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30日 星期一

自動足球評述系統


香港明愛專上學院正研究自動粵語足球評述系統,利用人工智能,運用深度學習及圖像處理技術,識別球員的身體語言及表情,捕捉足球的動向,將資訊轉為評述。


足球評述有多種風格。其一是「英式」,理念是觀眾已具足球知識,故盡量不打擾他們欣賞賽事,做法是評述時只提示觸球的球員名字,到了換人、犯規、入球和有爭議處才作評述。


第二是風格迥異的「粵式」,理念是觀眾愛熱鬧,所以要攪氣氛,避免冷場。評述員由頭講到尾,對球員的動作,詳加描述,口頭襌多,例如直接的攻勢叫「明買明賣」,以往甚至有評述員替球員起花名。


還有一種是「拉丁式」,評述員熱情奔放,每有入球便狂叫gooooal!當然,遇上如馬勒當拿式的世紀入球,三種風格都立即變成狂叫。


出色的球員,踢法充滿智慧與藝術,令人無法預測,人工智能可否捕捉其動向,有待考驗。足球賽事有誤判和爭議,由昔日名將作評述,較有說服力。暫時看來,用人工智能做足球評述,有點「無無謂謂」,但人工智能的研究很有價值,說不定明愛的研究,除用在運動評述外,還可轉化成更多的其他用途。(本文圖片:互聯網)。

15 則留言:

  1. 。。講起足球事項,我特別開心兼稱心,首先自動旁式,不能做到一件事情,沒有切身接觸個足球過程運動,是無法明白箇中感受,例如犯規插心動作,是真是假很多球場案例。。足球的戰術,尤如世界大戰五花八門,不一定強者就勝弱者,有很多戰術套路,就用拍大巴的戰術,就已經令強者一籌莫展,不能全取三分,自動旁述很難分辨個中精妙之處。。老一輩的足球旁述員:林尚義先生(花名艙魚)本身就是身經百戰足球運動員,所有足球的切身感受,都能用第一身的感受講述,加上精湛獨到位分晰,令觀眾像走入球場參與廝殺情況,非常動容,尤其高手比賽的場合。。。足球最好睇的過程,就是用一技之力,過關斬將,扭動蛇腰,開山劈石,創造入球,最為球迷賞心悅目,剛離世的阿根延球王馬納當拿,正好就包含這元素,令人懷念!:)路過的讀者

    回覆刪除
  2. 回覆
    1. 插水動作,真假難分,球証的判決仍然只是一種判決,球迷首先要接納球証是公正的,球員要服從球証,否則被趕出場,現在用了錄影技術VAR,但亦是一個參考,最後仍要人去判決。人工智能是人類輸入電腦的智能,優點是運行比人腦快,不會疲倦,又沒有情緒波動,但是否可取代真人,例如做足球評述員呢?起碼標準球迷如路過君不會接受吧。

      刪除
  3. 研究和應用人工智能,應該先考慮其實際作用及商業價值。把人工智能應用於科學、商業、醫學等範疇,例如利人工智能分析病毒的基因圖譜,追踪病毒的變異,相信會有極大的價值和成效。

    正如新月人說,利用人工智能作粵語講波,真的是無無謂謂,極其量只說以講波作為先導研究。粵語的人工智能球評,有多吸引,有多大的市場、有沒有人愛聽,全是問號。

    小弟不相信人工智能的球評可以取代有個人風格、理性和感性兼備的球評家。以香港的例,六、七十年代的講波佬有葉觀楫、盧振喧,稍後有林尚義、何鑑江、伍晃榮,再後期的有蔡育瑜、鍾志光。也有講英超的李德能、黃興貴、馬啟仁等。這些專業的講波佬,各有獨特的聲線和風格,也時有「金句」。AI的球評述,能模仿及說得出「亨利12碼都唔入,30碼又點會入呀。」、「一個好龍門,可以令到場波由輸變和,由和變贏。」這類金句嗎?

    近年香港的講波佬,組成了一個「香港足球評述員協會」(Hong Kong Football Commentators Association), 並註冊成非牟利團體。相信人工智能的足球評述員,並不具備入會的資格。

    回覆刪除
  4. 。。話說另類的旁述,最近youtube 一些直播旁述非常有趣,他們應該是忠實球迷Fans,為了不抵觸版權法例,他們望着直播的電視,而鏡頭衹見足球 Fans在大廳看電視評論比賽,完全發揮個人自動評述系統另類的操作,好壞與否,見仁見智,鬼佬都有類似情境旁述,還加上動畫,千變萬化!:)路過的讀者。。題外話,最近看一個youtube講電影的回顧,叫威哥會館。。誡意推介給pokok兄及新月人空閒收看,很不錯呀!!

