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安德烈堂地勢高於彌敦道,在行人路上抬頭看不見教堂,但很容易留意到路旁的一尖拱門,建於1954年,以慶祝教堂奠基周年,並由當年的港督葛量爵士洪揭幕。走上石階,就看到築有紅磚外牆的教堂,建築物呈拉丁十字型,屬哥德復興式風格,屋頂為木、瓦結構,有鐘樓、尖拱形的窗戶和彩色玻璃。
聖安德烈堂曾二次大戰日軍佔領香港時期,教堂的人員被囚,教堂更被改為日本神道教的神社。聖安德烈堂的彌敦道路段的古榕樹特別多,到了今天,成為唯一可與古教堂共同見證過往歲月的文物。
沿彌敦道向北走約數分鐘,右轉入佐敦道,是另一間古教堂九龍佑寧堂,由倫敦傳道會興建,並獲商人及行政局非官守議員遮打爵士出資捐助,在1930年由當時的輔政司修頓奠基,1931年由當時的總督貝璐爵士揭幕。其落成雖比聖安德烈堂遲了25年,但同屬哥德式建築風格,築有紅磚外牆,塔樓雖為方型,但仍有尖拱門框,麻石雕飾和飾邊,並有中式金字瓦頂,教堂也是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蹟。
既是古教堂,九龍佑寧堂在日佔時期同樣被日軍佔據,用作馬廄,內部受嚴重破壞,至戰後1947年始重開。一段幾分鐘步程的彌敦道,兩座古教堂,可以看到香港百年歷史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