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名思義「懷舊香港情」微型藝術展的主題就是懷舊,但反諷地有一件天台鐵皮屋的展品,卻令人想到現時令當局頭痛的僭建問題。當僭建已變成「懷舊香港情」時,政府還未能有效解決這個問題,不是反諷是什麼?「懷舊香港情」的「僭建物」是一間兩層高的天台鐵皮,下層是廚房與浴室,有樓梯通往上層的睡房與書房,間隔很好,奈何是僭建。
以「懷舊香港情」為主題的微型藝術展正在太古城中心舉行,其他的香港懷舊題材包括當舖、雜貨店、士多、太平館餐廳等,製作得十分精細。「懷舊香港情」雖是懷舊,但展示的題材在現實上還未淘汰,最明顯是太平館餐廳,我們到今天仍可吃到「豉油西餐」,因此「懷舊香港情」仍然未算是歷史,與香港歷史博物館展出的題材,有一大段時間上的距離。
從藝術角度而言,「懷舊香港情」的微型藝術作品可說是栩栩如生,很有欣賞價值,不過由於是微型藝術品,要站得很近,才能仔細欣賞,但觀眾很多,要近距離慢慢欣賞和拍攝,有點困難,所以值得考慮轉移到博物館展覽,相信那裡的燈光和環境會較理想。
這個展覽很有意思。三十歲以下的年青人可以看看上世紀五十至七十年代香港的生活。那個年代,除了「硬件」外,也有些值得懷念的「軟件」,例如較親密和諧的人倫關係,以及市民大眾克苦上進,自食其力的心態。那年代沒有地產霸權,一般人可以安貧樂道。那年代也沒有綜援,因此沒有依賴政府,無所事事的「草根」。可惜這些軟件,無法以模型來展示。
回覆刪除那個年代有很多本土經濟,小市民可以做些小買賣,養妻活兒,收工後在樹下捉棋乘涼,自食其力,自得其樂。時代變了,閣下所說的「軟件」一去不回,但小部分的硬件仍在,但懷舊也要趁早,否則又會拆晒,特首自從給上大人一面食蛋撻一面訓話之後,四出覓地建居屋,拆得就拆架嘞。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