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30日 星期五

無名小子教街頭英語

一份中文報章開設了一個名人教英語的專欄,邀得一些知名人士如議員等執筆。我經常拜讀之餘,亦由衷地佩服他們的語文修養。我很希望一眾莘莘學子都會抽時間用心看看,不要錯過這些「猛料」和「補品」。
但我愈是這樣希望,就愈難忘記把for gift 說成forgive的中年男售貨員,更難忘記把no ice 說成no eyes的「麥記」兼職女學生(詳情可參閱〈《星光大道》的啟示:唱歌學英文〉一文),我擔心他們會否虛不受補。
我自問是一個無名小子,沒有資格教英語。但為了生活,經常游走於香港與奧克蘭,被迫要作客兼對著以英語為母語的對手,起初以為這場波一定難打,但很快發現這些自出娘胎便說英語的金髮碧眼兒,一樣會講錯,這才稍為鎮定,還細聽一下他們的對話。
處境之一是餐廳
侍應:How many people?
顧客:Two people.
(無名小子個心諗:哦,真係唔使加 s,people呢個字係咪可以咁用呢又?)
處境之二是顧客在咖啡檔買飲品
顧客甲:Two coffee please.
顧客乙:Two teas.
(無名小子個心諗:咁都得?明明記得阿miss話coffee, tea 係uncountable noun 喎。)
處境之三是顧客在小型士多
顧客:Have a blue.
(無名小子個心諗:唔通買顏色?但blue是adjective,冇a blue 格。哦,睇到睇到,係一包藍色包裝嘅香煙。好心你戒啦!)
處境之四是兩個朋友問安
友人甲:How are you?
友人乙:Good, good.
(無名小子個心諗:慳得就慳?記得阿miss要我講足I am fine, thank you才收貨。)
原來街頭英語,其實就是生活英語,是活生生的英語,屬於 communicative English ,注重簡潔清楚,不過份拘泥於文法,其實也很適合應用於百貨公司和「麥記」或任何環頭。而且街頭英語易明易學,所以就好像吃「清補涼」一樣,不用擔心「虛不受補」,而且香港人由兩三歲讀幼兒班已開始學英文,學英文的日子不算少,這等街頭英語怎麼會學不來?
學術英語和上流社會的英語是屬於學術界和上流社會,一般人不需要明白諸如evasive pleasure 或emotional moments 是嗡些什麼,正如絕大多數市民明白天價豪宅與細價樓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市場,不需要理會豪宅價格如何急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