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青海二(文字及圖片:比利)
七天之行,由西寧出發,經日月山,前往青海湖,車程約兩個多小時。此公路可直往西藏拉隡,是「青藏專線」,全長2,100公里。沿途有大片如稻草般的金黃植物,詢問之下,原來是青稞。此乃青藏高原的特產,是禾穀類作物,和大麥相近。青稞可釀酒、含有豐富的纖維和碘、鐵、鋅等「微量元素」,磨成粉末後,製成各類餅食。青稞也是中藥,可以「除濕發汗、止瀉」。這種農作物,我是第一次見到,真是增廣見識。
青海湖在海拔3,200公尺,面積時有變化,目前約有4,400平方公里左右。春夏之交,有上萬計的候鳥聚居,蔚為奇觀,但我們在九月份到達,鳥的種類不多,所見盡是沙鷗,在湖上飛翔覓食。湖中魚類主要是湟魚,又稱裸鯉,但因生態環境,湟魚受到保育,湖邊有禁捕的告示牌。
青海湖的周邊廣闊,遊人眾多,可坐船遊湖,或在湖邊漫步拍照。青海湖畔有和省內其他地方一樣,有很多藏族寺廟和旗飾。藏族的旗是五色的,依次由藍、白、紅、綠、黃組成,也是藏傳佛教的飾物。五色象徵藍天、白雲、火焰、綠水和大地,是藏人對大自然的崇拜。湖邊的五色旗隨風飄揚,映襯著青翠的水面,盪漾出濃濃的青藏色彩。九月的青海湖,正是天朗氣清,惠風和暢。午間的陽光,灑在青藍的湖面,耳際隱隱傳來「青海青,黃河黃,更有那滔滔的金沙江….」的歌聲。在湖岸流連,真是捨不得離去。
距青海湖200多公里,約三小時車程的是茶卡鹽湖。茶卡乃是藏語,本意是鹽湖,所以茶卡鹽湖,文意上倒有些重複了。茶卡鹽湖平均海拔3059米,面積約105平方公里,景區面積30平方公里。這裡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站點,茶卡鹽湖被雪山環繞,平靜的湖面像鏡子一樣,反射著美麗的天空景色,被譽為「中國的天空之鏡」。夏末秋初,遠處的山峯,只殘留著少許白雪。冬天太冷,看來要在春季,才可拍到雪山環湖的美景。
茶卡的湖水含豐富的鈉鹽,鹽層較厚,貼近湖面,湖水清淺,近岸的已呈乾涸。湖邊有鐵路支線連接青藏鐵路,湖區的窄軌鐵路,曾用於運鹽,現用作交通工具,遊人可以乘小火車到鹽湖的不同景區。湖畔的沙灘,就是白色的鹽沙。遊人用小量押金,換取防水的鞋套,穿上了就可以走在青綠的湖上拍照。水淺,只及足踝,這些鞋套足夠用了。
晚上入住附近的茶卡鎮,此鎮位於烏蘭縣境東部,柴達木盆地東緣,人口只有數千,但酒店和食肆的水準均不錯,過一個晚上,也舒適愜意。
【新月人按:雖位處高原,但青海湖光山色,景色優美,物產豐富,由比利君以細膩的筆觸,輔以精美圖片,令人讀來如身處其中。遊記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