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8日 星期四

學校減班:教育局違反社會公義和市場機制?


教育局除了游說各津貼中學自願減班外,更要求轄下的官立中學帶頭減班。英皇書院校友及前天文台台長林超英批評當局要求官校減班是窒礙基層學生入讀官校機會,有違反社會公義。其實想入讀官立中學的不只是基層學生,任何階層的學生都希望入讀辦得好的學校,辦得好、受學生歡迎的學校才有5班中一,但在學生人數減少時,要求受歡迎的學校減班,把學生「分流」到收生不足的學校,以免它們「被殺」,是一種「均分主義」。「均分主義」有違反社會公義嗎?表面沒有,而且「均分主義」更會以另一種社會公義的姿態出現,因為它表面很公道,不理好醜,大家「平分春色」,沒有厚此薄彼。

中學減班有沒有違反社會公義的問題,正引起社會各界熱烈討論,但現行的「均分」做法違反了市場機制,卻是不爭的事實。受顧客(學生)歡迎的機構(學校)自有其優勢,應該任由它們壯大,讓更多捧場客光顧。顧客太少的機構,到了支撐不住,也是由市場淘汰。可以說,教育當局沒有動手「殺校」,只是市場力量汰弱留強而已。多年前香港曾經鬧哄哄的攪了一輪「高效能學校」,又衍生了「校本管理」,原有市場機制的本色,但當局到頭來發現「殺校」的政治風險太大,萬一有什麼差池,一定「大鑊」,遂改為「均分主義」,讓大家齊齊食「大鑊飯」,不用計較學校效能高低,由開5班中一的學校「踎低」遷就「唔夠班」的學校,平均分配,每人4碗,用「大鑊飯」來避開「大鑊」。食「大鑊飯」會否令學校由原先的「追求卓越」變成「走向平庸」呢?穩定壓倒一切,這個問題是按下不表吧。

4 則留言:

  1. 新月人是教育專家,在教育界的經歷遠多於小弟,分析精闡有理,小弟不敢反對。

    不過,縮班和殺校是十分複雜,牽連重大的社會問題。正如教育局的副常秘葉曾翠馨說,她在教育局工作數十年,未曾見教育局為辦一件事情如此緊張,為游說各區學校縮班,每次到各區和校長及辦學團體面談,由局長、常秘、高官空群而出。

    不爭的事實是未來數年( 直至2016年),適齡的中一學生將下幅下降,數字十分驚人。學校收生將會急劇減少,特別是一些人口老化的重災區。現時的問題不是學校辦得好不好,而是即使如新月人所說,「辦得好、受歡迎」的開五班中一的學校,也會面臨派不足五班中一學生的問題。小弟認識不少開辦五班,甚受家長歡迎的學校,也主動表態會減少一班中一。就正如某些非常時期,例如2003年沙士期間,許多市民足不出戶,酒樓餐室食客大減,飲食業也會應變,開少幾張枱。

    中學減班的理由許多,也許不能全由公義與不公義來看。據小弟所知,政府並不強迫所有開5班中一的學校減班,仍是由學校自決。官校減班,是希望能增加說服力和配合社會的形勢。小弟看這次孫公不是為「救」那些弱勢學校,他也沒有保證不會殺校,而是希望能減少學生不足給教育界的震盪,讓學校及教師可安心教學。

    有些學校也希望藉此回復24班的規模,讓學生由較大的學習空間。(其實,24班是二十多年前許多中學的正常編制,後因學生增加,政府要求學校加班,不少學校的班數增至近30,這段歷史,新月人應知之甚詳)。學生人口減少,即使那些名校減班,因供和求同時下降,入學的機會應該不會減少吧。

    小弟也相信和認同市場機制。一所學校如果辦得不好,結束倒閉是自然的事,政府不必也不應出手「救」該校。這次教育局的縮班政策,是讓中學於非常時期有不同的選擇,對絕大多數的學校是有利的。

    回覆刪除
  2. 新月人不敢認是教育專家,閣下的意見十分持平,而且擲地有聲,值得非教育界人士參考,看看減班是否涉及公義上的問題。最客觀的事實,當然是學生人數下降,學校班級數目亦會隔之減少。之不過點減,減邊間學校嘅班呢,先至係最頭痕。一個極端係完全信任市場力量,即係香港d私校、補習社咁,人口少左你都收到好多學生,咁你叻囉,相反,有人要摺埋,亦唔好賴政府。不過政府姑終要規劃官津學位供求,做唔到咁放任嘅角色。
    社會公義和市場機制呢d討論,都係圍繞住一d意識型態,係口水嘢,唔係太過務實,但係可以衝擊一下大家嘅思維,唔使過份埋頭堆腦做嘢,變成當局者迷。

    回覆刪除
  3. 近排孫公都幾頭痕,為搞縮班,四出奔波,剛剛又爆出直資學校被審計署批評賬目混亂事情,孫公又要解畫。直資計劃其實是上手官員的埋下的炸彈,現在要孫公拆彈。小弟開始有些同情他老人家。不知新月人對的直資學校有何高見呢?

    回覆刪除
  4. 新月人對直資冇乜意見,佢亦唔算係以前埋落嘅炸彈。世界各地對私人辦學嘅補貼形式,盡不相同。官校係政府負擔晒嘅學校,獨立私校係完全財政獨立嘅學校,斗零政府錢都冇。界乎兩個極端之間,就係好多唔同形式同程度嘅補貼。香港d津校幾乎等於官校用咁多政府錢,所以政府諗出直資呢條橋,由得學校收番d學費,等政府唔使好似津校咁撥咁多經費。撥款少左,學校嘅自主權就相應大番d,唔係人地點肯轉做直資先?之不過直資學校又確有收過政府錢噃,唔監管唔得噃,例如核數部門咪搵到佢地唔少帳目問題囉。有機會係政府同直資學校都未完全適應呢種形式嘅資助,有teething problem,需要多d時間去磨合。個別學校嘅操守,係情況未明朗之前無謂評論咯。孫公身經百戰,呢單嘢易哽過減班好多啦!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