衞生署日前公布,香港兩個月內錄得79宗感染侵入性「乙型鏈球菌」個案,患者出現腦膜炎、膿腫等症狀,嚴重者可致命。該署調查顯示,部分人病發前曾接觸淡水魚,包括鯇魚,部分人稱處理生的淡水魚時手部帶有傷口。醫學會建議市民勿徒手揀或處理魚,食環署提醒市民不要食用魚生或未煮熟的淡水魚。
其實含菌的又豈止淡水魚。衞生署在2019年6月曾提醒市民,手部帶有傷口接觸到海產,又或進食未經煮熟的貝殼類海產,可感染「創傷弧菌」。這種菌存在於和暖海水,感染後可導致壞死性筋膜炎,即「食肉菌感染」,能破壞身體組織,嚴重的可致命。
不過,含菌的還有其他肉類。例如雞肉亦含抗藥性惡菌。消委會早於2016年測試市面上的鮮雞、冰鮮雞,發現逾6成樣本含「耐藥性腸桿菌」,原因是抗生素在治療和農業上被濫用。消委會提醒市民, 處理生肉時如手部有傷口,應用先用消毒膠布包好,以免接觸生肉,更不應進食未煮熟的肉類。可見,不同的肉類都含菌,並不止於淡水魚。(網上圖片)。
。。新月兄講少一樣,最近非常旺埸大閘蟹。:)路過的讀者
回覆刪除是大閘蟹的季節了,但因價錢貴,新月一族吃不起,鯇魚才是普羅大眾的食品。
刪除到處都有菌,大閘蟹應不例外。專家說不應吃死蟹,因菌量會迅速增加。不過淡水蟹和貝殼類的最大問題是寄生蟲,是一種血吸蟲。吃這些食材,一定要煮熟。
新月人十分著重飲食健康,故常常以食物安全作題材。但在今天,有什麼食物,包括魚類、肉類、菜蔬,生的、熟的,是純淨的,不含細菌或「有害」物質的?小弟前思後想,上網搜尋,得不到答案。
回覆刪除正如人類,有「好」和「壞」之分,但要找一個沒有缺點的,真是緣木求魚。香港人吃的淡水魚,大多來自國內,不時會傳出負面的新聞,例如含有激素、孔雀石綠等。當這些消息沸沸揚揚之際,不少市民會少買些和少吃些,但經一段時間,大家不再提的時候,又好像忘記了,照吃如儀。說到最後,是「無可選擇」,除非甚麼也不吃。
當然,處理魚類和肉類時,小心從事是好的。例如戴上手套、手部有傷口,避免接觸生的魚和肉等。
大閘蟹小弟絕少吃,不是細菌問題,而是不喜歡吃。
食物安全是較安全的題材。細菌的存在,可能早於人類,所以到處都是細菌,有些還是對人有益處的。
刪除閣下說得對,人是善忘的,相信稍後大家又照樣吃淡水魚。事實上總不能樣樣不吃,小心處理,煮熟才吃,便沒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