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4日 星期四

「香港百年蛻變」圖片展

香港百年蛻變,對大部份香港人來說,是既熟悉又陌生的題材。饒宗頤文化館舉辦「香港百年蛻變」圖片展覽,正好透過圖片,溫故知近。

「香港百年蛻變」在荔枝角的饒宗頤文化館舉行,是最合適不過,因為文化館的原址,歷盡變遷,是歷史的見證。鴉片戰爭後,清廷被迫於1842年簽訂《南京條約》,將香港島割讓予英國。到1860年又因戰爭失利,簽下《北京條約》,把九龍半島也割讓予英國。當時的清政府為向跨中英兩境的商販收取關稅,在此設立九龍關分關,刻有「九龍關地界」的碑石,現時仍立於饒宗頤文化館東邊的山坡上。展覽的圖片中,便有1898年中英邊界附近的哨站。

不過,就在1898年,清朝政府又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租借九龍界限街以北及離島予英國,為期99年至1997年。香港成為殖民地,但香港與中國大陸仍然息息相關,國父孫中山習醫及從事革命,都在香港留下足跡。聚居殖民地的華人,仍心懷國內親友,不時救急扶危,慈善組織,早於在中華民國十年,獲得表揚。

二次大戰日本侵華,香港亦告淪陷。戰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於1949年成立,大批內地難民湧入,香港人口激增,教育、房屋等需求極大,寮屋及天台學校,成為該年代的標誌。香港克服了種種考驗,經濟上亦由輕工業開始,漸發展成為國際金融中心。

香港主權回歸,至今已十多年,回望過去,百年蛻變,花開花落,物換星移,一路走來,香港始終緊靠中國大陸腹地,正如中秋佳節,人月兩圓,普天同慶,百年不變,戀殖之說,最低限度未見諸於歷史。

2 則留言:

  1. 回望過去,滄桑百年,有過幾多悽風苦雨天
    東方之珠,誰也讚羨,猶似加上美麗璀燦的冠冕

    無言地幹,新績創不斷
    無盡的勇氣,無窮的鬥志,永存不變
    繁榮共創,刻苦永不倦
    龍裔的貢獻,能傳得更遠,光輝一片
    龍裔的貢獻 能傳得更遠 光輝一片

    以上是粵語版《東方之珠》的歌詞,由鄭國江填寫,曲仍是羅大佑的。關正傑於1986年主唱,上youtube可找到。
    歌曲是為當年的公民教育活動所唱,轉眼又是三十年。所以,百年話說很長,回想仍是彈指之間的事。
    香港百年滄桑,上世紀六十後期至八十年代中期是政治穩定,經濟起飛的黃金時期。港人的生命力和創造力也達至高峰,社會較公義,雖有不同的政見,親台或親中也壁壘分明,但絕無今天的撕裂。

    關正傑所唱的東方之珠,今日重唱,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回覆刪除
    回覆
    1. 無論是羅大佑原唱或關正傑唱,都是描寫香港的好歌曲。當年香港的音樂、電影都比現在蓬勃,八十年代港人的生命力和創造力確達至高峰。現在的流行文化反而受台灣、日本和韓國影響,世界輪流轉,吃完月餅再算。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