    回覆刪除
  5. 球評家要有專業知識,不能只是靠「識別球員的身體語言及表情,捕捉足球的動向,將資訊轉為評述。」
    滿波要精彩,除了口舌便給,要顧及現場的環境、球賽的節奏、球員的表現外,也要熟悉球員的專長和背景、球會的歷史、球隊對賽的往蹟,領隊(教練)的調度和個性等等。這些細小的環節,缺一不可。不能只是捕捉足球的動向可得來。球證的判決是否正確,見仁見智,不同的球評家也有相異的看法。

    球評如馬評,如果球評可用AI,馬評也可以吧。昔日董驃由評馬論人生,談笑風生,不是馬迷也追看他的節目。「我係董驃你唔係,我講馬,你要聽。」可以選擇,豈會聽AI講馬。

    回覆刪除
  6. 大家都是球迷,pokok君對一眾球評家更如數家珍。粵語球評家多是在電台講波出身,原因是電台取得轉播權較電視台容易,電台講波沒有畫面,所以講波時要巨細無遺,又要生動,於是做成這些講波佬的口水多過茶,很多球迷就算入場睇波,仍然帶着收音機,邊看邊聽,可以更加了解賽事。
    電視台如要轉播足球賽,要找評述員,亦會找電台的講波佬,而他們亦繼續保持原有口水多多的風格。

    回覆刪除
  7. 。。早排係油蔴地中華書局,買了兩本足球資訊典故書,一本叫精工足球五十,另一本叫足球的樂趣,作者謝東尼(前寶路華領隊)他本身也是記者,又是覺得做旁述足球迷,除了足球書灰知識豐富外,聲綫及現場投入感也很重耍,相信自動足球評述系統很難做到,尤其是球埸一些特發的事件,俗語叫執生!:)路過的讀者

    回覆刪除
  8. 回覆
    1. 路過君提及的精工球隊在七八十年代是班霸,引入不少世界級外援球員,提升香港足球賽事的可觀性。當時未有英超轉播,本地賽事入場人數很多。那時亦是講波佬的黃金年代,他們講得生動外,也創做不少口頭襌,例如「美高梅」、「去咗天后廟賀旦」等等。
      人工智能會收集所有人為的語言動作,再加以分析得,合成取代真人的工作,但如果人有更新的創意,那又如何?不過,國際象棋是電腦勝人,兵乓球是人勝機械人(球手故意打球掛網波取勝),暫時各有勝負。

      刪除
  9. 。。。最記得以前聽個一場經典波,香港足球代表隊 Vs 北韓隊射12碼分勝負,在露台聽收音機講波,旁述講波佬那精緻動容嘶喊聲的描述,仿如置身現埸,非常刺激澎湃,仿如昨天!路過的讀者

    回覆刪除
  10. 講波是一門藝術,以前的「說書」、「相聲」也是藝術,異曲同工。
    記得中學時期有一篇範文,出自《老殘遊記》,題為《明湖居聽書》,寫王小玉說書。小玉聲色藝俱全,其聲音繞樑三日,觀眾入神,鴉雀無聲。藝術和科學,始終是不同門類的。

    AI,用來講波,是「大材小用」了。小弟最近讀過一篇文章,說現時在遺傳學上的Genomic Prediction,就是以機器學習和分析個人的DNA,為可能出現的疾病,如乳癌等作風險評分(risk scores)。人類有多60億個DNA分子,可以利用AI作掃描,讀取每個字母。現實的應用,是透過DNA的改變,為父母訂製完美的嬰兒。當然,人工「造人」又涉及道德的問題,是另論了。

    小弟乃生物學、遺傳學之門外漢,所說者只是拾人牙慧而已。AI用於醫學、生物學正方興未艾。至於講波,就由一班講波佬繼續噴口水吧。

    回覆刪除
    回覆
    1. AI的確是有無可限量的用途,各國都在致力研發,可說誰掌握AI,誰掌握未來。AI+5G,用在軍事上如無人機,則必勝有人機,因為無人機沒有機司的體能限制,卻有人遙控,有些任務又可以自行完成,確實利害。
      閣下說得好,用AI講波,大材小用,就讓講波佬繼續噴口水好了。

      刪除
  11. 。。無錯,正常男人都真的喜歡講波.:)路過的讀者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