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脹下的香港,據政府公佈,4月份綜合消費物價指數按年升至4.6%。數字比較抽象,但通脹下的香港,呈現出一幅幅現實的寫照。例如出外用膳,酒樓食肆和快餐店都加了價,市民連抱怨也來不及,食肆已關門,像沙田新城市廣場的「美心」和「大家樂」快餐店,同時因租約到期結業,令不少食客「摸門釘」。
通脹下的香港,食品價格及租金不斷上漲,因此食肆最受影響。新城市廣場人流旺,估計租金絕不便宜,連快餐業的龍頭「美心」和「大家樂」也要退避三舍。此外,附近的「大眾書局」,也貼出搬遷大減價的啟示。書本文具的漲幅或不及食品,但公價貨品的利潤不深,當通脹令租金升幅擴大時,無利可圖,唯有搬遷。
當然,無論香港的通脹怎樣厲害,租金的升幅怎樣巨大,仍有商戶在通脹下接棒,日後的情景,就會像新城市廣場在裝修圍板所描繪的,是A New Shopping Experience (新購物體驗)。我估計所謂新購物體驗最少代表4個「新」,就是新商戶、新貨品、新價格、和「新澤西」(即食水深),食水深的,又多會是賣名牌服飾、首飾、化妝品、手袋等商店。通脹下的香港,這類「新購物體驗」還會陸續有來。
據悉尖沙嘴廣東道某歐洲名牌專門店的月租達600萬,但生意滔滔,光顧者大多是一擲萬金的國內豪客。付得起高昂租金者,只有名店和專做國內大款生意的商人。香港人衣食住行的成本越來越高,中小型商戶的生意在租金和最低工資的雙重壓力下,窮途末路。
回覆刪除此外,小弟聞說在何文田文福道的最後一間新法書院將於2012年停辦。校舍土地會改建豪宅,等閒買三至四萬元一尺。辦學?何苦由來。香港已沒有長遠和均衡的發展,怎不教香港生活了數十載的人心酸?
香港其實有好多地架,不過大家中意迫埋係市區,重要係地鐵沿線,梗係貴啦。如果計埋郊野公園,香港仲有好土地,呢d地係咪唔用得呢?任你話啫,新加坡咪乜地都用得,澳門亦係咁,香港政府吊起來賣,唔會一下開發晒d土地,咁先賣得好價錢吖嗎,早係麥理浩時代已經知道要咁,唔係點會有麥理浩徑呢。不過d人亦有辦法,咪一於發水或者僭建囉。
回覆刪除政府有大量非郊野地皮,卻不會一下子推出。啟德機場是一例,其他的舊政府建築物,公眾用地也是一例。
回覆刪除賣地成為政府的主要收入來源。市民只有一起捱貴樓和貴租。這是一條不歸路,大家一起飲鴆止渴。
僭建風波愈演愈烈,政府想理順,冇咁容易,如果最後慘淡收場,反而有機會解決房屋問題,因為到時民間多左好多僭建(sorry, 係加建至啱)嘅單位,增加供應。林鄭確係打得。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