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門站近貌
石門站是港鐵馬鞍山綫的一個中途站,早於於2004年底啟用,但由於距石門工業區較遠,初期使用率較低,晚上尤其冷清。但自從車站C出口面對的京瑞廣場於年多之前落成後,石門站近貌開始有很大的變化。京瑞廣場分為第一期與第二期,兩座建築物之間有廣闊的空間,上有花木,像一個休憩廣場。
第一期地下至2樓為商舖,地下商舖與石門站之間形成一條小街,而商舖又經營各式各樣的食肆,門外聚集一眾顧客,儼然是一條人氣街道。第一期的2樓及3樓另有較大型食肆如「彩福皇宴」等。高層多為辦公室之用。
京瑞廣場的第二期地下至2樓為商舖,只是街舖食肆較少,還好2樓及3樓有更多的大型食肆,如大家樂、富臨、煌苑等。其他的商舖餘都是小型店舖,而且有不少舖位仍是空置,熱鬧程度遠不及石門站與第一期地面之間的人氣小街。但有石門站的地利,假以時日,人流很有機會增加。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
回覆刪除馬鞍山是香港第三代的新市鎮,同期的有將軍澳和天水圍。今天的馬鞍山,興建了大量的公屋、居屋及私人屋苑,從對岸的中文大學遙望,馬鞍山的山嶺仍可見,但山腰以不,已盡被樓宇遮擋了。
六、七十年代,吐露港仍寬闊、馬鞍山下,是石礦場及小村落。當年的遊人常愛在馬料水的渡頭,租賃小艇,泛舟於吐露港上。或划往對岸的馬鞍山,或放舟中流,隨波漂盪。那些年常有魚兒從水裡撲出,跳在舟上。若於晚上與友伴駕一輕舟,時而月色掩照,山映霓霞;時而「白露橫江,水光接天」;時而「清風徐來,水波不興」,在小舟與友好細語,大有蘇子《前赤壁賦》的意境也。
文學創作不少是緣於美景,蘇子若非泛舟長江,亦未必有此不朽的作品。最近有人竟提議把把沙田至中大對開的吐露港填平建屋,遭到中大的學生及教職員反對。
中大的美,在山與水,在迷濛與挺拔兼具的八仙嶺和馬鞍山、在朝暉夕陰,水色澰灔的吐露港。詩人余光中在中大任教十年,期間創作了大量的詩歌和散文,他盛讚中大秀美的校園,給他無數的靈感。所謂地靈人傑,但在一個只懂發展地產的社會,誰會視自然的山水為瑰寶呢?石門的建設只不過是一個個的地產項目,和其他的商場亳無分別。人匆匆而過,不會勾留細賞,也不會留下特別的的回憶。
崇基學院學生會會歌詞曰:「鞍山蒼蒼,吐露洋洋,唯我崇基,雄立南方....鞍山蒼蒼,吐露洋洋,源遠流長,康樂未央。」
有此境,方有此詞,有此境,方有此志。
但願鞍山不改、吐露長流。天佑中大,天佑香港。
想不到石門竟勾起閣下對馬鞍山兩岸的思潮。石門以前應該是海,水流急湍,如今已成城門河道的一部份,石門平地部份應是填海得來。
刪除石門與馬場相對,到了大水坑、恆安、馬鞍山等站,才是與中文大學對望。馬鞍山日益市區化,已無天然景色可言,只有鞍山蒼蒼,尚仍屹立,氣勢不減。吐露洋洋,則已今非昔比。雖然未能保存馬鞍山的天然風光,但發展馬鞍山,如今看來是有需要的。
而且恐怕今日的馬鞍山,就是明日的大嶼山。他日要追憶前塵往事,就只能透過閣下文學歷史式的記載了。
小弟寫馬鞍山,撫今追昔,講自然,講山水,講地靈人傑,但今天香港寸金尺土,樓價動輒過萬,小弟只怕會被譏作堅尼地,食古不化。
回覆刪除今天香港年輕一代,有何地方可以泛舟?阿Sam的《雙星情歌》「曳搖共對輕舟飄」的浪漫情懷是歷史陳跡。以前人年輕人,拍拖可到郊外划艇,可到郊外宿營,今天或許只一起打機,唱K,或在電腦上傳短訊。他們的夢想,或許是在馬鞍山下,買以數百萬元,買一個一兩百呎的劏房式單位。
當香港再無秀美的山水,這城市的靈氣也會蕩然。政府不會做些什麼,也做不了什麼。
香港用高地價政策,令庫房每年有巨大的非經常性收益,可以應付巨型基建的開支,但苦了要住屋的普羅市民。長久以來的高地價政策,已做成一群既得利益者,最大的既得利益者當然是政府及發展商,不輕易改變政策,亦恐怕引起連串經濟震盪,香港如騎虎難下,繼續飲鴆止渴。要改變目前情況,不能靠本身主動,而是靠外圍的政治經濟變化沖擊,所以是被動的。
刪除結論是拾閣下牙慧:天佑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