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賓夕凡尼亞州立大學的研究,父母的幽默感對親子關係的質量,有正面的影響。研究對象為312名18至45歲的受訪者,當中有超過半數表示他們是由有幽默感的父母撫養長大的,有71.8%的受訪者更認為幽默是有效的育兒方式。研究又顯示,有幽默父母的受訪者中,50.5%表示與父母關係良好,而父母沒有幽默感的受訪者中,僅有2.9%的人表示與父母關係良好。研究人員解釋,幽默既能緩解壓力,又能促進在認知上靈活性,幫助家人以積極的心態面對挑戰。
總括而言,父母幽默,與子女關係好,但這與「父母廚藝高,給子女吃得好」之類的研究 (按:暫時沒有),意義上沒有什麼分別,不如反問:幽默是什麼?資料顯示,「幽默」一詞由林語堂在1924年從英文「humour」音譯而成。性質上,幽默不純是滑稽詼諧,而是對別人有同理心而說出來的話,所以不失溫柔敦厚,又能說穿虛偽和矛盾。換句話說,幽默是以體貼的方式,表達正確的意念,甚至藉着自我解嘲來化解尷尬,令對方易於接受意見。
父母幽默,與子女關係好,但幽默的父母何處尋?專家認為,幽默感需要培養,也和性格有關,例如坦率、樂觀、風趣,童心未泯,懂得推己及人,願意多了解別人的想法,從中發現其中的道理,都利於轉化成自己的幽默養分。可以說,幽默是一種修養。問怎樣找個幽默的爸爸,猶如問怎樣找個好修養的爸爸。答案大概是:緣份。(網上圖片)。
幽默一詞,來自西方,大抵是泰西之民族性。華夏傳統乃嚴父慈母,管教子女之道,從無與幽默相符者。且看以下兩例:
回覆刪除清代名臣曾國藩有千多封家書予親屬及兒子,後世輯錄成《曾國藩家書》,內容極為廣泛,集曾國藩畢生之治政、治家、治學之道,備受後世推崇,惟曾國藩之家書,乃學之經綸,沾不上半點幽默。南宋詩人陸游之《示兒詩》,臨終前所述者,仍是國家大事,「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毌忘告乃翁」,未免太沉重了。
如何以幽默和子女相處?中國的家長大多不懂,即使看完了棟篤笑。
民族性不同,對人及處事作風亦有異。閣下說得對,中國家長多為嚴父慈母,甚至嚴父嚴母,對子女說教式居多,沉重是難免了。
刪除只是國情如此,曾國藩、陸游、屈原等的作品,又怎沾得上幽默呢?李白的豪邁,以算是難得了。
中國傳統思想,是「棒下出孝子,嚴師出高徒」。孔子是萬世師表。某次,他看是學生我宰我,竟然在白晝睡覺,沒有好好學習。孔夫子搖頭嘆息,直斥「朽木不可雕,糞土之牆不可杇」,即說他孺子不可教。孔夫子未免太認真,欠了些幽默。但宰我在老師訓誨之下,決心改過,終成大器。
刪除另一個故事,是東晉的王羲之。他為培養孩子王獻之練習書法,竟然要一天他寫完二十缸墨水。後來王獻之也練得一手好字。
嚴父對孩子,可能是會心軟,但卻必口硬。今天的小孩,吃不吃這套?父母用強硬手段,動輒會被指「虐兒」。
話說回來,中國足球隊,欠缺的可能是嚴師,近日吃日本隊七個光蛋,也太丟人了吧。
「嚴師出高徒」是東方的教育思想,電影〈龍威小子〉(The Karate Kid) 的日本師傅教空手道就是要求徒弟每天不斷重覆練習一些動作,非常枯燥。電影拍了多集,仍然受歡迎。其後成龍重拍〈龍威小子〉,亦是一位嚴師,同樣受歡迎。
刪除日本足球員的培訓過程,極其嚴格,捱得過的,在英超和歐聯都成為搶手球員,遠藤航、三笘薰、南野拓實、久保健英等都是其中的表表者,日本隊有今天的成績,絕非倖至。
很少父毌都是同一幽默。。尤其上一輩長者,原因大多掛住揾食,同一對父母都幽默,簡值比中六彩頭奖更困難,更談不上如何跟子女談笑風生,幽默起來。: )路過的讀者
回覆刪除是的,搵食大過天,每日為口奔馳,回家要保持幽默感,簡直是奢求。找個幽默的爸爸,困難得像找個富有的爸爸。
刪除找富有的爸爸,那簡值是黑色的幽默。。另一方面看,也提高不了子女價值觀的修養,真頭痛。: )路過的讀者
回覆刪除創業難,守業更難,找到富有爸爸,做第一二代最幸福,做第三代,可免則免。
刪除都未必,舉一例:舖王波叔第二代,就承受經濟的下滑,損失錢財不計其數。。。二三代的富人的子女,總承受外人的比較批評,心理上的壓力可真不少,所以富二三代兒女,如果有幽默的性格,才可以一笑置之,不致那麼鬱結。: )路過的讀者
回覆刪除除了幽默,老實都可以快樂,所以〈老實快樂人〉都是盧冠廷名曲之一。
刪除幽默的讀者。。快樂~許冠傺也不錯。:)路過的讀者
回覆刪除許冠傑:「快樂其實邊一位都有份,不管你是富或貧。」所以,聽歌得嘞,不用找富爸爸了。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