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像(圖片來源:Wikipedia)
胡適(1891-1962)當然不是「填詞人」,《蘭花草》是他的新詩。他師從美國哲學家杜威(John Dewey, 1859-1952),學問淵博,對近代中國有很大影響。Pokok君引述胡適的一些軼事。胡適的妻子是舊式婦女,文化水平與胡先生有別,整天愛搓麻將。胡先生有些懼內,自嘲男子要有「四得」:「太太化妝要等得、太太生日要記得、太太打罵要忍得、太太花錢要捨得。」我覺得放諸女權高漲的今天,胡適的「懼內」只是「濕濕碎」而已。
胡適歷任北大校長、中研院院長、駐美大使等要職,1962年在台灣逝世時,有30萬人參加公祭。總統蔣介石親題輓聯:「新文化中舊道德的楷模;舊倫理中新思想的師表」,可說是胡適一生的寫照。《蘭花草》外,他的《嘗試歌》我也喜歡,風格仍是「李(你)太白」,勝在勵志:
「嘗試成功自古無」,放翁這話未必是。
我今為下一轉語:自古成功在嘗試!
莫想小試便成功,那有這樣容易事!
有時試到千百回,始知前功盡拋棄。
即使如此已無愧,即此失敗便足記。
告人此路不通行,可使腳力莫浪費。
我生求師二十年,今得「嘗試」兩個字。
作詩做事要如此,雖未能到頗有志。
作「嘗試歌」頌吾師,願大家都來嘗試!
適之先生鼓勵嘗試,言之有理。連嘗試也不敢,就會錯失不少良機。小弟當年「知好色而慕少艾」,可惜只是「偷戀隔牆花」,猶抱憾至今也。
回覆刪除Pokok君提供適之先生軼事,足見閣下文采風流,想必人如其文,花前月下,良辰美景,盡享花好月圓之樂而不效適之先生之懼內也,何抱憾之有?
回覆刪除新月人之流本應多背誦嘗試歌,可惜市面上之食鹽已只被人搶購一空,多作嘗試購買亦徒勞無功,適之先生九泉之下亦只能苦笑,中華民族,烏合之眾,一路走來,始終如一。
甚麼是「相形見拙」?若把近日中、港、澳搶購鹽食的愚民及抬高物價的投機份子與日本那些秩序井然、顧全大局國民相比,民族的質素高下立分。
回覆刪除中國兩國自十九世紀中期開始「現代化」,兩國經無數次的較量,更包括足球比賽,恩怨難斷。中國人縱有千百個理由不喜歡日本人,但不得不佩服對方的團結和堅毅,縱有更千百個難以磨滅的歷史創傷,但不得不為這次飽受地震、海嘯以及核子幅射打擊的鄰國焚香禱告。願天佑大和。
上文「中國兩國」應是中日兩國之誤,
回覆刪除「幅射」是輻射之誤。謹此更正。
曾蔭權在Facebook上載片段,向受天災及核事故影響的日本人民致以深切慰問,他說佩服日本人民冷靜及有紀律對危機,又說港府會再派人員前往東京增援,協助有需要的港人回港,並希望日本的危機盡快過去,災民早日重建家園。另外科學館會舉辦福島核事故特別講座。這些反應十分恰當,希望搶購食鹽或吉品鮑的事件,不再上演。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