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4日 星期五

新加坡總統納丹

快將86歲的納丹(Sellapan Rama Nathan)是新加坡的現任總統。他是印裔新加坡人,生於1924年,在1999年9 月以75歲高齡當選總統,並在2005年再度當選。從最近他接受新加坡《海峽時報》訪問中,看到這位總統洞悉世情,滿有智慧,有些價值觀念或許是耳熟能詳,但因為是他親身的經歷和體會,由他說來,顯得特別有說服力。
納丹總統出身寒微,16歲那年更被逐出校門,他的志願只想做office boy。但他對學校沒有抱怨,他自知成績差,明白大多數的老師只關心成績好的學生。「…when you're poor, others look down on you. You get one or two teachers who are compassionate, but most only look after the well-to-do.」不要誤會這只是當時新加坡注重精英教育的現象,世上的老師皆是凡人,有喜怒哀樂,有些會「大細超」或口出「針對性」的說話,學習納丹總統的包容,做學生的就不用對此介懷或做出傻事。
納丹總統剛出版一本關於自己經歷的書《Why Am I Here?》。但他原本計劃待自己離世後才出版:「I thought that it should come out after I'm gone. These are not startling stories. These are just about my life. So perhaps there's no use telling them when you're around.」為什麼呢?原因是納丹深知人性的軟弱,包括善忘,包括跟紅頂白:「It goes back to this: Don't expect people to praise you or be grateful to you. You'll be disappointed because human beings are frail and they forget easily. We have in our society many people who befriend you, but the moment you are out of office, they will ignore you.」記者問納丹總統如何回答自己的提問「Why Am I Here?」納丹的回答很簡潔:「Have faith and do your duty」。納丹的「憑著信念,做好本份」比當奴的「我要做好呢份工」的層次高,因為納丹有信念為基礎,當奴沒有(或避談)信念,立腳點也許是浮沙。
納丹總統86歲了,還希望第三次選總統嗎?很難回答,既不能扭扭捏捏,又不能自斷後路,更切莫野心勃勃,納丹從容地說:「I'll cross the bridge when I come to it」。中文沒有這個比喻,勉強似「煮到來就食」,但原文較文雅和多點兒積極。記者不放過總統,問做總統是否只是一份「筍工」。這回納丹總統可以倚老賣老,說自己只是活一天得一天:「It's not a question of comfort. I live by the day. Whether or not I get up tomorrow morning is uncertain, given my age」。
新加坡的總理保有行政權,總統是否只是個象徵?但如果這位總統是位深明大義的智者,反而顯得地位超然,有助增加凝聚力和提升市民的人文素養。國際人力顧問公司Mercer剛發表的「生活質素城市排名」報告,顯示香港的排名(71)遠遜新加坡(28)。香港一些記者只是單刀直入地追問被訪者何時退休,近例有林子祥和鄭海泉,這篇納丹的訪問就顯得比較優雅。不過最重要的,是香港會出現一個像納丹的人物嗎?

2 則留言:

  1.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是文章」。納丹總統是表表者。香港人不少都洞明世事,練達人情,比如CY和當奴,但如只計較個人利益,只知看風駛,欠缺道德勇氣和承擔,就當不成真正的政治家,只會是典型走精面的香港仔。香港仔做生意會做得好,但有時又會機構算盡,自招非議。97前香港的華人沒有政治家,97後更不用指望。

    回覆刪除
  2. 講得好啱。睇嚟香港都唔會有d好似納丹咁嘅人物。香港當然有叻人,但如果又叻又有錢,d人又會唔信佢。冇錢嘅人,d人又唔會認為佢叻。講講吓,我突然覺得自己好無厘頭咁。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