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定
12月12日至明年1月4日舉行的工展會,受疫情影響,要延期舉行。工展會至今已是第55屆(之前曾停辦多屆),昔日和今日的工展會有甚麼不同嗎?
六七十年代,香港工業起飛,當時工展會的展銷產品以成衣、塑膠及金屬用具、玩具、食品、中成藥等輕工業產品為主。近年的工展會場地,劃分成香港名牌、食品飲料、糧油麵食、蔘茸海味、美容保健、服飾、生活家居等展區,產品來自世界各地,可以說,今日的工展會,已變成一個展銷嘉年華,展銷中外品牌產品,很多入場人士為的是搶購促銷的糧油麵食、蔘茸海味。今昔相比,今之工展會更盡顯「民以食為天」。
其實,八十年代後,香港工業已北移。正如港大經濟學教授鄧希煒所言,現時香港本身的產業主要是金融業,或者金融帶動的服務業:如法律、保險等,可帶動的行業不算多。他認為香港應
「再工業化」,發展新的產業,其中以「金融科技」和「生物醫學科技」最有前景,因為香港在這兩方面有研究基礎和人才。他以生物科技為例,可以產生的產業鏈,是大學做研究,中游做試驗,下游生產藥物和醫療機器,最後就是商業化,做市場推廣和包裝,先在本地銷售,再拓展國際市場。看來,無論今昔,工展會做的正是市場推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