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4日 星期四

參觀「百物看世界」

香港文化博物館正展出以「百物看世界」為題的大英博物館藏品展,精選100 組物品,以時序敘說 200萬年人類文明發展,展品源自世界各地。

百物看世界,「起源」始於200萬年年前。展品中的石斧尋120140萬年前,出土於非洲坦桑尼亞,已是一件有用的工具。到了公元前40003600年,埃及人已懂得以泥岩造成化妝用的調色盤。

到了公元前3000700年,「百物看世界」看到最早的城市,從伊拉克的「烏爾軍旗」看到戰爭與和平的場景。那是個鑲貼上馬賽克圖案的木盒。

既有戰爭,自然有霸權,在公元前700100年遂出現了統治者及思想家。「百物看世界」展品之一是羅馬帝國第一任皇帝的奧古斯都大理石頭像,屬公元140年的意大利物品。

人類間有戰爭、有哲學,也有信仰。「百物看世界」展品之「阿拉伯銅手」是公元100300年的也門物品,像真度極高,奉獻給當時信仰中的一些神祇。這些信仰,其後被猶太教、基督教及伊斯蘭教等取代。

到了公元3001100年,陸路與海路發展起來,世界互通,豐富的物品,互相交流,帶來貿易,也帶來侵略。

到了公元9001550年,藝術與科技都有很大的發展。「百物看世界」看到中世紀的文物瑰麗的一面,像13451355年製於西班牙的黃銅製品希伯來星盤。

陸路與海路發展起來,出現了環遊世界的探險家,進一步連結地球,促進文化交流,「百物看世界」展品之一的爪哇皮影戲偶(1800)即是透過商旅從印度傳入。

1800年至今天,連結了的地球,不時翻起巨變,彷如葛飾北齋的《神奈川沖浪裏》(1831年,日本)出現連串的革命、戰爭、維權運動,但世界的改變更快。進入光纖年代的今天,人們正步向虛擬的世界。

2 則留言:

  1. 小弟多年前曾到大英博物館參觀,至今印象難忘。大英博物館,收藏和展出的,是人類的歷史文明,真正客觀、中立,無所謂國家民族,無所謂高下。因為博物館用的世界史觀,把文物逐一分類、逐一說明,文物的保育,做得極好。

    小弟認為大英博物館,為人類的歷史繼絕存亡。或許只有它,才有資格去保存各類瑰寶。

    好些歷史文物,若非存於大英博物館,早已湮沒。

    回覆刪除
    回覆
    1. 同意,若非得大英博物館保存,這些文物早已湮沒。這些物品「移民」得早,寄居於有文化修養和有理性之地,避開戰亂,避免被高價炒賣或仿製的危險,其真身得以流存至今。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