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未分類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未分類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5年6月23日 星期一

「濕」和「熱」對健康的影響

美國剛對多位於中西部的21個州發出酷熱警告,特別高溫的將威脅內華達州、南加州及亞利桑那州。亞利桑那州南部氣溫將達118°F(47.8°C),而內華達州及亞利桑那州南部氣溫亦高達115°F(46°C)高溫對健康構嚴重威脅,當局勸告人們留在有冷氣的室內及喝足夠的水份。

夏天的氣溫越來越高,也越來越潮濕,「濕」加上「熱」,非常不好過。濕度與高溫,那一樣對健康的影響更大呢? 據《科學》期刊報導,生理學家和流行病學家兩者對此持不同觀點。生理學家發現有證據顯示,濕度有重要的影響,在同樣的溫度下,濕度越高,身體越難保持安全的溫度,以防止中暑。濕熱感覺比乾熱更令人不舒服,也更危險。一旦氣溫超過35℃左右,身體有效降溫的唯一方法,就是透過汗水蒸發,但空氣越潮濕,蒸發的汗水就越少,從而削弱了身體的降溫效能。

流行病學家的經驗則是,僅憑溫度,已可準確預測與高溫相關的致命率,這項預測,不需把濕度的增加計算在內。當然,這不代表濕度對身體沒有生理上的影響。

也有意見認為,流行病學家沒有看到濕度影響的原因,可能是他們的資料搜集,是偏向涼爽、乾燥的北半球,忽略了印度、巴基斯坦和人口稠密、潮濕的亞洲國家。無論如何,隨着全球氣溫上升,越來越多人面臨因此引致的健康問題,釐清「濕度」和「高溫」的風險,有其必要性。(網上圖片)

2025年4月3日 星期四

醫生教師被AI取代?

據報導,比爾蓋茨(Bill Gates)上月在哈佛大學接受訪談時指出,目前的醫療診斷、知識傳授等專業,隨着人工智慧(AI)的快速進展,未來十年內會變成垂手可得,而且不費分文。這是否意味着醫生和教師將被AI取代呢?

蓋茲警告,AI將淘汰許多人類的工種,但有3種職業可能倖存。很諷刺地,第一種就是AI的程式設計師,因為雖然AI在生成程式碼上已獲得重大進展,但仍然缺乏創建軟體的精確性,需要改進。第二種是能源專家,因為能源管理是龐大而複雜的工作,無論是處理石油、核能還是可再生能源,AI都無法單獨管理。第三是生物學家,因為AI或可取代醫生,但作為醫學基礎的生命科學的研究,需要創造力、直覺和批判思維,是AI難以複製的特質,AI只可作為協助科學研究的工具。

當然,AI或許永遠不會取代某些類型的工作,蓋茲舉了棒球員的例子,因為大家可能不想看機器打棒球。照此類推,應該還有足球員、籃球員、演員、歌星等。也許,解鈴還需繫鈴人,不如直接問AI的意見。

提問:比爾蓋茨指出,醫生和教師將被AI取代,不會被取代的是AI程式設計師、能源專家、生物學家。我希望棒球員、足球員、籃球員、演員、歌星也不會被AI取代。你是AI,你自己認為那些工作你可取代,那些不可取代呢?

AI答:比爾蓋茨的觀點很有啟發性,他提出的角色確實反映了技術變革可能帶來的影響。不過,您提到棒球員、足球員等運動員,以及演員和歌手,這些職業牽涉到人類情感的連接、創造力和個性化的表達,無疑非常特別,或許在很長時間內都不會被AI取代。至於AI的取代能力,我認為它能勝任以下類型的工作:

  • 重複性強的工作:如數據分析、檔案處理、客服聊天等。
  • 依賴大量信息的決策支持:例如醫療診斷和商業建議。
  • 創造性的嘗試:像文案創作和圖像生成,但這僅限於輔助人類的創意,而非完全取代。

不可取代的方面包括:

  • 情感和人際互動:例如教師、心理醫生,需要深刻的情感共鳴。
  • 文化和藝術創造:無論是演員的微表情還是歌手的演唱技巧,AI難以模仿人類的靈魂。
  • 體育運動:人類的體力、協調能力以及在競技中的情感張力,是AI所無法達到的。

看來,AI的答覆很得體,免得人類感到不安。 (網上圖片)

