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14日 星期四

校長權力是否過大?

互聯網圖片
每次有學校發生事故,都有人質疑校長權力是否過大。校長權力是否過大呢?標準答案是否定的,因為校長的職權是按照校本管理制度所賦予,不存在過大的問題。那為什麼有人說校長像「土皇帝」呢?

互聯網圖片
按道理,校本管理的學校都有法團校董會,校政開放,引入家長、校友、教師代表及校外人士作為其中的成員,再加上校監、校董等,應可成為有效的監察機制。但實際上是否如此呢?家長代表、校友代表皆可以是透過校長邀請出任,家長更是有子弟在校就讀,教師代表則是校長的下屬,所以這些代表很容易變成「花瓶」。至於校監、校董等人,大多對教育條文和大量繁瑣的守則及無日無之的通告,不甚了了,漸而對校長言聽計從。果真如至此,原先設計的監察和問責機制,就形同虛設了。

互聯網圖片
可見,就算校長權力不是過大,但校長的能力和影響力,卻可以很強大。權力(authority)、能力(power)和影響力(influence)三者既有分別,亦有相關。校長權力不需過大,但若監察機制失效,其勢力與影響力已足可令校長獨大,變成所謂「土皇帝」。所以,如果單問校長權力是否過大,是抓不住問題的核心。

3 則留言:

  1.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
  2. 校長只管一所學校,在社會上算不上什麼「大人物」。不過,社會傳統對校長的身份十分尊重,普遍認為校長均是學問好,品格和情操高尚的人,而且領導學校,作育英才,是教職員、學生和家長的楷模。所以,社會大眾對校長的期許也甚殷切。

    事實上,香港有很多校長的確十分出色,深得師生、家長的讚許和景仰。但也有些校長自以為高高在上,玩弄權術,校內的教師苦不堪言。深懂權術的校長,他領導的學校,可能在學業、運動各方面的表現也十分出色,更深得校董會和辦學組織的信任。如果有宗教背景的學校,校長更是一個道貌岸然的教徒,旁人看來,無懈可擊。只有在其下者,深知其權術,深受其苦。

    中國歷史上的權臣很多,明代大學士張居正是能臣,在萬曆初年,就把國家治理得很好,但他也是權臣,深諳權術,「整頓」下屬。明清時期的縣官,只是區區的七品小官,但山高皇帝遠,一縣之內,可以為所欲為,可以殘民自肥。

    據悉,有些開明的校長,每學年終都會發給全校教師一份「校長評鑑」文件,內有數十項不同範疇的表現,由教師不記名填寫。評鑑表的回收率很高。評鑑表的發放、收集、統計,全不經校長之手。每年的結果,公佈天下,校監同時也收到一份。這是一個真正聆聽校內意見的方法,可以檢討自己的得失。校長有自信,才會這樣做。這樣的校長,做不成土皇帝。



















    回覆刪除
    回覆
    1. 閣下所提及的開明校長,確令人敬佩。但只靠個別校長的修養及品德,就好像有點碰運氣,所以制度上要有保障。

      的確,不是每位校長都弄權,也不是每位都是土皇帝,但如果校本管理制度,由原先想制衡小皇帝,變成讓校長可以做了土皇帝,那就是始料不及,也是制度失敗。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