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31日 星期四

簕杜鵑:三朵小花




三朵一組的小花,細小如豆,還是
淡黄,毫不起眼,簕杜鵑的花的確就僅只於此。不過,大自然另有奇妙的安排。





簕杜鵑給人萬
紫千紅、繁花如錦的形象,是因為三朵小花的萼片,其色艷麗,或是紅、橙、紫、白等,把小花襯托得奪目耀眼。簕杜鵑冬天至翌年春天開花,色彩愉悅,為新的一年帶來新的氣象。

2020年12月28日 星期一

貧窮與儲蓄習慣


政府在202012月發表新一份《香港貧窮情況報告》。政府界定的「貧窮線」,是一人戶月入4500元;二人住戶月入1萬元;四人住戶月入21400元;6人或以上月入23000元。以此計算,去年貧窮人口和貧窮率分別為1,490,700人和21.4%。經政府為基層提供的綜援、生果金等現金政策介入後,貧窮人口降至1,097,800人,貧窮率降至15.8%,但與2018年比較,仍增加73,500人,及貧窮率增加0.9%


未經政府政策介入前的貧窮人口1,490,700人,是個什麼概念呢?以本港2019年人口約752萬計,即每5人就有1人為貧窮人口。如果假設貧窮人口沒有儲蓄習慣,就可以拿同年10月份「香港存款保障委員會」的調查作比較。該調查發現,67%受訪香港人有儲蓄習慣,沒有儲蓄習慣的,主要是因入不敷支,假設他們就是餘下的33%人,再假設當中部分人「入不敷支」是由於收入低,那麼香港21.4%貧窮率與33%沒有儲蓄的人口比率,似乎有互相參照的作用

2020年12月24日 星期四

平安夜的平安



平安夜的源起,有個信仰上的故事,因為耶穌誕生於該夜。雖然不是每個人都有同樣的信仰,但每個人都希望有平安,特別是在紛亂的世界,平安就是最好的祝福,所以,平安夜的平安,是屬於世上每一個人的,無分彼此。



因為有了平安夜,有位白鬍子穿紅衣的慈祥長者,就在該夜向小孩子派送禮物,給他們帶來歡樂。所以,平安夜的平安,更是屬於每個小孩的。

2020年12月21日 星期一

鯇魚易引起過敏


香港中文大學研究發現,鯇魚較其他種類的魚容易引起過敏反應。目前已知的測試,多以西方魚類作為對象,例如鱈魚和三文魚,所以對鯇魚的研究屬首次。由於鯇魚是華人常食用的魚類,是次的測試具有參考價值。


中大早前招募28名曾對魚類過敏患者,分別進食含有鯇魚、三文魚及豬肉的肉餅,結果顯示有逾半患者對鯇魚有過敏反應,僅有一名患者對三文魚過敏。此外,團隊又招募了69名對鯇魚過敏的人士進行血液測試,結果顯示,鯇魚會引起較高的致敏反應。團隊同時從鯇魚的蛋白質中發現了一種新的致敏原標誌物,日後可作為過敏反應的診斷工具。


鯇魚又稱草魚,原產於中國的河川、湖泊,也廣泛以淡水養殖。幼魚進食無脊椎動物,漸而食植物的幼嫩部分,之後完全轉為草食,到34歲成熟,體長可達1.5公尺。肉質細嫩,營養豐富,價廉物美,但對鯇魚有過敏反應的人,只好「望魚興嘆」。(網上圖片)。

2020年12月17日 星期四

家暴童與閔子騫


家暴男童是今人,閔子騫是古人,但家暴男童與閔子騫頗有相似之處。星島日報報導台灣有名8歲男童,長期被媽媽虐打,爸爸不忍,決定離婚。庭上,法官問男童想跟爸爸還是媽媽生活,他竟回答:「我想跟媽媽住,我確定。」法官再跟男童確認一次,男童解釋:「爸爸有我妹妹陪,媽媽已經不能住在家裏了,她以後會一個人很無聊,所以我想去陪她,讓妹妹陪爸爸。」媽媽離開法庭前,哭着跟兒子說「謝謝你」,男童對她說:「我會陪你的,你不要哭。」


