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9日 星期一

公共年金的迷思

香港的公共年金於719登場。據年金公司資料,假設65歲男性投入100萬元,每月可獲派5,800元,直至終老。若不幸身故,可繼續分派給受益人,前後共182個月為止。若中途退保,或受益人想一次過取回餘款,則只能取回款項的七成。公共年金的迷思之一,是為何不能全數取回餘下款項呢?年金公司總裁清楚指出,年金是保險產品,提早退保自然引致損失。年金是保險項目,市民自資投保,不涉政府開支。


好了,既是市民「食自己」,迷思之二,是65歲男性投入100萬元的本金,什麼時才回本呢?先假設不作投資,坐食山崩,每月用掉5,800元,100萬元可支撐172個月,即14年,約79歲多床頭金盡。若假設作定期存款,該男性的100萬元先扣起69,600(5,800x12)作首年開支,餘錢做一年定期,之後每年照減開支才續存,假設多年來的平均利率為2%,這100萬元可支撐17年,多出3年,即是到82歲都是「食自己」。


如果「食自己」可食到82歲,公共年金的迷思之三,就是投保人有機會獲得保險產品的收益嗎?據年金公司資料,若以上投保人中途身故,182個月後,他與受益人共得105,5600(5,800x182),獲利55,600元,以「息隨本減」計算年利率,僅得0.716%,算是「好過冇」。若以上投保人繼續存活,82歲後開始每年獲利 69,600元,愈長壽愈有機會獲得年金公司所稱的4%回報。


好了,假設投保人長壽,公共年金的迷思之四,是4%的回報合理嗎?其實現時市面大部份保險產品,除了保證4%回報外,還有「非保證」的紅利,總回報超過4%的情況很普遍,但年金公司則沒有提及紅利了。

迷思之五,當然是公共年金值得購買嗎?每個人情況不同,各有打算。但由於資金被縛死,只應動用部分積蓄購買年金,但如果只購買低金額,例如50,000元,每月派得290(5800/20),就算終身派發,亦只是搵來攪,嘥氣兼得啖笑。

以上的迷思純粹從市民角落想,但保險其實分散風險的遊戲,長壽被視為風險,須要對沖,年金正是由壽命較短的人補貼長壽的人,一如醫保是由體健者補貼多病者。長壽既是風險,所以恭祝人家壽比南山,無疑是祝願對方增加風險。

(註:以上利率、利息,得友人以financial calculator 計算,只供參考,不保證準確。)

9 則留言:

  1.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
  2. 小弟也有一個迷思,到底哪一類的長者適合投放一百萬元在公共年金。

    據悉此計劃的上限是一百億,即可供一萬個長者,投資一百萬元。

    在2016年,65歲以上佔人口的17%,因人口老化,至2036年,會增加至31%,若以750萬作人口的數目,長者便是127萬人,2036年人口若增至850萬,則長者便是263萬人。如果反應熱烈,如排隊買樓一樣,一百億如何分配?

    如果有人投一百萬,有人投五十萬,有人投放五萬,分配的方法又如何?

    公共年金投資的上限是100萬,每月回報5,800元,但這只是男性。女性因平均的壽命較長,每月的回報是5,300元。

    小弟不知目前120萬的的長者,有多少是接受綜援的。對這群基層長者,莫說100萬,連5萬的門檻也未達,即是有5萬,每月收200多元,正如新月人說,搵嚟搞。如果是中產以上的長者,多少人會對這每月零碎的5,800元有興趣。那麼,餘下的是如小弟般的「窮中產」,只得百多萬現金,他們會否一次過投放「全副身家」,兼且中途退出,又不能取回全數。

    你識計數時,人地都識計。如新月人般的精算,更令人一目瞭然。

    收埋一百億,小弟也有興趣來做莊。

    小弟記得先父有一座右銘,「呢個世界乜都係三個字」(全句不便公開)。終生受用也。

    回覆刪除
    回覆
    1. 公共年金只是市民自己出資的保險計劃,閣下不必擔心會像排隊買樓般的供不應求。金融產品不需地皮或生產線,磅水即有,莫說一二百億,一二萬億都有,全部都是民間資金,政府暫時試試水溫,坐觀其成,最好全民都買,對年金公司而言是一盤生意。閣下有與趣做莊,未必輪到你做。

