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3日 星期一

公共圖書館圖書借閱權

香港授予公共圖書館借閱權聯盟」要求設立收費機制,本地出版書籍在公共圖書館除了的頭200次外借免費,其後每次外借,政府須向出版社支付約38元不等,外借至8,000次即「封頂」聯盟表明,若當局7月前仍無回覆,不排除號召出版社「杯葛」公共圖書館,在新書上標示「不得作任何形式公開借閱」,從而禁止當局採購本地書

聯盟若能與政府就公共圖書館圖書借閱權達成協議,當然最好,但如果談不攏,香港人不能在公共圖書館圖書借閱本地出版書籍,局面會怎樣呢?直覺上的估計,是香港人不會因此增購書籍,原因不是書價貴,而是樓價高昂,以逾千萬元資金只購得幾百呎實用面積的住宅,連放衣物都要傷腦筋,那有空間存放書籍呢?

但若香港人既不能在公共圖書館借,又不願買,豈不是看不到本地出版書籍?「唔使擔心」!其實不少本地書籍,是把曾在報章專欄每日刊登的文章結集而成,有些作者在電子傳媒又同時以類似題材做節目,所以香港人早已在報章網上版及其他渠道,免費接觸這些資訊,以舊文章結集的書,內容「熟口熟面」,不買或不看,損失不大。

還有,本地出版書籍數量遠追不上內地及台灣書籍,在公共圖書館圖書的書架上看看便知。所以,公共圖書館圖書借閱權若談不攏,對讀者影響有限。

3 則留言:

  1.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
  2. 「香港授予公共圖書館借閱權聯盟」的主張,小弟還是首次聽到。多謝新月人轉述。如果成事,收取了的費用,作家可以分一杯羹嗎?

    小弟甚少在公立圖書館借書,亦家無產恒產,只有一些值得收藏的書籍,珍而重之,包括一本零至一百歲適用,名為"Liberal Studies Without Tears "的好書。近來購入的,以攝影書籍為主,但發覺知易行難也。

    回覆刪除
    回覆
    1. 收取了的費用,由出版社與作家分帳,所以作家是可以分一杯羹,不過收益多只是書多的知名作家,那些「單頭」作者應該沒有甚麼收益。
      攝影書籍不是由報紙副刊輯印成書,而且內有示範照片,物有所值,值得收藏。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