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8日 星期四

文化博物館的洋紫荊

香港文化博物館外了很多洋紫荊。洋紫荊花期由十一月至三月,正值花期,每棵樹上都開滿大朵艷麗紫荊


香港文化博物館後方與沙田官立中學之間的通道,種植的全部是洋紫荊,原來這是沙田區議會的植樹計劃,還立有說明牌以圖文介紹洋紫荊:「洋紫荊(Bauhinia blakeana)是美麗的常綠喬木,它的紫紅色花朵,狀似蘭,於秋冬季盛開。洋紫荊十九世末首在香,並於1908年正式以前港督卜力爵(1898-1903)的姓名為Bauhinia blakeana。洋紫荊1965獲選為香港市花,區旗和和區徽的設計藍也來自一朵優紫荊花。」


文化博物館的洋紫荊之旁,還有城門河,像隨意的一抹水彩,襯托得洋紫荊更為艷麗。

4 則留言:

  1. 97年後,特區政府頒授的勳章,也稱紫荊星章,最高級別是GBS,Gold Bauhinia Star,勳章的中央也是洋紫荊的圖案,取代以殖民地時期的MBE,CBE,KBE等勳銜。由British Empire 變成了Bauhinia Star,分別幾大,以前獲大英帝國勳章者,即成為Sir級,是身份的象徵也,但現在似不大流行稱呼 Sir XXX,太親英了。
    洋紫荊在香港四處可見,攞個紫荊星章,看來親民好多也。

    回覆刪除
    回覆
    1. 用紫荊勳章取代大英帝國勳章,親民好多,亦是理所當然。無論什麼勳章,都是論功行賞,但用了紫荊勳章後,平民百姓,亦可走到紫荊樹下,一親芳澤了。

      刪除
    2. 另一面看,洋紫荊「親民」好多,但亦cheap了許多。

      勳章原是論功行賞,可惜今天變了政治酬庸。連楊光都有GBS,真的是沾污了這朵市花。

      刪除
    3. 無論什麼勳章,都是身外物。聽說有潦倒的運動員甚至軍人,晚年窮困時拿勳章去變賣,有興趣的人,到雜物店收購便可。
      土地、祠堂等都是商品,連文憑、學位亦如是。只有披頭四說過:Can't buy me love.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