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8日 星期一

加拿大與阿拉斯加遊記(八)

第四部 阿拉斯加

阿拉斯加之二

史可威 (Skagway)、冰川灣國家公園和保護區Glacier Bay National Park、學院峽灣(College Fjords) (圖片及文字:比利)

郵輪在黃昏前離開朱諾,沿內灣航道往北約165公里,翌日早上到達史可威,這是郵輪岸上活動的第三站。史可威是一個很小的市鎮,由碼頭走10分鐘,便可以到達市中心。十九世紀末這是一個淘金重鎮,聚集二萬以上的人口,今天,大多數居民已搬走,常住的不外是一千數百人。在這裡除了旅遊業以外,看不到有什麼工作機會。市區的範圍很小,一條縱向的直道(Main Street),另外是橫向的第一至第六小街,不用一小可以走完。市內也沒有什麼大型的商場和餐室,大多是售賣紀念品的小店,也有一些麵包和咖啡室。吸引旅客的,是它保留著尋金熱時期的建築物、木製的步道、古老的馬車,一切都停留在130年以前,十分適合喜愛懷舊的遊人。

史可威今天仍是阿拉斯加和加拿大的交通門戶,往北可到達加拿大育空區的白馬市(我們回程時,便取道白馬市乘內陸機到溫哥華)

離開史可威,便是連續兩天的海上旅程。郵船要先從史可威向南,駛出內灣航道,再折向北,才到冰川灣國家公園。它的面積多達一萬三千多平方公里,遊覽只乘船或乘坐直升機。國家公園內的船隻有配額,每天只有兩隻郵輪,船隻需取得公園管理局的許可證,並遵守相應的規定,如不可任意錨泊,航速和航道也有規定。因為氣候改變,冰川融化,所以,公園內的地形以至冰川的體積,會不斷改變。船隻駛入國家公園時,便有管理員(Ranger)登船,向乘客介紹景色及國家公園的資訊。

上午經過兩個冰川,分別是馬杰瑞冰川(Margerie Glacier)和蘭普魯(Lamplugh Glacier)。這天乘客均登上高層的甲板,觀看冰川的壯美的景像。冰川色調較冷,偏藍,相信這是因為陽光投射到堅硬的冰雪時,長波的紅色被吸收,短波的藍色卻被反射出來之故。在冰川一帶的海面是大小不一的浮冰。大家都期望在海上可以看到鯨魚搖動尾巴或躍出水面,一如在廣告畫或明信片所見的,可惜守候了大半天仍是落空。其實野生的動物,不會在什麼地方和你約會,等候閣下到來。和牠們相遇,多少要配合時間和運氣。當日也有人看到很之處有鯨魚踪影,但影像細小,也很快消失了。比較多見的,是隨著浮冰暢泳的小海豹,不過為數也不多。

經過冰川灣國家公園後,翌日黃昏時份到達學院峽灣(College Fjord)。峽灣是冰川侵蝕河谷所形成的地形,冰川由高山下滑,將山壁磨蝕,形成峽谷,北歐的挪威就有大量的峽谷。阿拉斯加的學院峽灣,其名字是因為十九世紀有不少長春籐大學(Ivy League University)的學生到此探險。峽灣由20多條冰河組成,上萬年的冰河,清澈的海水和冰塊,新鮮而微冷的空氣,構成這個「與世隔絕」的清淨世界,這裡是聯合國的保護區,是各種海洋生物的家,也是地球留給我們的自然遺產。

郵船離開學院峽灣,翌晨到達惠蒂爾(Whittier),在此結束七天海上之旅,展開拉斯加內陸之行。

【新月人按:比利君這部份的遊記寫冰川的壯美的景像。冰川色調冷、偏藍,形象冰冷,但確是難得一見的奇景。遊記待續。】

2025年8月14日 星期四

加拿大與阿拉斯加遊記(七)

第四部  阿拉斯加

阿拉斯加之一  克奇坎(Ketchikan)、朱諾(Juneau) (圖片及文字:比利)