2025年2月13日 星期四

新加坡限制學童用手機

新加坡的調查發現,一歲兒童有82%已接觸電子產品,兩歲兒童相關比率更增至99.5%;而13歲兒童平均每日用電子產品達兩小時。當地衛生部表示,使用電子產品會佔用孩子做運動、與親人相處及社交時間,而且會影響大腦活動、認知發展及執行能力。最近,新加坡推出「茁長SG計劃」(Grow Well SG),以限制學童用電子產品,並更新「孩童螢幕使用指導原則」,由今年21日生效。

該原則訂明,18個月以下幼兒,除了視像通話外,不能使用屏幕;18個月至6歲則在課餘時間,每天使用不多於一小時。家長或照顧6歲以下兒童者,不應播放卡通等影像作為背景聲音,也不應讓12歲以下兒童在睡覺前一小時或吃飯時接觸電子屏幕。至於712歲學童,每天使用不超過兩小時,除非是跟課堂學習有關;家長亦不能讓子女以手機或平板等「無限制上網」或使用社交平台,社交平台用戶年齡須為13歲或以上。

除新加坡外,其他國家或地區,都有限制學童用電子產品。例如中國河南省鄭州市剛於今年規定,不准中小學生攜帶手機回校,成為全國首個「手機禁令」。有報告指,內地2023年的未成年人網絡普及率已達97.3%。針對中小學生在校內沉迷玩手機問題,鄭州市中小學校作出嚴格限制,除教學必需外,禁止學生將手機等智能終端產品帶入課堂,校內會加設公用電話,作通訊聯絡之用。

去年,紐西蘭和澳洲亦限制學童用電子產品。紐西蘭於20245月開始,實行校內禁用手機,學校須照教育當局規定,禁止學生在課堂、午膳及小息時用手機,只有在特殊情況下才獲通融,例如健康、情緒及學習支援等問題。教育當局希望此舉可使學生集中精神上課,提升學習成果。

澳洲則於202411月通過法案,要求社交媒體公司禁止16歲以下兒童和青少年使用社交媒體平台,實施日期將在1年以後。根據新規定,社交媒體公司若未能阻止兒童和青少年使用社交媒體平台,可被罰款高至4,950萬澳元(約2.5億港元)。社交媒體公司會有12個月時間去配合澳洲政府的要求。

不過,首先研發智能手機的美國,可能是最早推行限制學童使用手機的國家,而且有最少19個州實施管制,具體規則各州不同。如何規管學童使用手機,已是個無分地域、均須解決的問題。(網上圖片)

2025年2月3日 星期一

外太空生命襲地球?

外太空生命襲地球?這個議題時有所聞。最近,有位科學家Sal Pais撰文指「非人類智慧」(non-human intelligence, NHI) 對地球的威脅已迫近眉睫,呼籲全球聯手,共謀防禦對策。科學家說的既然是非人類智慧」,最好還是以夷制夷,找同屬非人類智慧」AI 來問個究竟。以下是四個提問和非人類智慧」的回答。

什麼是「非人類智慧」?

「非人類智慧」指的是不屬於人類的智能或智慧。這包括但不限於人工智能(AI)、機器人、以及其他形式的智能生命體。這些智能系統可以完成一些需要智能才能完成的任務,比如語言理解、問題解決、學習和推理等。

非人類智慧的範疇可以分為幾個主要方面:

  1. 人工智能(AI): 由計算機科學家和工程師開發的智能系統,能夠執行類似於人類智能的任務。像我這樣的AI助手就是一個例子。
  2. 機器人: 通過程序指令進行操作的機械裝置,能夠完成物理上的任務。
  3. 外星智能生命: 雖然尚未有確鑿的證據證明其存在,但理論上可能存在於其他星球上的智慧生命。

外太空生命存在嗎?

有關外太空生命(或稱外星生命)的問題一直是科學界和大眾所關注的熱點話題。至今,科學家還沒有發現確鑿的證據來證明外太空生命的存在。然而,宇宙的廣袤和多樣性使得許多人認為外星生命的存在是有可能的。

在尋找外太空生命的過程中,科學家們通過多種方式進行探索,包括分析外星行星的大氣層、搜尋適合生命存在的環境以及發送和接收太空信號等。這些研究和探索項目(如搜尋地外智慧計劃SETI)仍在不斷進行中。

雖然我們目前還沒有找到外太空生命的確實證據,但探索宇宙的奧秘仍然是一個令人興奮的科學領域。

外太空生命會威脅地球安全嗎?

