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三則關於英語的趣事,是我在香港目睹的真人真事。
(一) 態度誠懇,只欠「扶持」?
香港有一家老牌百貨公司的服務很好,我持有該店的入賬卡,經常幫襯。有一次輪候付款時,看到一位男店員對一位外籍女顧客說:「Forgive」。當時該女士顯得十分錯愕,可能她想:原什麼諒呢?然後售貨員重覆一次說:「Forgive」,還拿起禮物紙來,作包裝的姿勢。外籍女士這才明白過來,欣然點頭說:「Yes, for gift」。
店員的服務其實很好,只是說「gift」時欠了「扶」和「持」的尾音,就令人摸不著頭腦了。
(二) 搶顧客食物?
另一次是在機場的「麥記」(現已搬遷)。我在輪候購買食物時,排在前面的是一位外籍男士,他左手挽著行李,右手剛拿起盛著食物和飲品的托盤。這時一位穿藍色制服的「服務大使」出現在他身旁,伸手想從他手中取去托盤,同時說:「Give me, okay?」該外籍男子一時之間顯得有點抗拒,好像不敢將托盤交給該女「大使」,要略為定神,才明白過來。
「大使」當時若是說:「May I help you, sir? 」,誤會應可避免。
(三) 沒有眼睛?
在另一家「麥記」,我同樣是在輪候購買食物時,聽到店員對一位外籍顧客說:「No eyes」。今次這位顧客很快便明解,說:「No ice」。
中文一字一音,每個音不分長短,但這種發音方式,不能應用於其他外語(如英語、日語等等)。其實像「麥記」這快餐店的店員,有些是兼職的學生,我絕不苛求他們的英語能力。但正因為他們是學生,可以從中觀察一下香港部分學生的英語水平。
一直以來都有不少有心人士呼籲要提高本港的英語水平,最近連《亞洲星光大道》和《超級巨聲》兩個歌唱比賽節目的評判,包括「肥媽」、「Miss Chan Chan」、張敬軒、張偉文等,都語重心長地勸一些演唱英文歌曲的參賽者要努力學好英文,改善咬字欠準的毛病,如果唱黑人怨曲,對歌詞的用字、diction等,都要充分掌握,唱歌時才能表達歌曲的意境。(他們也力勸唱國語歌的參賽者學好普通話)。
我非常同意評判的意見,我留意到唱英文歌唱出「鬼」味的本地歌手,多是曾在外國生活或求學,又或是出身於英文水平高的本地學校。新鮮出爐的例子是與參賽的「粉絲」合唱一曲《Endless Love》後才「一鳴驚人」的電視台藝員的官恩娜。(詳情見〈誰主浮沈?:兩位娜姐,兩種吊脆〉)。另外,我隨便想得出的有衛蘭、側田、陳奕迅、陳潔靈、葉麗儀等。不算是本地歌手但唱英文歌唱出味道的有王若琳和孫燕姿(留意她的Hey Jude)。
香港電台曾經有一個聽歌學英文的節目,《亞洲星光大道》和《超級巨聲》令我想起唱歌學英文可能是更全面的方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