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30日 星期四

潤手霜物盡其用

一枝潤手霜「唧」到尾,以為不能再「唧」的時候,原來裡面還有不少用剩的潤手霜。要物盡其用,方法很簡單。

1. 將一枝快用完的潤手霜剪斷為兩半。

2. 把尾截套進頭截。

3. 完全套進後,潤手霜只有原來一半長度,用時拔出尾截,大部份剩餘的潤手霜都藏於頭截近蓋的位置,很容易取用。

以上方法當然不限於潤手霜,其他相同包裝的產品也可照做,不過這方法不是我想出來的,先是有人想到把潤手霜剪開兩截,再有人想到把尾截套進頭截,相信原創者都是熱衷環保的人,也樂於與他人分享這個方法。

2010年12月27日 星期一

「都市梯田」種植在香港鬧市

梯田也可以在香港的鬧市中種植。樂富廣場平台有梯階20多級,上面放滿了一盆盆的植物,為數約5000盆,看起來好像梯田一樣,稱為「都市梯田」十分恰當。

  「都市梯田」的植物都是以同樣大小的方型再造紙盆種植,種類也不算少,屬於收成期較短的蔬菜,其中包括有紅生菜、羅馬生菜、黃牙白、西蘭花、紅菜頭、白菜仔、椰菜、小麥草、草莓等。這些都是常吃的蔬菜,但看見它們在紙盆裡成長中的樣子,覺得相當有趣。「都市梯田」所在的位置很空曠,陽光應該十分充沛,適合植物生長。回想兒時住的舊屋只兩層高,四周沒有遮擋,陽台上種有盆栽植物,我每次從廚房取一粒紅豆或綠豆,塞在花盆裡,每天澆些水,幾天後便長出嫩芽,然後看著它漸漸長大,開花和結出豆莢,裡面還有幾顆豆,真是種豆得豆。如今住的地方四周高樓林立,已沒有足夠陽光供植物生長。

參觀完「都市梯田」後食慾大增,急急跑到附近樂富商場3樓「天褔軒酒樓」吃巷仔牛腩麵,每碗$22,份量十足,麵條爽滑彈牙,牛腩腍而滑,還配以適量的牛筋,柱候醬和香料的味道更恰到好處,確有「巷仔」風味。

2010年12月23日 星期四

議事亭前地的聖誕燈飾

議事亭前地的聖誕燈飾,還未到聖誕已亮起。今年的聖誕樹是以粉藍粉紫色為主色,以金色的星作點綴,樹身呈圓型,線條簡潔亮麗,這樣簡約的設計,益發襯托起議事亭前地兩側的歷史建築物。華燈初上,議事亭前地的聖誕樹散發著柔和的藍光,而仁慈堂大樓的外牆和燈光卻鮮艷得像黃玫瑰,組成一幅的美麗的聖誕圖畫。當日還有澳門特區成立11周年文藝晚會,氣氛熱鬧。

議事亭前地的聖誕燈飾當然不只是聖誕樹,它的兩側的歷史建築物,本身已是麗質天生,不需任何俗氣的燈飾,所以我們看到的,只是一串串的銀色的燈光,在各座建築物之間的上空懸掛著,是星光、雪花、還是雨絲,則全憑個人想像了。議事亭前地新古典主義建築風格的歷史建築物,加上悉心鋪設的黑白色碎石波浪形圖案地面,都散發著迷人的南歐風情,在中國以至亞洲城市中絕無僅有,難怪遊人絡繹不絕。

然而澳門的南歐風情並非局限於議事亭前地,「置地廣場酒店」怡心閣12月份的行政午餐剛好是西班牙菜,我們各自點了不同的主菜,分別是西班牙炒飯、燒羊排,及海鮮卷配龍蝦汁,風味果然獨特,而每客只是$90,十分超值。

2010年12月16日 星期四

薯片薯條等含有丙烯酰胺


薯片、薯條和餅乾等,都是很多人愛吃的食品,但根據消費者委員會本月公佈的測試結果,在市面上90款炸焗薯片、薯條和餅乾等零食中,有89個樣本是含有丙烯酰胺(acrylamide),丙烯酰胺在動物測試中發現可以致癌,所以多吃了薯片等食品會有風險。老一輩的人一向認為薯片、薯條、餅乾甚至麵包都屬於「熱氣」、冇益的食品,但佢有講,我有我食,到現在終於明白為什麼「熱氣」,也不能不佩服提出「熱氣」論的智慧。

其實不止薯片、薯條和餅乾等是「熱氣」,食物安全中心的專家指出碳水化合物含量豐富的食物,如馬鈴薯和穀類食物等,在油炸、焗烘、燒烤時超過了120℃,便會產生丙烯酰胺,所以有機會含丙烯酰胺的食品其實包括了炸焗小食、香脆零食、炸薯、焗薯、餅類、及穀類早餐等多種類別。還有那些燒烤的肉類如燒肉、义燒、燒鵝等,已往已經有人指出因為經過高溫燒烤,產生對人體有害的物質,想不到連薯片、薯條和餅乾等「素食」,亦要盡量少食。人類從茹毛飲血進化到鑽木取火,用火燒烤出各種美食,以為很文明,想不到又另生問題。難道中式的白粥、白飯、腸粉、鬆糕、又或是西式「不食人間煙火」的生冷沙津(salad),才是人類飲食的歸宿?