有關外太空生命會威脅地球安全的問題,目前尚無確鑿的證據。科學家們尚未發現任何外星生命存在的確實證據,更不用說威脅地球安全的跡象。然而,這並不意味著我們不應該對未知保持警惕。

在科幻作品中,外星生命威脅地球的情節常常被描繪成驚心動魄的故事,但現實中,我們尚未遇到這樣的情況。科學界目前的主要關注點是探索和了解外星生命的可能性,以及尋找適合人類未來探索和定居的星球。

如果未來我們真的發現了外星生命,科學家和政府將會進行謹慎的研究和應對,以確保地球和人類的安全。

Sal Pais 說外星威脅已迫近,你對此同意嗎?

Salvatore Pais 是一位美國空軍工程師,他曾提出一些有關外星技術的假設和專利申請,引起了一些爭議和懷疑。然而,根據目前的科學證據和專家意見,外星生命對地球安全的威脅尚未得到證實。

科學界和政府機構正在持續探索和研究外太空生命的可能性,但目前沒有證據顯示外星生命對地球構成威脅。我們應該保持開放的心態,但同時也要依賴科學和實證來指導我們的觀點和行動。

(網上圖片)

2025年1月20日 星期一

駕駛執照數碼化

據悉,英國快將推出數碼版的駕駛執照,持有人只要安裝政府的手機應用程式,便能使用,數碼位駕照將存放在政府應用程式的虛擬錢包內,其安全驗證方式將類似銀行的應用程式,使用生物辨識或多重驗證,只允許駕照持有人才能取得。不過,數碼版的駕駛執照並非強制採納,當局仍將發行紙本駕駛執照。

此外,數碼駕駛執照還有其他功能。由於英國沒有身份証的制度,民眾可以在搭國內線班機或選舉投票時,出示數碼駕照作為身分證明,又或在超市購買有年齡限制的物品時,作為年齡證明。英國還打算研究如何把申請救濟金、繳稅和證明工作權等所有政府服務,都整合到這個手機應用程式內,以推動公共服務轉型,也讓民眾的生活更簡便。

有駕駛人士表示,數碼駕照還有一個明顯好處,就是遇到交通查車,要求出示證件時,不怕忘記帶駕駛執照而受罰,如果出門忘帶手機,就只好認倒霉。但也有一些情況,例如出國租車,就可能無法使用數碼駕照了,要等到當愈來愈多其他國家推行駕駛執照數碼化時,情形才會有改善。(網上圖片)

2025年1月13日 星期一

白髮回復原來顏色

最近紐約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有機會毋須靠染髮劑,也可使白髮回復原來顏色。頭髮的毛囊內有一種幹細胞,可以把蛋白質轉化成色素,有了這些色素,頭髮就顯現其天然顏色。研究發現,但如果礙於某些原因,引致這些幹細胞在毛囊的移動範圍受阻,有如遇到交通擠塞,令色素幹細胞無法到達毛髮,髮色就會變白。

找出了頭髮變白的機制,下一步的研究,是如何令在毛囊受阻塞的色素幹細胞,重新恢復移動,提供色素給頭髮。這樣,白髮就可回復原來顏色,而毋須依靠染髮劑了。白髮可以逆轉,確是好消息,但如果頭髮稀疏也能逆轉,回復濃密,才是福音。試想如果頭上只得幾根頭髮,縱使色澤烏亮,亦於事無補,白髮三千丈,不是更有型格嗎?(網上圖片)

2024年10月24日 星期四

擁抱不得逾3分鐘

CNN報道,紐西蘭南島達尼丁國際機場(Dunedin Airport)最近在送客區豎立了一塊告示牌,寫道:「擁抱時間請限制在3分鐘以內,若需更親密的告別,請移步至停車場。」該機場停車場提供15分鐘的免費停車時間,方便需要長時間告別的旅客。

這告示牌引起議論紛紛。部分人不滿機場限制擁抱間,認為情感交流不應受到約束,另一些人則對機場可提供15分鐘的免費停車時間,表示驚訝。該機場的首席執行官表示,根據研究,20秒的擁抱已經足以激發愛情荷爾蒙。新的告示牌寫着的擁抱時間限制,只是想較輕鬆地表示,不逾3分鐘擁抱也可以很溫馨,而最終目的,是為了保持旅客的流動性,免送機大堂太人擠。