閔子騫是公元前的人,生於魯國,他父親娶了後妻,生了兩個孩子。後母偏心,給親生兒子做棉衣,給閔子騫的卻是用蘆葦花絮做的,閔子騫因而長時間受寒。父親後來發現,想休掉後妻。子騫流淚請求父親:「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願大人思之。」父慚而止;後母悔過。家暴男童與少年閔子騫相似之處,是孝順父母、寬大為懷。年紀小而具高尚的情操,可能是與生俱來,和後天教育無關。(網絡圖片)

2020年12月14日 星期一

香港都會大學


公開大學更改校名,宣布暫定新名為「香港都會大學 Hong Kong Metropolitan University」。由於都會的規模大於城市,此舉將令香港公開大學超越香港城市大學。



其他以Metropolitan為名的大學,還有英國曼徹斯特市的Manchester Metropolitan University(曼徹斯特都會大學)、倫敦市的London Metropolitan University(倫敦都會大學)等。至於以「都會」為名的場所更多,例如酒店:都會海逸酒店;商場:紅磡都會、置富都會、都會廣場、新都會廣場、都會駅;屋苑:都會駅、都會軒等。


無論中英文名,大家都只叫簡稱。香港都會大學可能簡稱「都大」。英文方面,或可仿傚London Met而簡稱Hong Kong Met,但若要強調「大學」,就要叫Hong Kong Met U,聽來像「香港遇見你」,但叫「MU」最簡單。無論如何,望名生義,校名一旦含Metropolitan,即代表是新興的大學,名氣與規模永遠無法超越原地的老牌大學如曼徹斯特大學、倫敦大學、香港大學等。香港的幾家大學開辨的學科已很齊備,將來香港缺少的,可能是一家公開大學。(互聯網圖片)

2020年12月10日 星期四

蜻蜓展翅



蜻蜓展翅,其薄如輕紗,比輕紗更通透。




蜻蜓翅膀,薄如輕紗,隨風輕擺,令蜻蜓如披上輕紗。



蜻蜓展翅,可看到翅膀前緣近翅頂處有深色的結構,稱為「翅痣」。翅痣相當於在翅膀加了一個配重,用以消除飛行中翅膀的顫動。是以蜻蜓翅膀,並非弱不禁風,蜻蜓振翅,飛快靈活,蜻蜓點水,亦點到即止。

2020年12月7日 星期一

士啤口罩有必要


汽車要配備「士啤呔」或後備輪胎,人亦有必要配備「士啤口罩」或後備口罩。為了抗疫,大家都口不離罩,但口罩的耳繩間中會突然脫落,又如果脫下口罩進食時不慎將它掉在地上,這個口罩就作廢,變成無罩可用了。


無罩可用後,危機四伏。除了會增加感染風險外,更有機會因違反香港實施的「口罩令」而被罰款,原本是2千元的定額罰款,快將提高至5千元,以達致所需的阻嚇力。其實2千元已經不是個小數目,5千元則更慘情。因此,出門時隨身帶備士啤口罩,絕對有必要。

2020年12月3日 星期四

工展會的今昔


原定1212日至明年14日舉行的工展會,受疫情影響,要延期舉行。工展會至今已是第55(之前曾停辦多屆),昔日和今日的工展會有甚麼不同嗎?




六七十年代,香港工業起飛,當時工展會的展銷產品以成衣、塑膠及金屬用具、玩具、食品、中成藥等輕工業產品為主。近年的工展會場地,劃分成香港名牌、食品飲料、糧油麵食、蔘茸海味、美容保健、服飾、生活家居等展區,產品來自世界各地,可以說,今日的工展會,已變成一個展銷嘉年華,展銷中外品牌產品,很多入場人士為的是搶購促銷的糧油麵食、蔘茸海味。今昔相比,今之工展會更盡顯「民以食為天」。


其實,八十年代後,香港工業已北移。正如港大經濟學教授鄧希煒所言,現時香港本身的產業主要是金融業,或者金融帶動的服務業:如法律、保險等,可帶動的行業不算多。他認為香港應「再工業化」,發展新的產業,其中以「金融科技」和「生物醫學科技」最有前景,因為香港在這兩方面有研究基礎和人才。他以生物科技為例,可以產生的產業鏈,是大學做研究,中游做試驗,下游生產藥物和醫療機器,最後就是商業化,做市場推廣和包裝,先在本地銷售,再拓展國際市場。看來,無論今昔,工展會做的正是市場推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