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國超市的營業額每年達220億紐元,在超市購物,佔了人們大部分開支,而且每年上升。有見及此,政府於 2020年委託「商業委員會」 研究業內是否有足夠競爭,及如何改善。近日,該會剛草擬好調查報告,透露該國的超級市場,一直以來,都在賺取過高的利潤。
為什麼紐國超市有利潤過高的問題?「商業委員會」指出,這與市場結構有關。市場只有兩大超市集團,即澳洲資金的Woolworths 和本地的Foodstuffs,兩者亦不存在互相競爭,其他的經營者則規模太小,微不足道。這兩大集團既掌握了絕大部分的銷售渠道,供應商亦只能依靠他們作分銷零售,集團遂利用本身優勢作議價、壓價,但並沒有把所得好處回饋顧客,只是用以提升集團的利潤。眾所周知,以上都是超市慣用的手法,也不局限於紐國的超市,所以委員會的調查結果其實沒有新意。
至於如何改善現況,「商業委員會」認為政府可考慮立例,規定供應商必須以劃一價格,供貨給各大小超市。另外,政府可以提供優惠,如批地條件等,帶動更多的新開超市投入市場,變相引入競爭。但不必細表,市場力量之巨大,這些建議豈能與之抗衡,反而會製造另一種不公平,或更多不公平。世界各地的超市,利潤皆可觀,但這行業並非泛泛之輩可經營,只能說,各有前因莫羨人。
。。最好光顧實惠小店,又或者待黃昏時份降價(速銷)或限期將至選購,做一個精明消費者。:)路過的讀者
回覆刪除是的,實惠小店亦有其功能,有些索性開設於超市附近,有人只想買少量貨品,不想在超市找,更不想排大隊,遂光顧小店。這些小店,像泊在巨艦旁的小艇,大有大做,細有細做。
刪除小弟對經濟學並無研究,但也提出一些不成熟的問題,希望新月人指正。
回覆刪除紐國政府於2020年委托「商業委員會」的研究,認為該國超市的利潤過高。這裡帶出數個問題:
1。商業委員會是什麼組識?由什麼人組成,他們的背景怎樣?
2. 超市的利潤「過高」,是用什麼的標準來量度的?為什麼是「過高」?什麼才是「合理」的利潤?
3.「商業委員會」認為政府可考慮立例,規定供應商必須以劃一價格,供貨給各大小超市。如此,涉及政府對自由市場的干預,引起的爭議必多。供應商以較廉的價格,供應給大量購入貨品的超市,亦無可厚非。
以往或今天,某些商業行為在很多國家是違法的,例如收受回佣、合謀議價,包括在投標項目中串通等、以至屯積居奇,均有法例管制。至於一般貨品的訂價,行自由經濟的資本主義社會,除了非常時間,甚少管制。
一例生,隨之也會一弊生。以政府官僚的智慧,如何「規劃」經濟,是一個疑問。
社會和經濟改變,小規模的商鋪不斷萎縮,中外如是。
閣下問得好,新月人試答,指正則不敢。
刪除1.「商業委員會」由政府委任,新月人沒查看他們背景,信佢。
2. 利潤過高,是與一些聯合國一些成員國國家超市比較而得出。
3. 同意閣下觀點。紐國現由工黨執政,工黨特點之一,是傾和多些管理,對放任自由經濟較有保留。但市場若遭不適當干預,只會扭曲其運作。
。。再講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會有超市或雜貨店,相信澳紐也不例外,再加上網購,價格比拚非常利害,現在久經老戰的大型超市,已沒有穩賺不賠,相反還要時刻保持警覺,如何防止新勢力競爭者的狙擊,大家看利潤高之餘,有苦自知!!:)路過的讀者
回覆刪除超市經營是大型而複雜的運作,稍有差池,便陷困境,一般人不易加入競爭。網購的生意額會受限於物流,例如疫情期間,有本港某超市因額滿不送貨。外地好些,但物流仍不是無限。
刪除大型超市雖然「利潤過高」,但卻有吸引顧客之處。這些超巿,貨品齊備,包攬了一般人日常的需要,顧客一次過可以齊所需的東西。像美資的Costco,行會員制,顧客要交年費,一樣是客以雲來。Costco內,總有些特廉的貨品和食物,非外間小店可比,這是它吸引客人和營商的方法。
回覆刪除在紐國和澳洲,大城市和小鎮,總有Wollies,小鎮無什麼個體的商戶,當地居民的生活用品,食品,就從Wollies購入。以消費人口而言,小鎮的Wollies可賺的其實有限,從某角度來看,這些大超市是「服務」多於牟利,也只有它們,才有這樣的財力和網絡,供應全國各地的民生所需。
大型超市壟斷式的經營,對社會民生有什麼影響?這是一個通識、以至經濟和社會學的課題,小弟見識有限,還是留待學者去研究吧。
一如閣下,從民生角度而言,大家早已習慣了超市一站式服務,有些小鎮,當地超市就是小鎮的命脈,食物衣物甚至普通藥物都在此中尋,每天24小時營業,年中無休。經營者在賺錢之餘,亦負起一些社會責任。政府的研究報告,居民可能並不關心。
刪除。。講起Costco, 曾停留英國一段時間,發覺它有一款蝦蛟48個包裝產品,像售9英磅,味道不錯,發覺它的簡介生產地,竟是香港代理公司,真想不到蝦餃有這樣的高質數(及格),一解外地華人的鄉愁!!路過的讀者
回覆刪除外地超市都走國際口味路線,有上索性擺設國際專架,中、印、泰、中東等口味食品齊全,無他,有生意一定做,很多還是當地人呢。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