來到溫哥華,展開旅程的後半部。我們在溫哥華前後停留了多天,暫且按下不表,先記阿拉斯加之旅。

阿拉斯加是美國最大的州,面積是第二大的德州的兩倍,1867年美國以720萬美元由俄國購入,成為第49州。我們的旅程合共14天,其中7天在遊輪,7天登岸後往內陸。在溫哥華港內有一個大型的碼頭,可以同時停泊多艘郵輪,我們就在此登船。前往阿拉斯加的郵輪很多,不同的船公司,其輪船各有特色。這次我們選坐的是荷美郵輪Holland America旗下的Noordam號。所有荷美郵輪的船名都會有「丹」(-dam)字,而船名則與荷蘭或者荷蘭語有關。荷美在郵輪業的排名頗高,以服務細心,餐飲出色著名。

郵輪啟航前四小時,我們已抵達碼頭,辦理登船手續。因為阿拉斯加是美國國境,在碼頭內就要通過美國的海關,但過程很簡單,關員只是問一問我們登的是哪一艘船,前去什麼地方,便順利通關。經過行李檢查、船公司拍照後(方便在泊停地點上岸及回船時,用作人面識別),便登上輪船。乘客只帶隨身物品,大件的行李,會由專人送到房間。

郵輪離開碼頭,溫哥華港西岸及半山的景色,盡入眼簾。第三天開始,在阿拉斯加幾個地點泊岸,包括克奇坎(Ketchikan)、朱諾(Juneau)、史可威 (Skagway)等,乘客有大半天在岸上觀光,其他是海上旅程,觀看海洋生態和冰川。

第一、二天經過阿拉斯加內灣航道Alaska Passage,到達第一站克奇坎,該地又稱「三文魚之都」。每年秋季均可看見大量的三文魚溯溪而上,穿越市中心返回出生地。可惜我們到達的月份,並非三文魚迴游的季節,看不到如此景觀。克奇坎的市區很小,多是售賣三文魚食品和土著特產的商站。我們參加一個約兩小時的「雨林步道和圖騰公園」之旅,導遊細心介紹雨林中的不同植物,並參觀了當地手工雕造柱型圖騰的工場。

在克奇坎看不見河上的三文魚,卻在沿著雨林步道靠近河岸之處,看到北美的白頭鷹(Bald Eagle)。此鳥體型碩大,翼展可達兩米,雙目炬炬有神,正是「不怒而威」,難怪成為美國的國鳥。拍鳥當然不宜靠近,幸有長鏡在身,拍下多幅鷹照,可惜牠當日只在欄桿上棲息,拍不到牠翺翔的姿態,有些美中不足。

圖騰工場附近是一道溪流,不意發現棕熊的身影,因距離太遠,仍是以長鏡補捉,效果尚可。拍野生動物,非專業器材和耐心守候不可,一般旅遊,只攜簡便相機,匆匆而過,得一鱗半爪,亦堪告慰矣。

離開克奇坎,翌日到達370公里外的阿拉斯加州首府朱諾。上岸後可參加不同的活動,我們選擇了到位於通加斯國家公園(Tongrass National Park)的門登霍爾冰川(Mendenhall Glacier),距離開碼頭只20分鐘車程。

由訪客中心,走一段約10分鐘的步道,可到達拍照點(Photo Point),在此拍攝冰川和遠處的納吉瀑布。如果要走近瀑布,要走另一端的步道,來回訪客中心約1小時。冰川的景色壯麗,但同樣受地球暖化的影響,覆蓋面日漸縮小,二、三十年以後,不知仍否得見了。

朱諾的郵輪碼頭對面,就是羅伯山纜車(Mount Roberts Tramway),全程约6分鐘便登上海拔1164公尺的山頂,可以俯瞰朱諾市全景。山上有遊客中心和徒步小徑。可惜當日天不做美,細雨紛飛,遊興大打折扣,短暫停留便返回山下了。

朱諾碼頭外便是市中心,紀念品店林立,更有多所以阿拉斯加皇帝蟹(Alaska King Crab)為主題的食肆,均其門如市,顧客需輪候入座。其實,這些皇帝蟹的價格一點不廉宜,但不一試,又不知何日再來,總有點「如入寶山空手回」之感。走了幾間,格價差不多劃一,是每磅80美元(飲料、配菜另計)。一磅只有兩隻蟹腳,吃起來算是肉質豐厚,也有鮮味。但如斯消費,只可以形容為:「遊客區的價格」。

