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15日 星期二

教育產業:誰是大贏家?


《施政報告》建議把教育發展為六大產業之一。教育可以商品化嗎?香港有條件成為教育樞紐嗎?
英語是世界語言,英語國家的學術發展又處於領導地位,順理成章,他們早已成為教育產業的大贏家,奠定本身皇者的地位。
皇者的影響遍及全球。不少非英語國家/地區,包括香港,都推崇用英語教授的課程,其學歷的認受性也較高。每年有大量學生從各地到歐美國家留學。不做留學生的,可以享受「外賣」,如報讀網上課程,更直接是參加他們與本地院校合辦的課程,內容照足原校,資歷也是原校頒發。貴價的課程,有教授飛來作短期授課,廉價的由本土教員操不純正的英語「代工」。外國院校就算不參與授課,仍可獲學費收入的四成作分帳,他們出售的產品,只是課程和質素監控,涉及的人力不多。皇者還在各地設分校,香港已有一家。
香港以有大學名列英國一個排名榜的前列為榮。其實排名榜也是皇者設計的產品,例如評審準則之一是師生的國際化程度。對香港的大學來說,要在這準則得分就是多請英美教授;對英美的大學來說,師生國際化只是代表多收外國學生。但兩個方向都同使他們成為贏家。
此外,皇者出品的GCE、TOEFL、IELTS、皇家音樂學院試、芭蕾舞試等,生意滔滔。
羅馬非一天建成,皇者的教育產業,是建基於長期以來的政治、文化和學術的優勢。香港對教育應否商品化仍有爭議,但皇者的教育產業和作育英才,並行不悖,產品一直為國家創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