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2日 星期四

中文功課:三文魚錯了


據報章報導,有家長群組網上上傳的小朋友中文功課,造句中的字眼「三文魚」被老師批改為「鮭魚」,另「吞拿魚」則被批改為「金槍魚」。「三文魚」錯了,「吞拿魚」也錯了。


家長理解到,因中文科以普通話教學,不少詞語的叫法與粵語有別,所以笑言自己不適合教子女功課。如此類推,不只三文魚錯了,三文治、多士、士多啤梨、薯仔、番茄、紅蘿蔔、巴士等名稱,都錯了,做功課時可能要分別寫作:三明治、烤麵包、草莓、馬鈴薯、西紅柿、胡蘿蔔、公共汽車等。這樣的話,到茶餐廳叫「蛋治」仍說得通,但叫「油多」就要改為「油烤」了。

16 則留言:

  1. 。。所以這就是通識教學的兩文三語,多看書,應該不會弄錯,國內叫土豆,即我們香港稱的薯仔,在茶餐廳叫油拷,相倍絕無僅有,反而國內的朋友叫:好多事(厚多士)會多一点捧場客!:)路過的讀者

    回覆刪除
    回覆
    1. 在茶餐廳叫油拷,只是新月人的幻想,一定給伙計鬧爆。茶餐廳是香港特色,檸檬茶是「0T」,一碟是「一入」,牛肉飯是「牛反」,蛋麵是「旦面」。。。自成一家,十分簡單快捷,更很有趣,老師不敢話錯。

      刪除
  2. 「三文魚」如果是錯了,小學生會大惑不解。因為在香港買的、賣的都是這樣稱呼,小朋友去日式料理,吃的也是「三文魚刺身」。學生寫三文魚、吞拿魚,老師不宜說「錯」,相信老師平時也是這樣稱呼,這是香港的生活習慣和語境。大家去街市買餸(普通話是上市場買菜),如果向賣魚的勝哥說,今天有鮭魚嗎?賣魚勝可能唔知閣下想買乜魚。

    如果是普教中,老師不妨向學生解釋,在普通話中,三文魚叫作「鮭魚」或「鮪魚」,吞拿魚叫作「金槍魚」,避免一開始即說學生錯了。

    三文魚、吞拿魚,都是取其音譯,在粵語中這類的例子很多。芝士、忌廉、啤梨,小學生吃慣叫慣,他們在日常生活中,他們不會說奶酪、奶油、洋梨等。

    小弟也認為粵語中某些特別的詞語,不宜硬生生的化作普通話,因為南北之文化背景不同。
    舉一例子,廣東人,香港人愛吃的雲吞麵。雲吞是粵語,若成普通話,卻是餛飩。但北方的餛飩和粵式的雲吞是兩回事。北方人餛飩比較大顆,材料、餡皮與粵式的雲吞是兩回事,味道更不一。一碗「細蓉」,一碗「餛飩」,如何可以相題並論。所以,如果學生寫「雲吞麵」,老師改作「餛飩麵」,錯的是老師了。

    另外,粵語的水果中有奇異果,若作普通話,是獮猴桃。原來前後兩種水果並不一,據說紐西蘭出產的Kiwi fruit乃源自中國的獮猴桃,但多年的品種改良,味道和身價更勝前者,已是兩種不同的水果。如果以奇異果是粵語音譯,定要稱獮猴桃,那只是笑話。

    其實普通話也受了粵語的影響,吸收粵語的詞彙。例如空姐、巴士(可能有更多),已收錄在《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內,故此,這些詞語也可以成為書面語了。希望老師留意,不宜定要把「巴士」,批改成「公共汽車」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閣下詳盡解說普通話與粵語在詞彙上的異同,趣味盎然。撇開做功課怕做錯,這些差別其實很容易互相理解,甚至互相借用。
      還記得有次外遊,看見一食店門外的餐牌有「西紅柿麵」,自為自己從未吃過,立即進去叫了一碗,才知是番茄麵,雖然都美味。
      很同意閣下見解,生活用語和書面用語有時會不同,兩者皆要懂得,不是硬要一對一錯。