2010年12月13日 星期一

工展會變成美食博覽


一年一度的工展會已於12月11日開幕了。傳媒大篇幅報導工展會會場內出售的優惠產品,有些低至1元,計有:紅燒瑤柱大鮑翅、參茸海味、食油、冬蟲草膠囊、雞精、冰糖燕窩、蜂蜜、奶粉、蛋撻、龜靈膏糖、南瓜子酥、冬菇、花膠、高麗參、臘腸、蛋卷、醬料等等。工展會的暢銷貨品明顯地是以食品居多,入場人士都是為了「掃貨」,大量購買食品。工展會與年中在灣仔會展舉行的美食博覽及其他什麼食品節,好像毫無分別。

工展會變成另一個美食博覽,也是時勢使然,原因是本港的工業早北移,如今工展會展銷的主要是食品,有些產品甚至不是本港的出品,但因為比較本港商譽較皆,價錢亦較內地便宜,所以也很受遊客青睞。有人抱怨工展會近年已變了質,不再是是工業展覽,不過回心一想,食品製作何嘗不是一種工業,我更妙想天開,既然現時消費者對中國內地的食品由奶粉、食油以至罐頭食品等的安全,普遍缺乏信心,香港是不是可以趁機走一條「工業回頭路」,重新發展一些佔地不多的食品製造業,打著「百份百香港製造」的招牌,以優質產品的姿態出現,相信大有出路。本港沒有條件發展high-tech和重工業,但食物工業不是高科技,多一條出路,總比過份依賴地產和金融為佳。

2010年12月9日 星期四

兩棵榕樹,兩種際遇

兩棵榕樹,同屬香港的「古樹名冊」內的樹木,際遇卻是截然不同。相對於柏麗購物大道那棵被鋸走的榕樹,現時生長於沙田車公廟路遊樂場的榕樹確是健康快樂。

遊樂場內的榕樹的登記編號是LCSD ST/14,也是細葉榕(Ficus microcarpa),樹幹直徑有2800毫米,高13米,樹冠達20米,樹齡不詳,但相信未有100歲。我經過這棵樹那天是晴天,陽光穿過濃密的葉樹,一絲一絲的掛在柔美如柳絮的氣根上,也有些洒落在草地和泥地上。這裡陽光充足,空氣清新,難怪榕樹長得十分健康。

這棵榕樹除了健康外,應該還會很開心快樂,它懷裡有幾個呼拉圈和毽子,相信有一群住在附近的兒童經常到樹下玩耍,索性把這些東西交給榕樹保管。科學家曾經播放音樂成功為植物助長,榕樹每天聽著孩子的歡笑聲,自然是老懷欣慰。

至於原本生長於尖沙嘴柏麗購物大的榕樹,因飽受病患及蟲害內外夾擊,綠葉凋零樹身枯萎,近日已被鋸走。這棵百年榕樹長期被困在狹窄的花槽,生長環境受到局限,抵抗疾病能力變弱,被真菌入侵而生病。樹猶如此,人何以堪,所以置業人士,應該寧願「名城」第二期「盛薈」是座落市郊的大圍,而不是廣告所謂的「九龍塘的延續」。幸好「盛薈」其實就在車公廟路遊樂場對面,而車公廟路遊樂場亦非鄰近車公廟,反而更近大圍火車站。(利益申報:新月人沒有購入任何「名城」單位)。

2010年12月6日 星期一

在南涌看殘荷

南涌有荷塘,12初,夏天已遠去,秋已盡,荷亦盡,那採荷的小舟正半浮沈地靠在塘邊,此行根本沒有想過要在南涌欣賞荷花,只是料不到南涌的殘荷卻有另一番景緻。殘荷雖已沒有綠葉,但枯乾了的荷葉與枝條,卻依舊屹立不倒,遍佈整個荷塘,構成一幅美麗的圖案。印象中以盛開荷花為題的畫作很多,以殘荷入畫的不知有沒有。南涌的殘荷好告訴觀賞者,荷盡雖無擎雨蓋,但荷殘仍有傲霜枝,不讓菊花專美。


 12月初往南涌,除了看到殘荷,難得還遇上每10年才舉行一次的太平清醮,附近豎立了不少花牌,製作精美,是很值得欣賞的民間藝術。

南涌屬沙頭角區,往南涌賞荷或殘荷,可以在粉嶺火車站乘56K專線小巴,在天后宮下車,過馬路後,沿遊樂場側的路前行,路面平坦寬闊,右面的南涌河是一條天然河道,清澈而水量足,兩岸盡是綠油油的紅樹林和灌木叢,看來賞心悅目。

