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近年香港先出現奶粉荒,大陸「毒奶粉」事件之後,大量内地人來港搶購奶粉,導致香港居民買不到奶粉,政府連忙在 2013年3月1日推出限奶令(《2013年進出口(一般)(修訂)規例》),限制離境人士携帶出境奶粉不得超過兩罐,又為奶粉做「壓力測試」,了解供應是否足夠,原來的商業運作,竟要政府步步為營,提心吊膽。
限奶令未敢取消,北區幼稚園又已被雙非跨境學童搶攻,引起學額不足的恐慌。幼稚園並非強迫教育,但教育局被迫「特事特辦」,宣佈北區幼稚園推行原區優先、跨境居次、網上派表、無限派表、增加學額、「一人一位」等種種措施。教育局又將12月11至13日定為統一登記日,並於明年2月中前,向只登記一間幼稚園的家長發出註冊信,他們必須將信交到會入讀的那間學校,才算完成註冊程序。
幼稚園的「派位制度」愈完善,愈值得擔憂。為什麼?幼稚園與奶粉,原本只是民間的商業交易,現在卻演變成政府要插手監管的事務,當中的原因,人所共知,不必細表。但如果香港有愈來愈多的「特事特辦」,政府被迫及被動地事事插手,由獅子山下的「不積極干預」,變成「不得不積極干預」,事事泥足深陷,無法自拔,那才是香港的管治危機。香港的福祉,或許取決於類似幼稚園學額與限奶令的事件,是否陸續有來。
新月人所說的,是很複雜的政治和經濟問題。
回覆刪除小弟認為「積極不干預」和「積極干預」難分對和錯,倒要看事勢、社會的情況而定,也要看政府的民望和官員的才能。當然,由庸才和民望低的政府積極干預,可能引起更大的問題。
今天樓市的「雙辣招」,目的是遏抑高樓價,限制外地炒家活動,很大程度也是干預了自由的私人的物業市場,但除地產界外,社會並無普遍的反彈。如果有一天,強國人來港不只是買奶粉,佔幼稚園學位,進一步大批囤購食米、食油以至其他民生日常必需品(這是極有可能出現的情況),影響本地居民的生活,政府是否要推出限米令、限油令呢?會否得到一般市民的支持呢?
西漢是中國歷史的盛勢,但漢初由高祖、惠帝至景市,採用黃老無為之術,結果土地兼併、商人囤積居奇,農民生活困苦。漢武帝推行「新經濟政策」,重農抑商,有史家譽之為「民不益賦而天下用饒」。
小弟支持自由市場,反對政府每事插手,但施政者的智慧,必須高瞻遠矚,手腕靈活,體察民情,以人民的福祉為政策的目標。若以此作準則,那麼,何事要干預,何事不需干預,應該比較容易決定吧。不過,對弱勢和不得民心的政府,小弟無話可說。
同意閣下意見,何事要干預,何事不需干預,沒有絕對的答案。「積極不干預」好還是「積極干預」好,亦難分對和錯。新月人想講的只要一個比較,原本民間自己攪得掂的事情,現在要政府勞師動眾去擺平,如果這類事件愈來愈多,亦即危機愈來愈大。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