說,學校辦得好,家長歡迎,學生多,撥款便多,反之則撥款減少,最後「摺埋」。有學校辦得好但礙於客觀因素而收生不足嗎?等於問:有叫好不叫座的電影嗎?導演話有,老闆話冇。
鐵娘子以鋼鐵意志及民主制度為後盾,得以實現其理念。放諸香港,阿瑟王及其猛將卻師老無功兼攪出「大鑊」。繼任局長(通常由盧海鵬扮演)很機智,不惜改弦易轍,來個「均分主義」,建議收生充足的中學自願減班,把學生讓給收生不足的學校,用「大鑊飯」避開「大鑊」。
合指再算,殺校機會不大。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