到底,3分鐘以內的擁抱足夠嗎?這視乎對象和風俗文化。在西方文化,父母、家人和朋友間見面和告別時,都會擁抱對方,表達彼此的感情。不過,在中華文化,一般人不會主動擁抱朋友,尤其是異性朋友,會改為握手。但擁抱其實有益處,心理學家認為,擁抱可帶來快樂、安定感,促進健康。科學家做的實驗,更顯示當情侶擁抱時,雙方的大腦的催生素會突然增加,有助降低血壓。至於擁抱過久,例如3分鐘以上,會否令人疲累,效果反而不妙呢?留待專家研究好了。(網上圖片)

2024年9月12日 星期四

白醋的妙用

醋除了可食用外,還有不少妙用。醋有清潔的作用,例如:(1) 用醋擦牙,每星期一次,有助保持牙齒潔白;(2) 先以白醋輕擦衣物上的污跡,才放進洗衣機,有助去跡;(3) 如木枱面上留有放置茶杯後的痕跡,可用醋混合同等份量的橄欖油,沾在布上,輕拭痕跡,即回復亮澤;(4) 廁所水箱容易積聚污垢,以一杯醋加入水箱,有助清潔水箱;(5) 如屋內的角落有發霉的氣味,可把一片沾滿醋的麵包,盛在碟上,置於屋角一天,驅除氣味。

白醋的妙用,還包括一些治療之用,例如:(1) 以紗布沾白醋敷在碰瘀的部位,有助去瘀;(2) 搽些白醋在蚊咬的部位,可舒緩痕癢及不適之感;(3) 以兩份醋八份水,噴在浴後的貓狗身上,可替寵物驅蚤。

白醋的另一些妙用,是屬家居用途,例如:(1) 醋可助通淤塞的鋅盆,好處是不傷水管。先倒些醋入去鋅盆的水口,再加入滾水,最後再倒一小杯梳打粉進去,十分鐘後試試是否回復暢通;(2) 洗衣時加半杯醋進洗衣機內,能使毛巾等的棉質衣物回復柔順鬆軟;(3) 以一茶匙及兩茶匙醋加入花瓶的水裡,可延長花的保解期;(4) 以半杯醋加入一盤清水浸洗蔬果,十分鐘後再過清水,之後才放進雪櫃,可延長保鮮期約一星期。(網上圖片)

2024年6月20日 星期四

外星人住在地球?

外星人住在地球? 如果外星人一直住在地球,被稱為「外星人」的,就不是外星人了。據《每日郵報》報導,哈佛大學的Tim Lomas和團隊的研究,已發表在《哲學與宇宙學》期刊。該研究提出一項假說:外星人之所以常出現在地球,可能是因為他們不是來自外星,而是由始至終都住在地球的高等生物,甚至可能早於人類居住在地球,只是人類不知道。

外星人住在地球那裏呢? 研究團隊指出,整個地球有80%的海洋還沒有繪製地圖,又有許多未曾探索的洞穴,所以地球有足夠的空間,容納「看不見的文明」。研究團隊認為外星人可能就住一些偏遠且人煙稀少的地區,並之為「加密陸地」(cryptoterrestrial),例如日本「與那國島」海中的巨石結構,及美國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市(Anchorage)、朱諾市(Juneau)和烏特恰維克市(Utqiagvik)三者中間的三角形區域。

為什麼以上的地區是「加密陸地」呢?研究認為「與那國島」的巨石結構顯示,海底下可能有我們仍未發現的「亞特蘭提斯」(Atlantis)。亞特蘭提斯,是好比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提出的神話中的島國。它曾是個海上強國,征服歐洲和非洲大部分地區,但在進攻雅典時被摧毀,時為公元前9600。至於阿拉斯加三角區,由1970年代至今,已發生超過2萬個不明原因的失蹤案件,也常出現目擊UFO的奇怪事件。

當然,所謂外星人住在地球,只是一個假說,但研究團隊認為,人類應該保持謙卑和開放的心態,不要因為這項假說與一些現有知識不吻合而輕看之,更希望有更多科學家進一步研究「加密陸地」。(網上圖片)

2024年5月20日 星期一

英超聯的光輝

 

「我們沒有最好的領隊,也從來沒有最好的陣容,但曾經踢出最好的足球。」說這句話的,不是別人,而是領隊本人,他就是季後離職的利物浦領隊高普(Jürgen Klopp)。英超聯的光輝,來自人性的光輝。

