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13日 星期一

應用學習科目出路何在?

近日有意見說新高中課程的「應用學習」科的認受性成疑,例如2010年9月1日《都市日報》「葉劉教室」的文章提出了一些質疑:(1) 應用學習科目的學生無須參加公開試,由提供課的機構負責評估,成績只有「達標」和「達標並表現優異」兩個等級,成績難與學術科目看齊;(2) 發展知識型經濟需要高學歷人才,應用學習科目是為未能適應學術科目的學生而設,不利升學,只會加深教育鴻溝,阻礙階級流動。

我覺得這些質疑並不成立。首先,學習評估(assessment)有多種,最為人熟知的,當然是像中學會考和高級程度考試等大型考試,但其他方式如「持續評估」、「個別評估」、「自我評估」等,在特定的科目和學習環境,也被視作有效。評核的等級也不一定要分5-6級,如A-F或1*-5。一個評估方式是否可信,主要取決於它是否達到一定程度的validity和reliability。應用學習課程由各大專院校提供,該評估結果受考評局監察,評估方式的validity和reliability 亦要達到考評局的要求。

第二個質疑關係到學習途徑和知識型經濟。眾所周知,每個人的興趣和學習途徑不同,有人擅於學科如文學、數理等,有人擅於術科如美術、音樂等,教育制度應具有充分的彈性,讓所有學生發展潛能,其實只要編排合適,任何科目都可以培養共通能力和思維的發展,應用學習亦不例外。配合邁向知識型經濟,新加坡的「thinking school, learning nation」口號最精簡:學生要學會思考,國民要持續學習。所以在知識型經濟的社會,學習是持續終身的,在中學修讀「應用學習」,並不代表從此放棄「高學歷」,其實知識型經濟需要的是高「學力」(學習能力)而不僅是高「學歷」,兩者同是要持續地累積,羅馬非一天建成,但條條大路通羅馬。應用學習是新高中課程的一部分,課程設計理念亦相同,「葉劉教室」指它會「加深教育鴻溝,阻礙階級流動」,未免言過其詞了。

6 則留言:

  1. 應用學習其實推行已有幾年,不是新生事物。葉劉的評論較重現現實的層面;新月人的評論完全合理,但較重理論層面。以小弟所見,修讀應用學習學生,大多是對傳統學科不感與趣,或在傳統學科表現稍遜的同學。目前香港中學生中,修讀這些學科的人數比例相應較少。如果學生選讀2X或3X,其實沒有太大的空間和時間讀應用學習。如果只讀1X,另加應用學習當作一個選修科(這不是大多數學校的課程設計),雖然有些大學曾說也會在收生時考慮這個組合,但目前大學各科系列出的收生要求,卻未見有這樣的組合。2012年會怎樣收生,又是另一個間題。所以,學生放棄傳統學科,修讀應用學習的誘因不大,結果就出現了葉劉所說的第二點。

    當然,教育和課程的編訂要配合不同類型學生的需要,但在香港這個以考試為導向,家長以學校的公開考試成績(應用學習不計在公開試的成績),學生入大學的百分率來釐定學校的優劣,來選擇學校的況下,加上殺校的陰霾,學校競爭激烈,發展應用學習似乎難以成為學校的重點關注項目了。

    回覆刪除
  2. 嘩,開正你嗰瓣啫,呢個係最前線最貼身嘅意見嘞,有機會希望引用一下,你同意吖嗎?

    回覆刪除
  3. 如蒙不棄,歡迎引用。
    目前開得最多應用學習科目的學校,不是一般的傳統文法中學,而是職訓局轄下的高中學校、青年學院、知專(校舍位於調景嶺,耗資12億建造,日夜校學生總計近萬人,提供的學科包括:產品設計、室內設計、視覺傳達、時裝及紡織設計、印刷及數碼媒體、電影、電腦遊戲、玩具設計、首飾設計、手錶設計、眼鏡及配飾設計,以及多媒體等)。
    青年學院取錄中三程度的學生,知專取錄中五生。社會需要不同的人才 ,年青人有志向上者,條條大路通羅馬。

    回覆刪除
  4. 職訓局轄下的各院校,開宗明義是負起職業教育,就讀者眾。高中課程的「應用學習科目」,是給正規課程的學生一些學術科目以外的選擇,選擇與否,視學生的興趣與能力,「葉劉教室」把「應用學習科目」貶得有點過份,觀點和思維太狹隘了。把它們看得liberal 一些,其實是diversification of school curriculum,可以是好事而不是壞事。

    回覆刪除
  5. 一般傳統中學在高中開辦應用學習,除了學生的興趣(主動提出修讀應用學習的學生其實不多)外,師資和設備也是問題。許多應用學習的課程並非現時文法學校教師的專長,學校找不到合適的教師任教,也無這些資源配套。教育局對學校的支援很少,學校要自行運用現有的撥款解決。如果修讀應用學習課程的人數少,學校實在難以特別調撥資源開設這類學科。所以,不少學校只有和職訓局合作,例如安排學生往職訓局轄下的學院上課,另安排教師受接該局的培訓。學生往職訓局上課,學費不菲,教育局要求學校要負擔近半的費用,對學校而言,是非常的支出。
    新高中的課程,雖如新月人所說,作出一些分流,但知易行難,小弟所知,不少學校只是聊備一格,或索性不開設這些科目,完全把學生「外判」了事。
    香港雖推行普及教育多年,但工商界、教育界、家長的精英心態仍改不了,大家以造就會考的尖子為榮,中小學名校,恆商等大家趨之若鶩,以考試課程導向的補習社更其門如市。所以小弟最喜歡小鳳姐,更愛唱她的首本名曲《無奈》。

    回覆刪除
  6. 對的,老師不是萬能,所以將「應用學習課程」「外判」,讓選修這些課程的學生到各大專院校上課,一舉兩得。香港津校經費充足,應該可以承擔有關費用吧,可以幫助到學生的話,這些費用是值得支付的。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