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深水埗配水庫位於深水埗主教山,從港鐵石峽尾站A出口步行往石峽尾街,轉入巴域街,經過聖方濟各堂,按指示牌的方向上山,路程為狹窄山路及梯級,步程約15分鐘。
該配水庫已停用多年,至2020年後才被重新發現,經多番爭取,才逃過被拆卸命運,並在2021年獲確認為一級歷史建築。
香港開埠初期,九龍半島依靠地下水供水,其後不敷使用,政府於是在1902年興建九龍水塘、引水道及前深水埗配水庫,再以與其他的配水庫連接,形成一個供水網絡。前深水埗配水庫於1904年正式落成,結構方式,是以108條排列整齊的歐洲傳統風格花崗石柱,牆身沒有鋼筋,靠混凝土自身重量抵擋水壓,天花是以紅磚及混凝土築砌而成的半圓拱券。整體外觀,深得羅馬式建築美感,更兼巧實用,其堅固的天花,提供一個大型的上蓋,防止儲水受到污染。
置身前深水埗配水庫,除可感受這座百年歷史建築的莊嚴氣派,欣賞其古典建築美學,還可認識一頁香港的供水歷史。(圖片:KOK)。
上世紀香港初期,莫說是供水,三餐一宿,大小二便,醫療,揾工做都困難重重。:)路過的讀者
回覆刪除二戰後,百廢待興,加上大量人口南下,樣樣都困難。香港如是,其他地方如是,但數十年下來,還是克服了。善頌善禱,希望全人類繼續和平相處。
回覆刪除深水埗的儲水庫目前是一級歷史建築,是十分值得保育的建築物。這座建築在2020年險被拆卸,是民間有識之士極力向政府爭取,才可以保存下來的。最初,水務署只是把它視作一個水缸,拆卸後填平。其後,發展局局長承認政府有溝通問題,未能看到該項目的重要性。可見部份政府官員並認真查究,也缺乏對保育的概念,這個既有歷史元素和建築美學的水庫,險被湮沒。
回覆刪除香港司徒拔道的景賢里,也有類似的命運,在2007年被業主清拆,破壞了很大部分,在輿論的壓力下,得以保留,今天是香港的法定古蹟。
在今天重視「發展」的情況下,要留下珍貴的歷史建築和文物,是相當不容易的,再者,長期保育歷史建築,要專業的知識,費用也很巨大。但這一切很值得,因為這些就是地區以至國家的根。一個國家,如果沒有文物,如何向下一代講歷史和國民教育。
環保,一般人的概念,是去塑,減排,但廣義地說,保育歷史建築,何嘗不是對環境的保護?
閣下提到深水埗配水庫在2020年險被拆卸,是民間有識之士極力向政府爭取,才得以保存下來,此事記憶猶新,亦足見高手在民間。
刪除當然亦有其他歷史建築,由政府評審後,列作受保護建築,例如賽馬會出資修繕活化的中區大館,就很值得欣賞。
保護和維修歷史建築,需要不少經費,但沒有文物就沒有過去,沒有文化,所以還是值得的。
配水厙再加上嘉頓山黃昏景色,鸭記消費者天堂,再漆上深水埗平民化美食,消磨一天,不是空話。:)路過的讀者
回覆刪除有同感。深水埗確是個很有特色的地區,配水厙、嘉頓山、美荷樓、鴨寮街、基隆街、購物加各式地道美食,無處不旅遊,值得向本地及外地遊人推薦。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