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皇居是日本天皇的辦公及居住場所,位於東京千代田區,即舊日的江戶城。皇室起居不對公眾開放,參觀其他部分,亦須先行預約。皇居的位置,交通很方便,鄰近繁忙的東京站及多個地鐵站,但皇居的周圍的地段,卻很寧靜,以花木、護城河、橋樑等,構成極具特色的景緻,漫步皇居周邊步道,有遠離繁囂的感覺。
皇居前有個廣場,屬皇居外苑,俗稱皇居前廣場,綠草如茵,背後是大手町商務區的現代化高樓。皇居正門前,青松翠柏,從護城河邊,可見石拱橋和名為二重橋的雙層鐵橋。
按照廣場指示圖上的逆時針方向走,來到皇居東御苑,出入口有坂下門、桔梗門、大手門等,建築外型穩重古樸,不尚華麗巍峨,平實中見莊嚴。
繼續逆時針方向走,經過皇居另外的出入口平川門、櫻田門後,回到二重橋正門,完成環繞皇居周邊步道一圈。
這樣沿東京皇居周邊步道走一轉,有點像走馬看花,未能深入了解這些建築的豐富歷史資源,也未能看到皇居,但從大手町商務區的高樓,仍可俯瞰皇居範圍的部份建築物。(圖片:NMG)。
東京的皇宮,官方的名稱是「東京御殿」,乃天皇居往和辦公的地方。自15世紀就一直是歷代天皇的居所。其中主要的宮殿,建於1888年,亦即是明治維新時期。
回覆刪除皇宮雖然對外開放,但僅是其園區,宮殿本身不讓遊客內進。不過,參觀仍需提早預約,或即日在外輪候,頗費周章,故一般短期自由行的遊客,均不會費時等候。小弟曾多次造訪東京,但僅一兩次在皇京門外拍照而已,若在繞皇宮一匝,其實也很疲累,故放棄了。
東京是繁華大都會,很多具吸引力的去處,故遊皇宮大多是對歷史文化以至園林、建築藝術有興趣者,相信攝影的NMG君必是其一。
話說回來,數月前NMG君也曾遊英國,拍下不少英國公園、建築以至英皇登基活動的照片,小弟大開眼界,印像猶新。新月人雖自稱宅男,但仍可胸懷世界,千里咫尺,可見部落格的粉絲眾多,並不吝供圖也。
閣下記憶力好,NMG君之前遊英,剛好是英王登基之時,情景很有紀念價值。此君今次遊日,不惜時間及氣力,繞皇宮周邊步道一匝,是旅行團做不到的玩法,所以亦有價值。
刪除宅男的新月人,只需做些剪貼工夫,便可飽覽美景。最欣賞的那些樸拙的建築,以蒼勁的松樹襯托,那正是大巧若拙,看似簡單而不簡單。
閣下補充了一些關於皇宮的歷史,同樣有參考價值。
看日本的古舊建築風,跟英國的悠久建築風格,有点非常相似地方,懷舊味十足。。日本隱藏很多極端思想的壞人,看安倍首相被暗殺,就畧知一二。∶)路過的讀者
回覆刪除是,很多地方都注重保育,保存着舊日的建築,很值得參觀。
刪除人心隔肚皮,好人與壞人憑外表難分辨,日本文化本來就偏向比較內歛,所以有很多「隱者」和隱者小靈精。
說起「隱者」,日本有兩類,一是「忍者」,受過忍術訓練的殺手或間諜,隱姓埋名,通常穿上深藍或深紫的服飾,善於隱藏自己的行踪。失手時,寧死也不會洩露自己的身份。
刪除另一類是「隱者」,愛在鬧市以外居住,過的是簡樸生活,專注於冥想和禪修,追求恬靜和精神的富足,強調和大自然契合。這些隱者中有詩人、哲學家和藝術家。
新月人以宅男自居,愛花卉和大自然,應該和第二類的隱者相近。
忍者是一種專業,如閣下所說,是受過忍術訓練,過程艱苦漫長,但工作很孤寂,類似飛虎隊,連家人都不能透露,所以漸漸少人入行。
刪除新月人只能做隱者,隱者不是專業,但也有一些節制,例如避免到人多的酒樓飲茶,或浦吧等,否則就不夠「宅」了。至於隱者的居處,因為大隱隱於市,所以在市區也可做隱者。
新月人說日本的皇宮建築外型穩重古樸,不尚華麗巍峨,平實中見莊嚴,所言極是。如果細心欣賞和比較,日本的宮殿和中國的皇宮,特別是紫禁城,在建築風格和美學上,有很大的分別。從中也可以看到中日的文化和民族性。
回覆刪除日本受中國文化很深,唐代時曾有大量的留學生來到華,在長安學習中國的文化。今天,日本保留了不少唐式的建築,特別是佛教寺院。本州的高野山,乃是日本的佛教聖地,當地的寺院就完全仿照唐代的建築風格,某些寺院,更建於唐代開元年間,超過千年的歷史。日本人對文化遺產十分重視,因保育的原故,寺院不輕易開放。小弟曾到高野山上參訪,入住當地的寺院,旅程參觀佛寺建築特色,體驗莊嚴的氣氛,印象難忘,有機會定必再訪。
回說宮殿建築,日本的宮殿採用傳統的日式風格,也受寺廟的影響,注重木結構,設計和諧自然,中國宮殿強調對稱、層次和講究色彩。日本的宮殿通常建於地面,使用木材、石塊等天然材料,屋頂的傾角也較低。
