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13日 星期四

廣州木棉王

廣州中山紀念堂是廣州市的標誌性建築之一,位於廣州市中心的越秀區。紀念堂內的古樹眾多,近北門處有一棵木棉,樹齡約352年,由於未達500年,所以是屬國家古樹保護級別的二級,但已足以被稱為木棉王。

木棉又名紅棉。 19826月廣州市人民政府决定,將木棉確定為廣州市市花,以象徵廣州蓬勃向上的事業和生機,及藉此激勵人民報效祖國的豪情壯志。已故廣州市市長朱光的《廣州好》有云:「廣州好。人道木棉雄,落葉開花飛火鳳,參天擎日舞丹龍;三月正春風」,描寫木棉盛放時勢如龍奮的氣慨。這段文字已被刻在古樹附近的石上。(圖片:比利)

11 則留言:

  1. 時維七月,木棉花期早過,但這些高大的喬木,在炎夏中遮擋驕陽,送來一絲涼意。

    木棉的壽命很長,數以百年甚至上千年。據悉世上最古老的木棉在巴西,名為「希洪吉亞」(Sihonggia),樹齡超過五千年。相較之下,廣州「中心紀念堂」三百多年的木棉王,只是BB而已。

    木棉遍佈中國的南方,廣州以它作為市花,十分有意義。朱光的題詞,按其格律,所用的詞牌應該是《憶江南》,詞的內容很生動,具體地描繪了木棉的特色以及它和廣州的密切關係。

    暮春遊廣州,呼吸和熙的春風,欣賞紅彤彤的色彩,實在寫意。

    回覆刪除
    回覆
    1. 閣下留言如一篇散文,詞藻優美,內容豐富,而且仿似曾身歷其境,難道閣下也恰好於七月份旅遊廣州,不讓比利專美?
      想落並不為奇,暑假期間,往內地旅遊探親的人很多,最近申請旅行証件的人特別多,大排長龍,正是這原因。

      刪除
  2. 以前去廣州參加春季交易會,經常住一間紅棉酒店(三星水平),貪佢平兼近交易會,物事人非,廣州綠化環境比以前好十倍。:)路過的讀者

    回覆刪除
    回覆
    1. 廣州是南方的歷史名城,天氣又好,草木本來就茂盛,再加上綠化做得好,所以環境愈來愈好了。

      刪除
  3. 木棉可以入藥,以前經常替老豆執藥,常見到一種飄絮雪花乾身藥材,細問之下,原來是木棉花,用途甚廣。。。整體上,覺得英國人規劃綠化樹木,感覺比廣州木棉王,高出幾皮,如果大家有機會去英國旅行,就可以深深體會。:)路過的讀者

    回覆刪除
    回覆
    1. 是呀,木棉花是五花茶的其中一種花。五花茶可清熱,小時每到星期日家中必定煲五花茶,加些糖,還算可以入口。想不到路過兄家學淵源,還懂執藥。現在香港仍有人執木棉花曬乾,估是賣給藥材鋪吧。

      刪除
  4.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
  5. 新月人過譽了,拙文粗糙得很,在新月人面前,不敢造次。

    新月人果然是高人,竟然猜得到小弟曾訪廣州。小弟於月初在羊城遊覽了數天,當下深刻的印象,原來小弟神交已久的比利君也在廣州,實在巧合。

    廣州乃是廣東的省會,歷史悠久,文物豐厚,兼備古代、近代史的遺跡,讀史者至此,必定如入寶山,流連忘返矣。

    小弟花了數天,遊歷粵劇博物館、廣東貢院(明清科舉考試的場地)、魯迅紀念館(魯迅是浙江人,他第二任妻子許廣平是廣東番禺人,魯迅在1927年曾在廣州的中山大學任教了十個月,他居住的地方,是一座結合中西藝術的建築物,也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會議場所,今天成為魯迅紀念館)、中山紀念堂等,每一處均有其獨特的價值,小弟雖非讀史者,但也興趣盎然。無獨有偶,小弟於中山紀念堂外,欣賞了比利君所拍攝的木棉王,樹榦粗壯,樹齡三百五十多,應是種於康熙初年了。若在花期,火紅蓋頂,必更可觀。

    遊廣州,除看歷史,更需考察當地的飲食文化。廣州有三大園林酒家,泮溪、北園、南園,各具特色。時間所限,小弟選了南園。據悉此園林乃昔日鹽商之別墅,其富麗堂皇可見。亭台流水,花卉樹木間是各座的樓閣,於其上品茗、細味巧手的點心,乃無上的享受。南園於2019至2022連續獲評「米芝蓮」食府,小弟認為實至名歸。

    廣州的晚上,同樣繁華熱鬧。在廣州新城(又稱珠江新城商務區),步行至珠江河畔,是一條開闊的大道,兩旁是圖書館、博物館、上百層的商廈林立,其中包括廣州的IFC,但見燈火通明,景色璀燦,美不勝收。廣州,已由樸素的鄉村姑娘,搖身一變,成為雍容的淑女了。

    說多了,有些喧寶奪主,就此擱筆,新月人海量汪涵。





    回覆刪除
    回覆
    1. 閣下帶着學識去遊歷,又從遊歷中增廣見聞,相得益彰,是以寫成的遊記,旁徵博引,真實感強,而又趣味盎然,讀之令人醺然欲醉,若留言變得喧賓奪主,則正中新月人下懷。
      廣州與香港同處南方,文化相近,是旅遊好去處。廣州地大,新月人只到過廣州新城,遙望小蠻腰,又到過華南植物園,對廣州認識有限。吃的只限於「表哥粥麵」,所以看閣下寫在南園的品茗,確是垂涎三尺。

      刪除
  6. 轟然而來的超新星:
    宋朝天文學家和掌管曆法的楊惟德,在京城開封啟奏仁宗皇帝:「客星出天關東南可數寸。』事實上那顆星的生命在當時已近完結,而不是新生的星。 當時是宋仁宗至和元年五月己丑日。 中國人且到那顆「客星』,像金星一樣燦爛。即使在日間,也能看見那呈紅白色的光芒。星光「歲月稍沒」,以後也被人遺忘了。
    當時中國天文學家所見的是金牛座內一顆巨星(超新星)的爆炸。爆炸後遺留下來的就是今天的蟹狀星雲(Crab Nebula). 這團發光的氣體,現在仍以每秒七百哩的速度,向四方八面擴張:這一片巨型發白光的星雲,其燃燒熾熱的邊緣圍着一團紅色如羽毛的細絲。 望遠鏡發明之後,蟹狀星雲再度被天文學家發現。
    一七五八年,法國天文學家梅斯耶
    (Charles Messer) 編的星團和星雲目錄稱這股微弱閃爍的氣團為梅斯耶一號。 後來在十九世紀中,英國業餘天文學家羅斯爵士(Loard Rosse)
    在愛爾蘭比爾堡壘((Burr Castle) 中,用巨型的自製望遠鏡觀察到這團星雲,並命名為蟹狀星雲。
    P 25 摘自瀛寰搜奇

    回覆刪除
    回覆
    1. 古人觀天,都記錄了不少的自然現象,漸而發展成今日的天文學。如今有天文望遠鏡及電腦之助,更是準確。
      但古往今來,宇宙同樣浩瀚,人算甚麼,這樣想,世間的紛爭,頓然顯得有點無聊了。
      謝謝路過兄的轉載。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