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8日 星期四

硬幣不受歡迎?


硬幣不受歡迎嗎?最近民建聯一項調查發現,有67% 的受訪市民在購物或乘車時付1 、2 及5 毫的硬幣曾被拒收,有人只好把這些「散銀」放在家中「投閒置散」,有人儲下的「散銀」多達100 元,而全港「積存」在家中的硬幣可能多至3 億元。拒收面額低於1元的硬幣的,多是街市、茶餐廳、報紙檔、的士等小本生意,他們的檔口未必有「溫馨提示」,但人客都「識做」,不會以「散銀」付款,以免「面斥不雅」。

我從來沒有把硬幣「投閒置散」,因為市面還不少接受「散銀」的商店。機器其實最有「人情味」,從不「面斥」顧客。我袋裡的硬幣多了,經過郵票機,就把「散銀」投進去買郵票,這些郵票機連1 毫和2 毫的「神沙」都照吞,非常友善。其次是用「散銀」來搭巴士,只要之前點好數目,上車把硬幣投進錢箱便行,但「港鐵」的售票機會略為挑剔,不接受1 毫及2 毫硬幣,5 毫硬幣則仍可。

機器以外,「大鋪頭」也不拒收硬幣,值得開名一讚。例如在「百佳」、「惠康」等超市,1 毫和2 毫的「神沙」照找也照收,公平交易。「美心」、「大家樂」、「大快活」、「麥當奴」、「7-11」快餐店及便利店、和「美心」、「山崎」、「聖安娜」等麵包店,也不拒收「散銀」。反而由於香港生活節奏快,大部份人本身沒有耐性慢慢「數銀仔」付款,寧用「八達通」,或者付紙幣,由店員找錢。有政黨建議政府立例管制商店不能拒收硬幣,無事搵事做。

2 則留言:

  1. 從近數十年硬幣(輔幣)價值和用作的演變,大抵可見證香港社會和經濟的變化。五六十年代,伍仙、壹角、伍角,一般人會十分重視。小弟童年時覺得壹角可以買許多東西,伍角比月亮還要大。壹圓稱之為「大餅」,這大餅太可愛了,可以是整個星期的零用錢,因為人般打工仔月入也不過是二、三百元而己。 小弟在小學時也寫過《一個硬幣的自述》這些文章,今天你給學生作這些文章,可能大家都會目瞪口呆,不知如何下筆吧。
    七十年代開始有貳圓和伍圓硬幣,九十年代出現拾圓硬幣,如今的拾圓價值不及當年的壹圓。
    九十年代硬幣仍很吃香,大家儲起來乘搭公共交通工具,也有阿婆代人到銀行換硬幣,賺取微利。今天這一切已成過去。小弟家中有一個鐵盒,把許多壹圓、伍圓、拾圓硬幣丟進去,以前總帶一個載硬幣的小錢包外出,現在嫌它累贅,硬幣的用途不多,也把它擱在一旁。好像新月人一般愛惜硬幣,善用硬常的人真值得敬佩,小弟也要多多學習。

    回覆刪除
  2. 哦原來你就係個d將散銀「投閒置散」嘅人,嘥d噃,我8折幫你收購,學阿婆咁樣賺取微利。星期六記得帶d硬幣搭巴士呀。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