高普是不是最好的領隊呢?高普執教利物浦9年,共獲8項錦標,成績不及曼城,但球會的淨支出僅42000萬歐羅,排同期英超第8,支出遠低於花費11億歐羅排第1的曼聯,以10200萬排第2的車路士,和95200萬排第3的曼城。英超聯的每一個球季,艱辛而漫長,每場賽事,都沒有必勝把握,但高普永遠為球迷帶來希望,與他們為共同的夢想奮鬥,正如球迷高舉的標語:Danke, Jürgen. You made us dream

高普寄語球迷:「球隊有很大潛力,也很多地方可以改變,就由我離開開始希望你們歡迎新的領隊,就像當初歡迎我一樣。大家要從他上任第一天就盡全力支持,球迷是球隊的動力,現在就讓我加入你們的行列」。離職的領隊,變身球迷,與他們一起支持繼任人。或許,這就是承傳。

以近9年在英超聯及歐聯奪標的數目以言,曼城比利物浦多。兩隊對賽,曼城取勝亦較有把握。但曼城領隊哥迪奧拿卻說:「高普將我帶到一個新高,透過與他的球隊對賽幫助了我,是我生命中重要的對手。」英超聯的光輝,也就是人性的光輝。(網上圖片)

2024年4月8日 星期一

芬蘭的幸福秘訣

聯合國資助的機構公布的2024年《世界幸福報告》(World Happiness Report)顯示,芬蘭連續7年蟬聯榜首。芬蘭人幸福的秘訣什麼?從事力資源管理的Emma Alftan 認為芬蘭人追求的不是奢華的享受,而是一個平等的社會,透過退休金計劃、疾病及失業保險、學生資助計劃等,令大家都有安穩的生活。

但芬蘭的得天獨厚之處,就不是甚麼秘訣。從事冰浴治療的Kyle Miller 認同芬蘭自然環境優美,與市區距離不遠之處,就有森林、湖泊,無論生活怎樣忙碌,都會抽時間到郊外活動,享受大自然。


而且,芬蘭人很着重保持工作與生活的平衡,高級行政人員Miika Mäkitalo說放工後絕不再看電郵,渡假時更盡忘工作,讓身心鬆弛。但這並不代表他們不重視工作,從事公關工作的Jay Vaananen認為芬蘭人熱愛工作,享受其過程,珍惜付出的努力,而不會急於求成。他們認為職業無分貴賤,個人的事業、職位的高低,不等同身份象徵或社會地位。


正因沒有階級觀念,經營小生意的
Rrona Perjuci說稱芬蘭人的鄰里關係緊密又和洽,大家樂於服務社區,參加活動,有困難時互相幫助。以上的秘訣,知易行難。


芬蘭人的幸福,其實是經過努力爭取的。Emma Alftan 指出,芬蘭亦有本身的社會問題,例如家暴、情緒困擾等,民眾也有以投訴、示威遊行等方式,表達訴求,但大家都積極面對問題。本身是牙醫的Mikael Korhonen說,最能代表芬蘭的精神詞彙是Sisu,意思是指意志力、堅忍力、及遇到挫敗後的復原的能力,這種勇敢的生活態度,可支持他們在逆境求存。或許,這才是芬蘭的幸福秘訣。據說,Sisu可透過桑拿蒸汽浴練習得來,難怪芬蘭人最愛享受芬蘭浴。(參考資料及圖片:互聯網。)

2024年3月21日 星期四

智能電話勇救車主


外媒報導,有一男子在澳洲昆士蘭北部的偏遠地區清早獨自駕車時,發生意外,跌進壕溝,傷及頭部,幸而他的智能電話自行啟動「車禍偵測」功能,並致電緊急熱線「000」求助。醫療直升機及救護員趕到,為車主初部治理,再送到醫院。

智能電話勇救車主,是有賴iPhoneApple Watch「車禍偵測」功能。此功能可以預設,方法是在手機的「設定」,開啟「車禍偵測」,並透過應用程式CarPlay 連接到車輛,之後,「車禍偵測」會透過 iPhone 執行。如事發時司機有佩戴 Apple  Watch,系統將會由 iPhone 致電緊急服務電話,但「車禍偵測」功能將會透過 Apple  Watch 執行。除上述個案外,過去兩年亦曾有3宗憑「車禍偵測」,令車主獲救的同類事件,顯示此功能確有實效。


不過,「車禍偵測」雖勇救車主,但亦曾擺烏龍誤報車禍。當中的「蝦碌」事件包括用家在玩過山車或滑雪時,被手機或手錶誤以為撞車,致電報警。科技進展快速,若「車禍偵測」與人工智能携手合作,或會發揮更佳效率。(網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