      誰會買年金?一定有人買,多少難估。但有機會是可動用一百萬的人未必買年金,想買年金的人卻未必有一百萬可動用。

      刪除
  3. 這是網上的評論,小第做一次文抄公。

    近日市面係咁講、係咁推廣嘅「終生年金」,好想比以下資訊想買嘅長者或家有長者想買,請一齊嚟計一計呢幾條數:

    以比一百萬為例子,佢地話,每個月比$5800蚊你,一年有成$69,600,差不多有7厘息咁多,聽落係咪好似好著數呢?唔好意思,呢$69,600蚊其實唔係利息,你比個一百萬亦唔可以算叫做「本金」。

    即係咁,如果你做一百萬定期存款,到期利息加本金一齊攞番先叫「本金」,而呢個所謂嘅終生年金,個一百萬其實你係唔會直接攞番嘅,再舉三個例子。

    佢地話要65歲先可以買:

    如果你由65歲,收到70歲不幸身亡,咁即係只攞咗$348,800蚊,咁原先個一百萬呢?唔好意思,你家人只能攞番餘下差額,咁即係個一百萬唔係本金,而你之前攞個三十幾萬都其實係你自己錢;

    又如果,你一直安好無事,咁都要14.3年先攞番你原先比個一百萬,所謂歸本,而當時閣下都79.3歲喇,若然85歲往生,即係總供提取咗20年,共$1,392,000,而你家人亦唔會有任何所謂淨餘價值攞番,你攞嘅就係百三萬咁大把,計一計,以而家銀行定期最高個問做到2.15厘,20年覆息,就有$1,530,000,重多過呢啲所謂年金。

    比你90歲,攞咗$1,740,000,扣番有一百萬係你自己出嘅,即係廿五年賺咗$740,000,除番開實年息等如2.9厘左右。咁不如買一百萬啲公用股股票、或者匯豐股票,反而有5厘年息,重要啲本係番度。

    而實際上,投資機構一年如果用你嘅錢投資,點只賺7%一一'年?睇下外匯儲備年年購多過呢個數就知,分番六萬幾比你唔難,只係到你離世,個一百萬就比佢地袋袋平安喇.....諗諗下,係咪蝦老人家唔識計數呢?
    如果,你深信自己有一百歲甚至一百二十歲,或者真係可以諗下嘅。

    #終生年金
    #唔該可唔可以真心咁對老人家好啲?

    回覆刪除
    回覆
    1. 閣下轉載的言論亦有本身道理,但其假設是該一百萬可存在銀行不動用,利疊利,20年後取得約50萬利息。不過年金是假設要每年動用該一百萬的部分款項,所以是息隨本減,利息不會如此豐厚了。

      拿住一百萬而20年都需不動用的人,當然有很多投資方法,詳情可以找個熟悉的CEO問吓。


      一位朋友看完拙作後提出如下意見:

      「有人話最適宜買年金,是有身家一百三十萬的人。用一百萬買年金,攞五千八,身家只剩三十萬,變成合資格攞長生津貼三千幾,即每月有九千元。這是利己不利社會的方法,因政府要將長生津給一班原來不合資格的長者。」


      新月人按:可能公共年金的目的及對象,正正就是這個階層的市民,以解決社會對全民退保的訴求。

      刪除
  4. 集腋成裘,100億的玩法和回報一定好過100萬或以下的投資。所以莊家穩賺。

    如果真正照顧長者,每年的回報要跑贏大市,可以仿效定息債券,每半年派一次息,五年或十金後,長者或其指定人可全數收回本金。這樣比較有吸引力。

    回覆刪除
    回覆
    1. 若是閣下提出的定息債券,已經是投資,與年金的原意不相同了,但也是個好提議。香港目前有銀色債券,供長者認購,年息2厘。若把規模擴大,例如可認購5萬至100萬,並改善回報至4厘或以上,100萬每年收息4萬,每月有3千多元,可能是接近閣下的構想,由於可保存本金,比較有吸引力。閣下可否做莊家呢?

      刪除
  5. 小弟當然想,但應該冇人信我,不過,認識一個CEO,是投資高手,卻怕他唔熟唔食也。

    回覆刪除
    回覆
    1. 出得來行,個個都係搵食,年金公司亦是一樣。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