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7日 星期四

仁慈堂博物館

澳門議事亭前地是遊人必到之地,位於噴水池旁是仁慈堂大樓,大樓二樓開設了仁慈堂博物館,博物館的入口設於在仁慈堂右巷。

顧名思義,仁慈堂是慈善機構,對孤兒寡婦和貧病老人等進行各種救濟工作,成立於1569年,至今有400多年歷史,由澳門首位天主教主教賈尼勞所創辦。

因此,仁慈堂博物館展出的都是突顯天主教在東西文化影響而製成的瓷器、銀器、雕刻品,書籍文獻等收藏品,包括於1662年手抄而成的《澳門仁慈堂章程》正本,和仁慈堂當年開辦的貧民醫院內的銅鐘。

仁慈堂博物館在會議廳還展出繪於18世紀的賈尼勞主教全身油畫、頭顱遺骨和其陪葬的十字架,紀念這位創辦仁慈堂的主教。

仁慈堂博物館的所在地仁慈堂大樓建於18世紀中葉,在2005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文化遺產,大樓的會議室及陽台亦開放給人參觀,細意欣賞充滿古典風格的建築。

從陽台往下望,議事亭前地滿是遊人,手挽大包小包的餅食及物品,好不熱鬧。救急扶危,像往事如煙。慶幸的,是仁慈堂大樓和博物館仍然訖立,見證著前人的足迹,讓仁愛和慷慨的美德,可以延續下去,不致被眼前的繁華景象掩蓋湮沒。

2 則留言:

  1. 十六七世紀歐洲的天主教傳教士東來,不少都在澳門登陸,再北上中國。時維明末清初。
    傳教不能像推二十三條般硬銷,更不可出恐嚇,否則一般人打死都不接受。
    教會辦慈善事業、扶助弱小、辦醫院、學校,以學輔教,以教輔仁。教士以學識、情操取得國人信任,需時數十年以至百年,傳教方有成效。
    凡事急進,霸王硬上弓,推斥異己,如此而人心歸順者,難矣。

    回覆刪除
    回覆
    1. 傳教士的善行,如扶助弱小、辦醫院、學校,首先要基於仁愛之心,以身作則,對信與不信者平等看待,助人而不強推信仰。今日的慈善機構,很多已企業化了。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