2010年12月3日 星期五

在河上鄉看「共生」

河上鄉位於新界上水的西面,是塱原鄰近的其中一條原居民村,是侯姓居民的發源地,從上水小巴站乘坐51K小巴,約10餘分鐘可到達。

河上鄉的小巴站旁有一座新型建築物,看清楚原來是「羅湖懲教所」,雖然它很宏偉漂亮,但應該沒有人想住進去。

沿河上鄉路走了不一會,竟看到一幕現實版的「共生」(symbiosis)景象。陽光下的草地上有幾頭懶洋洋的牛,牠們的身旁有幾隻白鷺,大家相處融洽,其中一頭牛甚至好像和白鷺親吻,其實細看之下,是白鷺張嘴啄食寄生牛身上的蝨,白鷺既可以此為食物,亦可替牛隻除去寄生的蝨,難怪彼此如此親密。在生物科書本上曾看過「共生」的概念,是指兩生物體之間生活在一起的交互作用,想不到在河上鄉看到白鷺與牛隻演出的「互利共生」(mutualism),那是一種利己利人的「共生」。但不是每種「共生」都是愉快的,也有是「片利共生」(commensalism),只是利已,不理別人。再差一點是「寄生」(parasitism),為了利已而損人。最愚蠢的當然是累己累人,千萬不要遇上。

河上鄉有不少新建的民居,但仍有些鐵皮屋、荒廢了的舊屋、魚塘、田地等,好像展示著昔日的鄉村風情和面貌。

2010年11月29日 星期一

「直資風波」的比喻


審計署發表報告後引起的「直資風波」,可謂峰迴路轉。起初,直資學校議會主席在電台節目上作出「樹大有枯枝」的比喻,表示全港的直資學有70多間,部份學校在管理上未上軌道是在所難免。面對「危機」時,速速把4間學校列作「枯枝」以「顧全大局」,但料不到傳媒很快爆出全港的直資學校原來有99%有違規情況,「倖存」的一間,只是因為成立未及1年。原來的「樹大有枯枝」遂變成比喻全棵樹都是枯枝,大吉利事。

那改用甚麼「直資風波」的比喻好呢?直資議會主席於是把教育局喻為班主任,直資學校只是學生,班主任應該問責,而不是學生。但這個比喻卻有點自我矮化兼幼稚化,直資學校接受政府資助,校長幾十歲人,年薪過百萬,面對審計署報告,竟然自比學生,希望由班主任「孭飛」?新月人是球迷,建議把教育局喻為領隊,校長是球員,審計署是球證,家長和納稅人是觀眾。觀眾希望看到球員踢出身價波,不是下下把責任推給領隊。今場波球證雖然「雞聲很密」,每個球員都被「吹」,但平心而論,值得球證「俾牌」的球員其實不多,例如入錯帳目只是技術違規,給球證「哦兩句」後,修正便是。又例如學校盈餘過多,就像球員求勝心切,舉腳過高,球證會面黑一些,說再來就俾牌。至於巨額投資股票、把部分善款撥入學校帳、用學校資金買樓而以個人名義持有等,比較似是unsporting behaviour,會惹起球證出示黃牌,甚至「兩黃變一紅」。球證的執法尺度永遠有得「拗」,但直資學校議會把「直資風波」講成是「莫須有」,則未免欠缺說服力。

2010年11月25日 星期四

小瀝源遊記

小瀝源是在新界沙田的東南邊陲位置,3面被馬鞍山郊野公園包圍著。數十年前,沙田本是一個風景區,是「龍友」必拍之地,但隨著政府發展新市鎮,沙田已是住宅和商場林立。小瀝源離開市中心較遠,所以昔日的溪流綠樹,仍然有跡可尋。

從沙田市中心乘坐83K號巴士或65A 專線小巴,車程15分鐘,可抵達小瀝源路的黃泥頭巴士總站。站旁的路牌指著3條村落的方向,即大藍寮、石古壟及南山村,均屬小瀝源的範圍。

入村先要經過一條石澗,深約10呎,現時入秋,水量不多,但仍算清澈,游魚可見。可惜此溪到恒生管理學院附近,已變成石屎明渠。

過橋後便進入小瀝源範圍內的大藍寮村,村內多是3層高的住宅,依山勢而建,不算太密集,村內沒有汽車行駛,居民皆步行出入。大藍寮村內建有「劉氏家祠」,我向一位劉姓友好查證,果然就是他們的祠堂,失覺。

石古壟村就在大藍寮村附近,地勢較高一點,南山村的地勢更高,我沿山坡走了一段路,已經有遊客止步的告示牌,還有犬隻看守,替牠拍照留念後便折返,沒有前往南山村。

離開大藍寮,沿小瀝源路前行不遠,可以到達也是屬小瀝源範圍的其他兩條村落,即花心坑及大輋村。大輋村的屋宇略較大藍寮疏落,建有「鄭氏家祠」,估計這村的原居民應該是姓鄭。這裡的樹木和空地較多,村前甚至有一大片菜田,比較有鄉村的感覺。

從大輋村向大藍寮的方向回望,小瀝源幾條村落依傍著翠綠的山巒,景緻怡人。沙田市中心繁囂如旺角,只好把小瀝源當作郊區,作為半天遊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