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不是懦弱 忍耐不是麻木
儒家的傳統思想 帶領我們的腳步
八年艱苦的抗戰 證實我堅毅的民族
不到最後的關頭 絕不輕言戰鬥
忍無可忍的時候 我會挺身而出
統一中華 完整國土 我會牢牢記住
我不管生在那裡 我是中國人
無論是身在何處 誓做中國魂
儒家的傳統思想 帶領我們的腳步
八年艱苦的抗戰 證實我堅毅的民族
不到最後的關頭 絕不輕言戰鬥
忍無可忍的時候 我會挺身而出
統一中華 完整國土 我會牢牢記住
我不管生在那裡 我是中國人
無論是身在何處 誓做中國魂
〈我是中國人〉於1982年發表,已成經典歌曲。三十五年後的今天,此曲可能更具價值,因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新任特首林鄭月娥在6月接受中國傳媒訪問時,指會從幼兒開始就會培育香港人有「我是中國人」以及國民身份認同,又指在年幼時就要建立有「國家觀念」。〈我是中國人〉會被政府用作「我是中國人」的教材之一,讓一眾學子高歌嗎?
〈我是中國人〉不僅是優秀作品,更可能是全球獨有的作品,因為菲律賓沒有一首〈我是菲律賓人〉的歌,印度沒有一首〈我是印度人〉的歌,法國沒有一首〈我是法國人〉的歌,秘魯也沒有一首〈我是秘魯人〉的歌,如此類推,餘不盡述。為什麼只有中國人要經常提醒自己是中國人呢?問題是值得中國人思考的。
「中國人」這三個字所象徵的是什麼?
回覆刪除禮義、溫文、忠厚、誠實、仁愛、正直、祥和、....?
如果今中國大陸的中國人都有這些民族特性,大家都會以身為中國人自豪。
許多香港年輕人或知識份子,只希望和「中國人」劃清界線。
劉家昌所唱的中國人,早已消失在中國大地。
有「中國人」甚至說中國只有六十多年歷史,如果這樣,日本就沒有侵略中國,我們的上一代也不知是甚麼國籍的人,而學生修歷史科也就容易得多了。中國人身份何其令人迷惘。
刪除我是中國人。五個字看似很簡單,其實並不簡單。
回覆刪除想深一層,就會想到「我是一個怎樣的中國人」。
說中國只有六十多年歷史的人,固然可笑,但中國的文明和文化中絕,今天的中國,已非中國,卻早有論說:「宋亡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文革之後無信仰,(開放)改革之後無道德。」
如何解讀以上的說法,需要有豐富的歷史知識。以上說法有無偏頗,需要有上佳的分析能力。
講國民教育不是灌輸意識形態、不是教中小幼學生「唱國歌、升國旗」、不是組織國內三、五、七天的遊學團。中國人身份的認同,涉及如何做一個「真正的中國人」。教師也需要有足夠的史識、史才和史德。
對林鄭及特區教育局說的國教,小弟無言。
閣下分析精闢獨到,新月人認同。歷史科成為中一至中三必修科之後,實施國民教育之後,香港學生就會增加國家歸屬之說,有點一廂情願。如何落實,能否成功落實,至為關鍵。教材、教法、師資等,都要解決。以師資為例,近年在大學修歷史的畢業生已減少,一時間有足夠師資嗎?政府的作風,可能是叫大學開辦歷史教育碩士課程,讓老師在職進修,情況如當年開設通識科。但效果如何呢?
刪除小弟只是一個愛看歷史故事的讀史者,所說者亦是拾人牙慧而已,但特區政府要推行國民教育,設計課程,其主事者必不能如小弟般對中國歷史和文化一知半解,人云亦云也。
回覆刪除小弟愛看《史記》,特別喜歡《刺客列傳》,看曹沫、荊軻、聶政等人的事蹟。荊軻赴秦,太子及賓客白衣垂淚相送,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是如何的悲壯;聶政刺殺俠累,自知無法脫身,自毀容貌,剜出眼睛,免累家人,其姐卻於弟尸旁以身殉,是何等的感人。讀《趙世家》程嬰與趙氏孤兒的故事,知何謂忠義,讀《伯夷列傳》,知何謂「求仁得仁」、何謂「道不同,不相為謀」。讀《廉頗藺相如列傳》,知何謂「先家國之急而後私讎」。《史記》是不朽之著,受人景仰的人物、古代中國人俠義、正直、是非分明的特質盡見其中。
日本人也很喜歡《史記》,史記的俠義精神、「士為知己者死」,與大和民族的武士道很相近吧。
青少年對國家的歸屬感來自識國族的文化和歷史。給中小幼學生多講一些《史記》的故事、讓他們多唸唐詩宋詞、這些都是「親近」中國的方法。但若國民教育的目標和教學方式並非如此,就正的是「道不同,不相為謀」了。
現在青少年可能最喜歡透過手遊認識歷史人物。騰訊旗下的《王者榮耀》,《王者榮耀》最為熱門,但其內容最近備受官方批評,令股價收市跌逾4%。新月人沒有玩過,但聽說閣下極為欣賞的史記人物荊軻在手遊中是個女人。歷史是會變的,史記怎樣講才好呢?
刪除金庸的小說也以歷史入題,但事實不會顛倒,人物不會錯亂,紅花會反清,但不會說成陳家洛成功策動乾隆皇「還我漢江山」,郭靖,楊過守襄陽,不能說成南宋打敗蒙古人。小說家之言也要尊重歷史。今天强國的商人,以利為先,印證了「改革之後無道德」。
回覆刪除說不定日後的手機遊戲,阿爸的正身原是女人。咁我係邊度嚟?
講得冠冕堂皇些,這些都是後現代主義,只是借用了一些古典元素為已用。新月人只是說笑,除了日本人,歷史又怎可亂改呢。
刪除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