      刪除
  3. 。。現在很流行一句說話,內地喜歡叫踐紅線(踏過界),做香港通識中文老師,真不容易揾食,想多了,就一個不小心就被開除,做老師都是經過長期專業訓練,被辭退感覺有点可惜,唉!路過的讀者

    回覆刪除
    回覆
    1. 工種愈專業,無可避免愈多專業操守。世界上有沒有既收入豐厚又好玩的工作呢?很自然聯想到足球員。現時英超的球員,收入等閒是每週達10萬至20萬鎊,約港元100至200萬,即一星期的收入,好過大部份人做一年或幾年,而其工作只是踢球。當然,只有少數人有如此的體能和球技,比賽亦有爭勝壓力,加上容易受傷,亦是問題。

      刪除
  4.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
  5. 粵語和普通話的分別很大,不少粵語簡單傳神,譯作書面語,就失卻原來的韻味,有些也很難找到相應的書面語。

    如果學生的中文作文用了這些詞彙或句子,老師該如何批改,抑或「俾個交叉佢就算」?

    昨天放學後,我和同學去茶餐喝東西,我叫了一杯什果賓治,佢叫了一杯檸樂。後來我又覺得肚餓,叫伙記來一客腿蛋治,要炕底飛邊。剛巧又遇上另一位同學,就邀他搭枱,他也不客氣坐下,叫了一杯茶走,雲吞麵走青。我們吹了一輪水,不知是否聲音太大,鄰座有兩個古惑仔說我們好寸嘴,要我們收嗲。我們自問唔夠佢哋惡,只有離開,認真是屈機。

    新月人早前說香港考評局的報告,謂考生的中文毛病很多。以上的作文,看來是「肥佬」居多了。

    回覆刪除
  6. 。。是肥佬,但不離地,哈哈!路過的讀者

    回覆刪除
  7. 如果把這學生的作文交給老師批改,可能有以下的評語:

    你的文章原本寫得很文雅,但為了表達一些市井現象,刻意加入時下的粵式俗話,令文章風格顯得有點不協調。老師暫緩批改,要親往茶餐廳觀察及品嚐食物後,才作決定。

    回覆刪除
    回覆
    1. 老師:不是弟子刻意用方言俚語,只是搜索枯腸,也想不到有什麼合適又簡潔的書面語。弟子已用茶餐廳,不用「茶記」,但是店內的飲品和食物,確是這樣的稱呼。請教老師:

      什果賓治,是英文fruit punch的意和音直譯,賓治可以用作書面語嗎?
      檸樂的書面語是否「可口可樂加檸檬片」?如果後者才對,何以捨易取難?還有「檸賓」、「凍力」等,弟子以前也喝過,日後作文,要怎樣寫才對呢?
      還有,「茶走」、「寸嘴」等詞語,如何才能簡單準確的譯成書面語?

      謝謝老師。

      刪除
  8. 。。。一天後,老師續批:
    老師在茶餐廳待了半天,想叫預先把表皮削除的牛油烘麵包,但侍應粗聲說冇,我叫油多飛邊,有。跟住奶茶飛沙走奶,搭枱的古惑仔串串貢,阿叔咁齋呀。我給他窒住,唯有食完鬆人。

    回覆刪除
    回覆
    1. 老師:師長的經驗,證明茶記只適合了解港式文化的顧客。茶餐廳內生動和切實的語言,精彩繽紛。記得老舍在《茶館》也運用大量的北京方言,使作品呈現濃厚的「京味兒」。弟子文筆,遠不及老舍,但見賢思齊,也希望提升中文水平。
      弟子愚昧,望老師指正。

      刪除
    2. 老師如今經常在茶記打躉,發現學生那篇作文很能反映現實,是少有的佳作。

      刪除
  9. 。。老師繼續跟學生說,日就月將,閒時多看新月人博客寫的見聞,將會對作文有所俾益提升,明白嗎!學生聽後點個頭,打包了兩杯港式鴛鴦,就走了,臨行前,跟伙記說後數!老師聽後,雖然有点愕然,但覺愚子可教也,頑山也會點頭,遂從懷裏拿出銀包結賬!:)路過的讀者

    回覆刪除
    回覆
    1. 鴛鴦確是充滿本地茶餐廳的創意。有次跟外地人提起這種茶啡混合的飲品,對方說從未聽過,更未飲過,學生識嘆。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