中國的宮殿常建在高台上,使用磚石和木料結合,屋頂較高聳,屋頂上有華麗的飾物,如瑞獸的造像。日本宮殿通常以自然色彩為主,中國的宮殿採用鮮艷的顏色,例如紅牆黃瓦,裝飾也金碧輝煌,如彩繪的琉璃瓦、龍鳳圖案等。
在香港如果要看中式宮殿的風格,可以到香港跑馬地的東蓮覺苑,它是一所由何東家族在1930年代建成的佛教寺院,該寺院現時是法定古蹟,建築就仿效北京的故宮,並混合中西建造技術。全所寺院,均採用黃色的琉璃瓦,苑內陳設也具有中國宮殿的特色。
日本的宮殿反映了傳統文化和佛教禪宗思想,強調自然和人的和諧,中國宮殿則代表了皇權和尊貴,融合了傳統宗教和政治意義。
從東京的皇宮外看,它並不巍峨富麗,沒有宏大的氣派,有的只是清澈的蘐城河、鬱鬱蔥蔥的樹木、平實無華的日式建築,它不耀目,但舒泰自然,遊人也賞心自在。
閣下鴻文,以歷史觀切入,了解日本皇宮的建築風格,又曾到高野山上參訪,入住當地的寺院,可說是十分「適切」。日本受中國文化影響,始於唐代,所以日本保留的舊建築,都有唐代建築的形式。從步道可觀看的各個入口及護城河,都是灰瓦、白牆、歲月留痕的石砌河堤、木橋、蒼勁的松樹,在在展現建築素材的天然面貌,建築物只是這些素材的一個組合。
刪除唐之後,中國宮殿漸採用較華麗的建築風格,所謂雕欄玉砌、建材顏色鮮艷,如琉璃瓦,還有龍鳳圖案等,金碧輝煌。
所謂禮失求諸野,今天看唐代風格建築,最宜往日本。另外,鑽石山志蓮淨苑亦是仿唐的設計,全棟建築物檜木打造,據稱是世界上最大的手造木構建築群。但如要看宮殿式的法定古蹟,就要往閣下提及的跑馬地東蓮覺苑了。
東京這樣祥和的環境,如果有翻看日本歷史,其實都充滿不少血淚交織,大大小小的不同故事撮合而成,令人回味不已,啧啧稱奇。。。單是德川家康,織田信長,豐田秀吉戰國三傑的混戰,肯定是跟三國演義故事,令人拍案驚喜,回味無窮,日本戰國三傑的後人,至今在日本界,仍是舉足輕重人物。∶)路過的讀者
回覆刪除如果在電影看這些事蹟,畫面都很驚人,尤其是以前的黑白片。黑澤明愛拍黑白片,其實黑白比彩色難拍。日本青年也多了很多宅男、草食男等,沒有甚麼鬥志。
刪除若要看日本傳統的建築,如宮殿、神社等,最佳的不在東京,而在京都(平安京)。自公元8世紀,京都已是日本的首都。8世紀是中國的唐代(618 - 907),故京都是仿照唐代的都城長安建設而成的。室町幕府時期(12世紀末至16世紀),京都成為政治和文化的中心,其後因戰亂,京都受到破壞,取之而起的才是江戶(現在的東京)。
刪除京都今天是日本的學術和文化中心。有人說,要學最正宗的日語和其口音,京都是最佳的地點。
NMG君如果再遊日本,不妨前往京都,多拍一些美照。
把唐代(618 - 907)與京都建都始於公元8世紀的史料作比較,確是妙着,也只有讀史者才想到。京都是仿照唐代的都城長安建設,足以令人信服。
刪除京都不只有古建築,運氣好的話,在街上還可遇到穿着和服的日本美人,但聽說近來有些遊客亦可租用和服,打扮成日本「美女」在街上顧盼自豪。
小弟只是粗讀史書,一知半解。新月人說起比較,是一個好的角度。我們自小讀歷史,許多歷史教本、史著,都是以本國或某些外國為主體,有些是編年,有些是斷代,但不論中學或大學,課程很少「比較歷史」。例如把不同國家的歷史發展興衰作客觀的比較,從中了解興替得失。若只以單元角度、以民族主義來分析歷史,往往有所偏頗。
回覆刪除回說京都,它的文化氣息濃厚,當地除了著名的金閣寺,另有三十三間堂(Sanjusangendo),是日本天台宗寺院,以供奉一千尊觀音雕像聞名,這些雕刻不啻是日本的國寶。三十三間堂建於公元1164年,是京都最精彩的寺院建筑。主建築物呈長方形,長120米,内有33個以梁柱隔開的空間得名。小弟年前由高野山往京都,在這間寺院,便流連了大半天。
不少人香港人以日本為鄉下,百去不厭,自有其原因。
閣下對日本頗有認識。
刪除學習閣下的「比較歷史」方式,網上資料顯示,佛教由印度經西域傳入中原地區,再經由中國傳至日本、朝鮮等地,形成以漢譯經典為本的漢傳佛教,當時為公元7世紀。
對比一下,唐三藏往西方取經,到貞觀十七年(643年)學成,帶回657部佛經,貞觀十九年(645年)回到長安,高宗龍朔三年(663年)譯完最後一部佛典,可推測是這時完成漢譯經典,與首段的資料大概吻合。
之前的留言,閣下亦說過日本有大量學生於唐代來華,在建築、文字、宗教各方便都受影響,亦是吻合。日本至今保育這些承傳,想應是港人以日本為鄉,百去不厭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