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橋三城故事的第二個劍橋,是要到1636年,劍橋大學一名校友在美國麻薩諸塞州紐敦鎮促成哈佛學院成立,人們希望此鎮能成為跟英國劍橋一樣的大學城,將它改名為「劍橋」。這裡除了哈佛大學外,還有同樣優秀的麻省理工學院,兩校至今共培養了130諾貝爾獎位得主。(圖片:Wikipedia)。
劍橋三城故事的第三個劍橋,是在號稱國際都會的香港,但香港的劍橋不是學院,而是護老院,附近只有林村河流過,創辦歷史亦不詳,不過最近被指將長者脫光在露天地方等洗澡,涉嫌違規,政府只好聲稱劍橋的部份院舍的牌照,在到期後可能被吊銷。此事令香港劍橋成為熱門新聞,其知名度亦大增。香港實行超高地價政策,增加庫房收入,應付天價的基建開支,由於樓價及租金高企,市民置業困難,百業經營困難,但港人頭腦靈活,萬一劍橋失手或失守,尚有哈佛、牛津、耶魯等國際品牌,可以予取予携,隨時補替,這就是香港的優勢,足以拋離其他兩地的劍橋。
香港和中國不少商業機構和學校,都愛用上英美的品牌,比如劍橋護老院。不少人對這些機構趨之若騖,好像在劍橋護老院,就有英國的氣質,就有劍橋學院般的質素。如果用上貴州護老院、福州護老院,又添上土氣,檔次低了一大截。
回覆刪除何時英美的護老院也用上海、廣州、北京等名字,那時,中國人真的會「驕傲」,大國也真正崛起了。
北京填鴨、北京狗、揚州炒飯、青島啤等都是國際品牌啊。新月人亦因此而驕傲,驕傲得幾乎連朋友也沒有了。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