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5日 星期一

通識教育科向時事傾斜


通識教育科新高中學制推出了1年,有人覺得在4個必修科中,通識教育科的考試範圍是最無邊無界。這也難怪,因為通識教育科課程設計的陳義很高,是負責聯繫中、英、數、其他學習經歷、選修科1,2,3等不同學科的知識,與及提升批判性思考能力,真不簡單。幸而從各種跡象看來,通識教育科的「走勢」是大幅度向時事傾斜,且看看各方的言論。


在本月初舉辦的通識教育科研討會上,「考評局」解釋通識教育科的公開考試評核特色之一,是按照課程框架,作真實社會議題探究,並以社會議題為本;至於通識教育科的答題要求之一,是留意時事,了解議題,切題作答。會上的「教育局」代表則指出學生無須倚賴教科書,應該參考不同的資訊,如報章雜誌書刊、電視或網上資訊等。他說通識教育科初見的成效,是學生對時事感興趣,看事物比前深入,有信心在課堂上表達意見。時事不能過時,「教育局」的代表舉例說不會考金融風暴,因為金融風暴已經過去,隨後的一位教師代表另舉一例,說他不教「沙士」,因為香港已沒有「沙士」。

偶然從報章(《大公報》(10月10日)看到另一些通識科老師的意見,同樣是注重時事:
*「普遍學生需時間去習慣通識科,學習閱讀報章。」(天主教郭德勝中學通識科科主任蘇穎思)
*「通識科要貼近時事,備課時間可以比一般科目多好幾倍。」教區中學通識教育委員會顧問黃秉坤博士。

通識教育科向時事傾斜是否一種共識呢?向時事傾斜的通識教育科能否充分貫徹原有的課程設計理念,聯繫中、英、數和其他學科呢?這不是討論的時候,有智慧不如順勢,所以「新聞王子」和時事博客,早已大展他們的時事專長,轉往補習社擔任通識科的導師。有人曾擔心通識科會淪為常識科,但常識科從來沒有向時事傾斜,範圍更廣,所以這個擔心已變得多餘。

7 則留言:

  1. 香港中學的通識科,雖然未正式考試,但小弟先談這科目的「眼高手低」,再談以時事命題。
    這方面牽涉學生的能力(尤其是語文能力),教師的識見和學養。學與教未達原本課程的高調要求,就只有放下身段。作答通識問題,不談其他,語文表達能力十分重要。一條題目如果只有聊聊聊一頁半頁的答案,還要條理不清,思想混亂,試問如何取得高分?因這一代香港學生的語文水平下降,辭不達意的比比皆是。用中文答題固然不易,用英文更難。(據聞小弟的中學母校用了一年時間在新高中以英文教通識,學生用英文答通識,翌年立即改回以中文教學)。小弟估計將來有一半以上的考卷是難明學生答些什麼的。語文能力之外,識見、分析和綜合不同範疇學識的能力、批判思維等更非一般學生容易掌握(很多老師也未必達到這個要求。)既然如此,推想考試就不得不遷就學生的能力,降低要求。現時大學收生的最低門檻是核心科目要中文3,英文3,通識2,數學2,另加選科合格以上,學界稱之為3322。小弟估計將來在通識科考取2級以上的學生,至少在75%以上,信乎?
    以時事命題。本無不可,時事也是考通識的好材料,但卻不能側重時事,其他議題如人情、社會、世事(不一定是當代或現今事件)歷史、宗教、科技等議題都應該盡量涉及,否則如何是「通」?小弟常常引司馬遷說的「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通識要有經有緯,有古有今。經也者,是貫通古今的人事,是掌握不同的時序世昦的發展:緯也者,是打破中外的畛域,是融匯不同的學術層面。只偏重時事(小弟不用向時事傾斜,因為這是中國大陸的劣質中文),是那門子的通識?只是方便命題和考核而已。該是這樣,一言以蔽之:「一塌糊塗」。
    但新月人提點學生和教師,將來考通識,大家會投其所好,多從報章上捉路吧。

