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旅遊,或可看到台灣的閱讀風氣,不是單靠書店帶動。例如台中火車站的大堂安裝有「微型自助圖書館」。「微型自助圖書館」是一排玻璃櫃,內放圖書,旁邊有自助借書機。這些「微型自助圖書館」由「中國醫藥大學」、「行政院衛生署台中醫院民眾閱覽室」等機構贊助。有借書卡的人,可以在乘搭火車前,借一兩本書在途中閱讀。但相信香港的火車站大堂不會設置「微型自助圖書館」,有一例子,原本設在沙田火車站大堂的自助郵票售賣機已取消了,連同附近的空間改為店舖,現有食物店承租。地價高企,低增值的郵政服務要讓路,不賺錢的「微型自助圖書館」何以立足?
還有,為了鼓勵閱讀風氣,台灣的機場禁區內設有開放式的書架,放著各類圖書,讓候機乘客取閱,登機前自行放回原處。
目前香港市民的閱讀風氣是怎樣呢?整體情況較難掌握,個別例子則可以用「自評」方式交代。話說我們一行十餘人,在一天的上午10時抵達誠品,被偌大的書店吸引,約定中午12時才離開,但逗留了1小時許,大家已出發往酒樓午膳,有一人買了一本書,算是沒交白卷。午膳卻十分豐富,有出爐乳豬全體,皮脆肉嫩 (圖片:Paul)。怎樣去平衡閱讀與美食呢?結論是繼續嘗試。
We need food for thought but definitely need food for our stomach. That's why you all rushed to the nearby restaurant after one hour of tour of the bookshop.
回覆刪除對呀。肚子不適,特別是肚餓的話,會影響思考。看書一小時,原來已消耗很多能量,所以大家要急急補充食物。
刪除口水噴得多,亦要看書,否則所噴口水淡而無味,人地覺得冇料到!
刪除口水一定有味,與看書多少無關!
刪除對的,口水一定有味。好味的口水,會令人回味無窮。
刪除精神或心理上的糧食包括音樂、宗教、藝術(如書法、繪畫、雕刻等)、書本當然是最得到的精神食糧。不過,香港人見面多問候對方:「食咗飯未?飲咗茶未?」如果說:「你睇咗書未?」一定被人當作儍佬。可見香港人重視生理的需要多心靈的需要。香港市面的食經、食譜多的是,電視的美食節目大受歡迎。如果電視台製作一個談讀書、介紹好書的節目,一兩集後必定收檔。我認識一位朋友叫阿貴,是老香港,老江湖。香港的閱讀風氣如何,不必問他,已知答案。
回覆刪除閣下道出了香港人和中國人的民風。我的朋友原來全部都是正常的,當中沒有儍佬或儍婆。大家見面,都是問食了飯未,不會問其他事情。
刪除有次跟了一班洋人去長洲,他們只是到處參觀,中午吃自備的食物,沒有吃海鮮,他們確是很天真很傻,雖然他們似乎有點學問。我以後當然只是跟吃海鮮的朋友去長洲,心裡唱著《我是中國人》,有點自豪,不,如今的用詞是驕傲。
新月人個 blog 咁過癮,我地班friend 以後見面不再問你食咗嘢未?而是會問 : 你睇咗新月人個blog未呀 !
刪除嘩,咁賞面,多謝噃。得閒就上黎傾吓計,為本部落格增吓光啦。
刪除樓上的匿名君說得好,小弟也是以新月人的部落作精神食糧。新月部落內容多姿多采,盡見新月人的文采和識見,多讀有益,值得向各方友好推介也。
回覆刪除說起來,攝影也是精神食糧,無論自已拍攝抑或欣賞各師兄/大師的作品,都是賞心樂事,小弟對這種食糧越來越喜愛。
精神食糧很多,閣下講的攝影也是絕佳的精神食糧,總之唔靠食嘢而會令自己happy的東西,就算是精神食糧了,之但係美食帶來的享受,又是否精神上的享受能及呢?除非是秀色,因為秀色可餐。
刪除新月人唔係靚女,間中寫吓blog,都係娛已,不敢當作可以娛人,閣下的支持,才是新月人的精神食糧。
新月人與朋友會去逛書店,都算是有文化的朋友,不只是酒肉朋友。難得你哋又唔𠱓人,提早鬆人去搵美食就照認,難怪個blog有市場。
回覆刪除係呀,民以食為天吖嗎。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