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2日 星期一

大學專上學院沒有超收

用普通常識判斷,已可知香港幾家大學的專上學院,沒有超額收生。因為根據《教育條例》註冊的學校,教育局會發出「容額証明書」,列明課室人數上限,亦即列明全校的人數上限。但大學並不受《教育條例》規管,從這角度而言,大學的專上學院是沒有超收。

自從嶺南大學附屬的學院指被指超收後,其他如港大、浸大、理大等,都紛紛澄清「超收」的問題,大致的解釋是校方事先有預期的收生人數,但申請人多,所以實際的收生數字,或會「高於預期」。

大學屬下的專上學院是自負盈虧,校舍獨立於大學校本部,有自建校舍,亦有有設在商廈內。大學專上學院自行決定招生人數,學生多了,即時再租些商廈單位,不須註冊,加些投影機、電腦、合約教員等,便可以開課,只要市場有需求,學額可以「即叫即蒸」,源源供應,只要工序沒有延誤,課室又位於港鐵沿線,專上學院不會超收,學生更不會投訴。

大學專上學院沒有超收,因為是「無額可超」,而且,大學附屬的專上學院,背靠大學品牌,在市場上有絕對優勢,相比之下,沒有大學背景的院校如明愛、港專等,收生變成「低於預期」,知名度再低的院校更是「零開班」,做成強者愈強,弱者愈弱,而弱勢的院校,也不能像公營中學般,向教育局長要求「小班教學」,及降低強勢學校的收生上限,以求共渡時艱,避免關門,只因持續教育是私營性質,市場力量不可擋,最終是汰弱留強。

4 則留言:

  1. 專上院校的高級文憑課程沒固定學生人數,是否超收,小弟認為倒要看院校的設講、師資、資源是否負荷得來,學生能否得到合理的學習環境和具質素的教育。若否,即表示院校也收取了合理數目以外的學生,即是超收。

    香港的中學近年有「強勢」和「弱勢」之分,這兩個名詞應該是近十年八載的新生事物。什麼是強勢?收生的質素好,報讀人數多、學生公開考試成績優異之謂也。如果集中照顧的是第三組別學生、收生不足、學生公開試成績平平者,可能就是弱勢。強與弱就是如此區分。人有貴族和平民、學校也有名校和弱校,如而而已。家長追求名校,是正常之舉,但社會和政府應該怎樣支援「弱校」,怎樣鼓勵這些學校的師生,卻是另一回事。社會上沒有了「弱校」,「強校」也會很快消失。學生人數減少,是整個社會的問題,也是整個教育界的生態問題。如果以為集體減派學生代表「劣幣驅逐良幣」,未免把問題簡單化。
    不少「弱勢」學校的學生均能出人頭地,他們表現出自信和學業(考試)以外的能力。韋根打和或戰勝曼聯,最令人振奮。

    回覆刪除
    回覆
    1. 閣下從正面分析問題,所言甚是,但新月人只是覺得大多數人都是現實,只看表面成就。點解咁講?
      本來一如閣下所言,如果有間第三組別學校如果年年正增值,就算學生的公開考試成績不如第一組別學校,該校亦應被看為一間成功學校,但社會人士大多只看公開考試成績及入大學人數,這是現實。
      回說大學專上學院,現實是沒有所謂收生名額,幾乎是要幾多有幾多,大學名氣高,附屬的專上學院收生收到手軟,地方可以擴充,合約教員可即時請,反正不是大學編制之內。相反,沒有大學背景的學校則門可羅雀。這也是現實。嶺南被指超收,要調查,那麼港大SPACE是否也要調查?其實大家都沒有所謂超收,只是嶺南處理不及港大,被學生投訴而已。

      刪除
  2. 2012年的中七畢業生和新高中第一屆學生一起競逐各大學的學位及專上院校的文憑課程,正是僧多鬻少,不單只專上院校,所有大學都是「被超收」。大學內人頭湧湧,不單課室不足、宿舍不足、圖書館滿溢,連吃飯也要大排長龍。有些大學要借用空置的中小學校舍授課,有些大學的講師要多兼幾個課程。傳聞有些大學生早上上一課,晚上上一課,中午「條條fing」,學校的上課時間表大混亂也。俗語說,「有咁大個頭,戴咁大頂帽。」何以不見有人投訴大學超收呢?
    只投訴專上學院超收,分明是大細超也。

    回覆刪除
    回覆
    1. 今年是double year,大學本科加多一倍,學生經JUPAS派位,大學一向冇類似中學的容額限制,當然冇所謂超收呢回事。學生入到大學已經偷笑,忍受一下並無不可。
      大學附屬的專上學院是教副學士或高級文憑課程,學費收足,每年有巨額盈利,亦憑著是大學屬下單位,校舍沒有容額限制,亦可租用其他物業作校舍,處理得宜的話,學生不會投訴超收,新月人包拗頸,認為超收之說不成立,嶺南今次係處理上論盡左少少。即管睇下第日嶺南出個調查報告係唔係咁講啦。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