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一直以為香港是個生活節奏急促的都市,工作效率高,香港心急,行路亦快。
但根據一項在2007年針對全球32個城市的實驗顯示,最心急的原來是新加坡人,反而香港不入前10名(見《明報》2007年5月3日港聞A06版)。
這項實驗引起了我的興趣,令我自2007年以來,每到一個城市,即以自己平日在港習慣的步速,暗中與當地的行人作比較。這些城市有亞洲的新加坡、北京、台北、高雄、首爾;西方的奧克蘭、墨爾本、布里斯本等。
第一個印象是新加坡人行得果然比港人快,其他亞洲城市的行人步伐,一般也比港人爽快。奧克蘭等三個西方城市一向給人的印象是悠閒,但人們身高腳長,熱愛運動,雖然他們不是刻意趕路,但已使我感到他們確實行得快過港人。
原來港人就算心急,一雙腳也快不起來。為什麼呢?我觀察到幾個原因。
一、香港行人密度高,但路面窄,大家沒法行得快。
二、港人身型較單薄,步伐較細碎,行路自然較慢。
三、香港很多人愛一邊行,一邊講手機,心不在焉,間中慢如蝸牛,阻塞路面。
四、港人愛聯群結隊,邊談邊行,步伐慢兼阻擋他人去路。在放學時間,連不少身穿校服的學生都是三五成群地慢慢踱步,好像不急於回家溫習。
五、近年,每天都有不少內地來港的自由行人士,拖著旅行箱在街上購物觀光,自然是慢慢走,慢慢看。
六、香港人口老化,離開中環,到處都是長者模樣的男或女,行得很慢。此情景在油麻地至旺角的一段彌敦道,特別明顯。
七、港人公民意識薄弱,「唔通氣」,忘記了「好狗唔攔路」這句俗語,在一些行人必經的位置和通道停留,毫不自覺會阻礙他人。
香港仍然繁盛,但我們要接受香港已不再是一個步行速度高的都市,而且人口老化,很多人已把步伐放緩,視香港為購物或休閒的地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