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日 星期一

那隻老鼠最快樂?

發現那隻老鼠最快樂,源於訓練老鼠開車。美國維珍尼亞州University of Richmond的科學家,製作了一種「老鼠車」。研究團隊以挖了出入口的透明塑膠瓶作「車身」,底部放置一塊鋁板,連接上電線和操縱桿,作為「老鼠車」。當老鼠一跳上「車」,鋁板就會碰觸到電線,就形成電路,啟動摩打,就可以移動。

之後,研究團隊訓練老鼠開車。他們將17隻老鼠分成兩組,一組養在普通的實驗室籠子,另外一組則養在有玩具、梯子、球等的「豐富環境」。經過數個月的「駕駛訓練」後,研究團隊分析老鼠的排泄物,以老鼠體內的「去氫皮質酮」濃度,顯示老鼠精神的放鬆程度。

科學家從實驗中有以下的觀察:

  1. 生活在「豐富環境」的老鼠,學習駕駛的表現,比普通籠子的同伴要來得更好;
  2. 學會開車的老鼠比較放鬆,特別是能駕着車去覓食的老鼠,精神壓力更低;
  3. 負責開車的老鼠,又比乘坐順風車的老鼠放鬆;
  4. 所以,最快樂的老鼠,就是會開車又充當司機兼搵到食的那一隻了。

從老鼠推斷人類,問題一:是否居住環境好的學生,學習能力較強呢?問題二:富人聘用司機駕車,坐在後座富人,是否不及司機快樂?問題三:同理,各行各業中,職業司機就是會開車兼搵到食的,他們應該是最快樂的人嗎?當然,人鼠有別,這些問題,難有簡單的答案。(網上圖片)

8 則留言:

  1. 正確答案∶應該是狄士尼米其老鼠,最令人有快樂感覺。∶)路過的讀者

    回覆刪除
    回覆
    1. 米奇老鼠最能令人快樂,但它自己是否快樂呢?下次有機會去迪士尼,會問一問它。

      刪除
  2.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
  3. 人和鼠不可類比,人類的喜樂,不一定是直接的生理反應,人類的思想遠比鼠複雜,外在因素千變萬化,相對地,設定的實驗室裝置,簡單得多。

    人類不必關在籠中,也不必駕車才知道快樂與否。

    如果問孔子,他說:「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如果問牧師,他說:「跟隨主耶穌,洗脫罪咎,最是快樂。」
    如果問法師,他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放下自在,心安理得,最是快樂。善哉,善哉。」
    如果問CEO,他說:「每天投資,存款每日俱增,最是快樂。」

    人固然受環境影響,但也可以克服困難,不受環境影響,此乃人和鼠不同之處。顏淵住陋巷,簞食瓢飲,努力讀書,樂在其中。近人錢穆說「艱險我奮進,困乏我多情,千斤擔子兩肩挑,趁青春,結伴向前行。」是多麼的豪情和激盪人心。

    新月人的幾道問題,答案不言而喻。

    回覆刪除
    回覆
    1. 如閣下所言,科學家的實驗是有局限性的,但也只能用老鼠做對象,人比鼠精明和思想複雜,不願意,也不能用作實驗對象。
      若有選擇,人和鼠都寧願住豪宅不住劏房、又寧願懂駕駛,可到處遊車河,或揸車搵食,這些簡單的意願,可說是人鼠相同。
      最大分別,是人類有哲學,老鼠沒有。所以人若不想像隻老鼠,最好懂些哲學。

      刪除
  4. 人和鼠也有相似的,這些人稱為「鼠輩」,所以有「鼠輩橫行」之語。
    凡是做見不得光的事,偷偷摸摸的,就是「鼠竊」,這不用實驗來證明。

    宗教和哲學,只存在於人類社會中,其他動物皆無。如果科學家可以令貓、狗、老鼠等皈依某一宗教,或者學會某些哲學思想,牠們或許馬上可以進化成人。

    所以,人的智慧在萬物之,故稱萬物之靈。但諷刺地,某些人又會做出禽獸不如的勾當。

    回覆刪除
  5. 回覆
    1. 閣下指出人鼠之別,或廣義地說,是人獸之別。人比獸複雜,是人有人性,也有獸性,所以,人的智慧雖在萬物之,但某些人又在某些環境,會做出禽獸不如的勾當。所以,人性是善或惡之爭論,大可不必。論語的博文約禮,或宗教的愛與恕,大概是導人規範自已的行為,免行差踏錯。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