    回覆刪除
  2. 我梗係同意你嘅分析啦,難得你肯講出來。我就老早面對現實,即係d財經人士咁講:有智慧不如順勢,香港人炒股都係咁啦,求學不是求分數?未俾阿媽鬧過呀你。通識向時事傾斜係劣質中文,但我都講得好客氣,通識科變成時事科,可能更接近現實,通識科變成「出考試題目之前一年內的時事」科,可能更接近全部事實。唔係咩?時事要新鮮,但每年12月後要印卷,4,5月已經開考,呢段時間d時事佢咪考唔到咯,舊年出過個d又博佢唔出,色情、風化、宗教敏感、太政治化嘅時事又唔出得,重剩低幾多吖?哈哈,係咪好易捉題目先!我咁講唔知幫唔幫到d同學仔呢?我冇jetso架,我唔係補習班導師黎架。

    回覆刪除
  3. 新月人的文章,引發小弟的一些感想。
    目前香港的中文,普遍受大陸的壞影響,香港人這方面的免疫能力很低。香港政府和傳媒愛引用這些不倫不類的詞語,不斷污染傳統的中文,誠屬可嘆。陳雲先生近期的作品如《執正中文》,《中文起義》等,也指出目前香港中文的通病,是值得一讀再讀的好書。
    大陸流行語「資源/人力向某方面傾斜」,好像是借喻,但比喻欠佳。「傾斜」帶有貶義,指某些原本正直的物件,如樹木、樓房等,傾側向某方。例如房舍被外力推動,向某方傾斜,隱含側向、倒塌之意。本年初馬頭圍道的舊樓倒下,其他相鄰的樓房,也向某方傾斜,結果成為危樓,最後要被清拆。小弟迷信,所以,「傾斜」之意真的令人不安,真的是「大吉利是」。
    向某方傾斜,也代表不公正,偏袒的意思,亦是貶義。
    斜的相反是正,正斜不兩立也。

    如果一定要學大陸的措詞,小弟以「傾斜」作幾句:

    香港政府的施政向大地產商傾斜。
    香港自九七年後,背靠祖國,全面向國內傾斜。
    可能較貼切吧。

    回覆刪除
  4. 陶傑先生曾說,香港這個社會,沒有資格講通識。他的意見看來有一定的道理。
    這也講不得,那也不敢說,這也是禁區,那也是禁區,何來通識,何來批判思考?
    劉曉波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一定是「時事」。考評局會用這個國內禁止報導的「時事」作討論的議題嗎?一賠一百萬! (輸了由四叔賠)。
    劉曉波獲和平獎,和我們通識課程的許多範圍如當代中國、個人成長、人權和普世價值、地球村、公民教育、中國憲法、中西歷史和文化的歧異等都頗配合。學生必須具有廣闊的視野,並運用不同層面的知識,方能分析和討倫這個問題。
    中國政府說劉曉波是犯人,不能獲獎。西方國家以給劉曉波和平獎,借機干預中國政治。挪威、英美等國讚揚劉曉波以和平方式爭取中國的民權,請中國釋放劉波。考通識,這就好題目,就請學生評論劉曉波獲和平獎一事。

    不過,細心想想,以上的是白擔心,連曾蔭權都不識答和不敢答的問題,學生了怎曉得回答。我們就教學生,如真的出這題目,就在卷上回答:「無可奉告、不作評論」。這是曾生的標準答案。學生照抄,一定拿滿分5**。Bravo

    回覆刪除
  5. 如果d學生靠睇報紙同上網搵料讀通識,咁佢地嘅中文必然受報紙嘅中文影響。我地睇報紙,都知道d中文係西化(e.g.,強度屬於弱)、大陸化(e.g.,打造一個平台)、日本化(e.g., 殘念)、本地口語化(升呢),陳雲嘅見解同努力我絕對欣賞,不過好難照做嘞,隨俗咪算咯,我唔用火星文已經算正路架嘞。
    其實你對文字咁有認識同持守,對通識又咁有見解,有冇諗吓出番d題目幫吓d學生考試咁呢?如果有緣相識嘅話,新月人自願盡吓棉力,幫吓拖。

    回覆刪除
  6. 小弟只懂批評,正是「識彈唔識唱」。《通識易知班》的作者才堪當重任。

    回覆刪除
  7. 《通識易知班》呢本書我係公共圖書館揭過吓,最好睇都係篇後記啦。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