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初抵馬達加斯加 (文字及圖片:比利)
馬達加斯加,一個孤懸於非洲東面印度洋的島國,面積有58萬平方公里,是全世界第四大的島嶼,比台灣大16倍。這個國家曾經是法國的殖民地,1960年從法國獨立,目前和法國保持一定的經貿關係。官方語言也是法語和馬達加斯加語。
馬達加斯加是發展中國家,仍然貧窮和落後。該國的首都是Antananarivo(安塔那那利佛),要前往該國,其實頗多轉折。如果從香港前往,可選坐埃賽俄比亞、法航、阿聯酋等航空公司,但均需轉機,動輒20小時以上。我在本年3月下旬,早上由澳洲的雪梨,坐澳航直飛南非約翰尼斯堡,用了14.5小時,到達南非是下午2時45分,但兩地有8小時的時差。在南非過了一個晚上,翌日的早上,乘坐AirLink(南非連接航空),經過3小時才飛抵馬島的首都。
馬達加斯加的機場很小,航機稀疏,除持有如毛里裘斯等少數國家的護照,所有旅客均需簽證。不過,入境時只需繳付美金10元,即可以取得15天的落地簽證,也很簡便。
首都的建築,以平房居多,道路旁仍夾雜不少簡陋的木屋茅舍,以及錯落的稻田。當地人坐的公共汽車,是後門敞開的小型巴士,沒有明顯的路線標記,可能只有他們才知道巴士往何處。馬路大多是左右雙線,完全沒有開闊的高速公路,交通十分擠塞,差不多每一個地區,都會堵車,除了等候,別無他法。我們第一天晚上,入住80公里外近郊的居所,因擠車和山路曲折,經果花了5個多小時才到達。
沿途所見是小商店,以售賣食品、蔬果、衣服、日用品、鞋類為主,也有一些十分舊款的手機。不少衣服用品均是二手貨,顧客以當地人為主。馬國的貨幣是阿里亞里(Ariary),面額最大的是二萬(約34港元),最小的是一百,喝一杯咖啡,大約需萬多阿里亞里。
我在馬達加斯加首都,前後住過兩所酒店,一所是四星的亞非酒店(Asia Africa Hotel),由中國人投資經營,另一所是五星級的Carlton Hotel(見圖片),鄰近的地點也比較高尚,可以望到首都的半山區和阿諾西湖(Lake Anosy)。
馬島承襲法國遺風,廣告標誌、商店名稱,大多用法文。首都有不少法式的餐廳,咖啡及麵包店等,裝置高雅,但取價不菲,顧客大多是外地人。我光顧過一所法式餐廳,內有花園泳池,但普通的一客pizza,取價35,000阿里,已超過當地工人一天的工資。不過,我此行的主要目的地,不是首都,而是看馬島的自然景觀、動植物等。這些對我來說,更為吸引,下回待續。
【新月人按:此乃吾友比利記馬達加斯加之行的第一部份。該地風光獨特,讀此遊記,可增廣見聞。更精彩的內容,將陸續上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