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7日 星期一

叫停電子支付?

正當多個國家陸續推行電子支付之際,有學者卻提出相反意見,指出應恢復使用現金。有澳洲獨立聯邦議員甚至提出一項法案,若獲得實施,將迫使商戶接受現金,違者需面臨巨額罰款。

叫停電子支付,緣於澳洲墨爾本大學與阿德雷德大學發表一項針對現金及電子支付的研究。該研究整合近40多年來在17個國家和11,000多名參與者的消費行為和支付方式,結果顯示,與現金交易相比,電子支付會增加消費支出,更造成「不理性消費」的情況。原因是,使用現金支付時,消費者必須數算紙幣並交出去,令他們感受損失了有形的物品,亦即鈔票。相反,使用信用卡、扣賬卡(Debit Card)之類的電子支付,消費者則沒有感到失去金錢,容易變得「慷慨」。

有必要叫停電子支付嗎?首先,電子支付不一定造成「不理性消費」。有些支出,例如車船費、水電煤、上網費、差餉等,皆屬必要,用電子支付,方便省時。相反,小本經營的菜檔、肉檔、食物檔、的士司機,一向只歡迎現金交易,以節省電子支付的手續費,及讓資金立刻回籠。至於那些大爺、豪客,一向揮金如土,揮卡亦如土,沒有分別,學者和議員不用擔心他們不理性消費。(網上圖片)

11 則留言:

  1. 電子支付和不理性消費,沒有必然的關係。電子支付是從銀行的戶口扣數或記賬,銀行的款項在消費後,一定會少了。只有不理性的人,才會自覺「沒有失去金錢」。

    電子消費在很多國家均十分流行。一則方便,不用找續,而且下用數算鈔票和零錢,方便又衛生。對商戶來說,電子消費一目了然,賬目清晰,不過,營業的稅款也難避監管。所以有些商戶,主動鼓勵人客用現金,給予若干百份比的折扣。

    在中國大陸,以掃碼方式付款,已十分成熟和普及。手機沒有微訊支付,差不少是寸步難行。消費者在Weixin Pay上一按,一切的消費紀錄,收款人等,均一目了然。國內人均已習慣,但某些西方國家的遊客,以至不懂用微訊者,就有些不便。

    論現金交易最方便和流通者,當為日本。大鈔、小鈔、神沙,一律照用照收。小弟在便利站內,把數十枚不同面值的硬幣,倒入收款機內,不用數秒,即可以顯示其總值,付了費用,多的不收,不夠再補。所以去日本旅行,甚少有多餘的硬幣帶回。

    現金和電子支付,各有好處,兩者並行,最妙。

    回覆刪除
    回覆
    1. 非常同意,現金和電子支付,各有好處,各有捧場客,叫停任何一種,都令一些人不快。
      據友人的英國旅遊經驗,當地的計程車接受電子支付,司機不可拒絕,但會希望乘客支付現金,因為餐搵餐食,現金即時到手最好,否則要等銀行過數到自己戶口,遇着銀行假期,更要等多一兩天。

      刪除
  2. 其實電子支付手續費也很微細,趕快跑多一兩單生意也回本,現金交易荷包重重叠叠銀紙,也很費神。。看神州大地的微信支付,涉及全中國不同大小交易層面,方便了交收,停付電子支付,已經非常落伍思維!∶)路過的讀者

    回覆刪除
    回覆
    1. 手續費其實羊毛出自羊身上,都是顧客承擔。大型的商戶非常歡迎電子支付,而且,沒有電子支付,就沒有網購,當然,網購也令一些騙徒趁機「釣魚」。
      電子支付方便無可置疑,但去油麻地街市幫襯阿婆買棵蔥,總得要俾現錢吧。

      刪除
  3.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
  4. 好些情況下,現金比電子支付好。

    1. 過年派利是,長輩用紅封包套著現金給小朋友,好過用電子利是。因為氣氛完全不同。小朋友排著隊,向長輩說聲「恭喜發財、身體健康」,阿爺或父母給大利是一封,親切溫馨。給者開心,收者更開心,喜氣洋洋。

    2. 結婚前,男家給女家禮金,未來女婿用皮篋盛載現金,未來岳母打開一看,重甸甸的一箱金牛,耀眼生輝,馬上笑得見牙唔見眼。電子支付,那有這種金光燦爛的效果。

    3.結婚那天,新娘和新郎向長輩敬茶,姨媽姑姐飲完茶後,定會給大利是,那會說「我已把利是電子支付給你」。如果咁樣講,未免太搞笑了。

    4. 賊佬打劫銀行,用槍指著職員,大聲說:「快些把櫃桶內、匧萬內的現金攞出來。」如果職員的回答是:「大佬,我哋興用電子支付,你講個戶口俾我,我等陣過數俾你。」賊人肯定這樣說:「你係咪想玩嘢,信唔信我一槍做低你。」這樣的情景,有些喜劇效果。

    看來,這世界現金依然是不可被取代的。

    回覆刪除
    回覆
    1. 閣下的留言很有喜劇效果,每一則都是喜劇電影的橋段,是許氏與周氏的混合體,可惜港產喜劇已式微,不然閣下可以賺些編劇費。
      由此反映,澳洲大學的學者們的研究結果,有其道理。實物鈔票摸上手,十分有滿足滿,特別是新鈔票有紙張和油墨的香味,及數鈔票時發出的聲響,確令人會發錢寒,絕非電子數字可相比。近年已絕少聽到銀行劫案,可能因銀行存放的現鈔不多。

      刪除
  5. 曾經看過一套戲,姑且戲名叫食夾棍,話說贼匪去銀行打刼,職員慌張地將銀纸現金,一大一大叠放進袋中,後來賊人逃去,報失点算损失現金,足有150萭美元。。其實銀行職員預料會有這一天來臨,暗地裹私臧50萬元 放於另一暗格公文袋中,其後據為己有,结果。。。 : )路過的讀者

    回覆刪除
    回覆
    1. 是另一類的賊公計狀元才,各出心思,各顯奇謀。數碼化後,恐怕難有這些現兜兜的場面,換來是駭客坐在電腦面前,按入數字,企圖破解密碼。

      刪除
  6. 英國法例所有店舖收取電子支付要視同現金,不得加收任何额外收費或手續費,的士司機喜歡現金是很現實的情況,可以不上報。

    回覆刪除
    回覆
    1. 老朋友對英國法例自然較了解。的確,每地法例不同。例如澳紐等地卻沒有硬性限制,店方可收或不收手續費,但若收,則要在收銀處預先張貼聲明。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