【新月人按:從加拿大溫華哥到加拉斯加的冰川,是另一個境地,別一番風光,且讓比利君繼續細說此行。遊記待續。

 

2025年8月11日 星期一

加拿大與阿拉斯加遊記(六)

洛磯山區之三

翡翠湖(Emerald Lake)、弗農(Vernon)、基洛納(Kelowna) (圖片及文字:比利)

由班芙小鎮,取道加拿大橫貫公路西行,便可以到達溫華哥。但路程800多公里,故在中途的弗農過一個晚上。如果不走公路,可以乘坐洛磯山觀光列車(Rocky Mountaineer),此車設備豪華,由芙班到溫哥華是兩天,因沒有臥鋪,乘客中途在Kamloops入住旅店。但我們走的是公路。

離開班芙,向西90公里就到達翡翠湖。它位於阿伯達和卑斯省的交界,屬約霍國家公園(Yoho National Park)之一部份。翡翠湖是由冰磧石堰塞而成,面積不大,約是1平方公里,水深只有14米。湖水清澈見底,在陽光下呈現出深淺不同的碧綠色,故有「洛磯山翡翠」的美譽。

翡翠湖邊有小舟出租,每小時100加元。泛舟湖面,山色光水色一望收,誠人生樂事,所以湖上的小舟倒有不少。遊人也可以走在湖畔的木橋,欣賞碧綠的湖水,松林雪山,倒映湖上,不啻是人間仙境。

翡翠湖和路易絲湖頗相似,但後者的海拔高些,遊人也更多,故翡翠湖就多了一份靜謐與和諧。在翡翠湖不遠之處,另有一道溪流,名為踢馬河(Kicking Horse River)。此名之由來,乃是河水洶湧,運輸的馬匹,裹足不前,必須用力摧迫之故。湍急的河水,穿過叢林岩石,襯著藍天綠野,用慢快門拍下的河水,就如天上的白雲,相映成趣。

在翡翠湖近有一個特別的景點,是螺旋隧道(Spiral Tunnels)19世紀加拿大太平洋鐵路公司興建由卑斯省往加拿大東部的鐵路,途經在踢馬隘口(Kicking Horse Pass)附近的洛磯山脈,因山勢險要,這段路的難度最大。為克服山勢,採用大幅度如8字的迴轉,並穿過隧道,讓火車可以上山下坡。今天在此地就有觀景站,可以看到這螺旋鐵路,觀景站有圖片和文字,說明興建的歷史和鐵路的特色。但山上的樹林茂密,把鐵路的大部份都遮蓋了,只能隱約看到都分「螺旋」的鐵道。

由翡翠湖前往弗農,這段公路的景色十分壯美,交通頻繁,大小車輛,高速穿梭。停在公身旁小憩,偶然看到兩騎電單車,飛馳而來。連忙按下快門,捕捉其身影,拍下以洛磯山作地標的動態照片。

弗農在溫哥華東北480公里,在肯那根湖(Okanagan Lake)北面,沿湖向南,是卑斯省第三大城市基洛納(Kelowna)。弗農坐落於丘陵草原之間,湖泊環繞,是夏季避暑和冬季滑雪的地,因它在卡爾加里和溫哥華之間,是往來兩地歇息的最佳地點。紅農市內不太熱鬧,但走上丘陵,可拍攝市內的全景。

距離弗農50多公里的基洛納,人口比較多,約二十多萬,也是加國葡萄酒產地之一。基洛納的市中心靠近肯那根湖,湖畔是三層的住宅,居民的遊艇、小船就泊在自己的家門。湖面廣闊,水鳥、雁兒三五成群,景色優美,自然與民居,融成一體。稍遠之處,也有三數幢大廈,但空間和視野依然遼闊。遊歷加國眾多城市,如果可以選擇,基洛納是我最喜愛和樂意定居的地方。

離開美麗的湖邊城市,慢慢走出洛磯山區,進入卑斯省的大都會溫哥華。

【新月人按:從加拿大橫貫公路西行往溫華哥,路程800多公里,沿途景色雄偉秀麗,部份地勢險要,具見拓荒者的魄力。比利一一道來,引人入勝。遊記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