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鹿又稱日本鹿,分佈於東亞洲,也被引進到世界各地如澳洲、歐洲和美國等地。鹿的聽覺及嗅覺發達,喜愛群居,擅長奔跑,歲半至兩歲半成熟。成年鹿體長約1.5米,毛色夏季為栗紅色,有白斑,狀似梅花,故名梅花鹿。雄性第二年起生角,每年增加一叉,未骨化的幼角有密生的絨毛,是中藥鹿茸的來源。由於經濟價值高,曾經被獵到幾乎絕種,其後受到保護,數目才恢復。
梅花鹿外表可愛,也可作為動物公園觀的觀賞動物。或者,梅花鹿最多,而且可成為該地的標誌的,就是倫敦的Richmond Park。該公園面積達955公頃(相當於50個位於香港島的維多利亞公園),是倫敦最大的公園。遠自7世紀開始,該地已經是鹿群的聚居地,時至今日,Richmond Park還是國際知名的野生動物保護區和科研基地。
梅花鹿在Richmond Park有sika deer之稱,sika就是鹿的日文。梅花鹿看似似溫馴,但Richmond Park還是採取安全措施,要求遊人與鹿保持最少50公尺的距離,也不得餵飼鹿隻。鹿是草食性動物,園內有足夠的草場及植物,為鹿隻提供足夠的食物。秋天是鹿的繁殖季節,每胎有一隻或兩隻小鹿,所以鹿的數目會漸增。管理當局會透過選擇性的屠宰方式,保持適當的數目,出售鹿肉所得的收人,撥歸管理經費。(圖片:Hing Cheung;地圖:Google map)。
聽說鹿角可以製藥,強身健體,例如鹿茸大補酒。。男仕恩物。: )路過的讀者
回覆刪除據說補而不燥,男女合用。未角化的鹿角充血,含許多賀爾蒙,所以被認為滋補。
刪除鹿是溫純的動物,草食,不會侵犯和傷害其他動物,遇到危險,只會逃避。如果世上所有的動物,包括人類,也善良如鹿,則天下太平了。不過,上帝創造了各類動物,有純鹿,也有毒蛇,可能這就是世界的本質吧。
回覆刪除古語所謂「逐鹿中原」,有爭做帝王之意。逐鹿,借喻為爭奪天下。鹿是獵物,「群雄競起,不知鹿死誰手」,就是群雄競爭,不知將是誰家天下之意。金庸的武俠小說《鹿鼎記》,第一回就借文士之口,解說了這個意思。
洋人沒有「逐鹿」之語,沒有《鹿鼎記》,但有《小鹿斑比》的小說及由迪士尼據此改編的動畫電影。講的是一只叫做斑比的小鹿,從出生到成長的歷程,既溫馨又勵志動人。
日本奈良的東大寺,育有大量的梅花鹿,是遊奈良者必到之處,但據新月人所引述,倫敦的Richmond Park的梅花鹿公園,面積要大得多了。不過,東大寺的純鹿和遊人可以零距離,寺內也有出售供遊客餵飼純鹿的餅乾(每份二百日圓) 。鹿很懂得搵食,看見遊人手持餅乾,即緊隨其後,遊人餵鹿,樂此不疲。
一般信相鹿是膽小動物,也是打獵的對象,肉可以吃,角化的鹿角可作勝利品裝飾。鹿死誰手,誰就得鹿角。
刪除但公園內未馴化的鹿,對人仍有危險,尤其在鹿的求偶期。此外野生動物帶有病毒,或會傳人。日本奈良的鹿可能經馴化,又或鹿感受到寺廟的祥和之氣,變得溫馴,連小朋友都可以親新及餵飼牠們。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迪士尼電影「小鹿斑比」老少咸宜,但另一部攝於1978年的電影「獵鹿者」(The Deer Hunter),小朋友則未必適合觀看。
回覆刪除這是一部以越戰為背景的電影,該片獲得了當年度奧斯卡最佳影片獎、最佳導演獎,最佳男配角獎、最佳剪輯獎和最佳混音獎等5項大獎。該片被收入美國國會圖書館國家級收藏中,也是網際網路電影資料庫最佳250部電影之一。
電影中令人難忘的,是美軍戰俘被強迫玩俄羅斯轉盤死亡遊戲的場面,導致軍人的創傷後遺症,片中的主角就是以這種殘酷方式的自殺。
以上所說,和新月人所寫的《倫敦梅花鹿》完全無關,也大煞風景。但經典的電影,十分難忘,所以,在此也帶上一筆。
英雄所見略同。新月人同樣想起電影「獵鹿者」,但戰爭太殘酷,給獵鹿者帶來的傷痛也令觀眾看得太沉重,所以沒有提及。
刪除相比之下,寺廟養的鹿,讓天真活潑的小朋友餵飼,是一片歡樂的畫面。現實世界,爭戰頻仍,偷得浮生,逃避現實,我佛慈悲。
新月人說得對,戰爭太殘酷,《獵鹿者》也太沉重了。
回覆刪除看一些以鹿為題材的文學作品,心情緩和多了。《詩經》是四言詩,也民間的歌謠,也是中國最古老的詩集,其中「小雅」的《鹿鳴》就有這樣的幾句: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我有嘉賓,德音孔昭。
呦呦鹿鳴,食野之芩,我有嘉賓,鼓瑟鼓琴。
呦呦,是鹿的叫聲。小鹿在野外自由覓食,嘉賓到來,奏樂共歡。小鹿呦呦,悠然和諧,好友共聚,其樂何如。
由新月人《倫敦梅花鹿》的畫面,聯想起詩歌《鹿鳴》,應該更自然吧。
香港以前有一所京菜館,名為《鹿鳴春》。這名字典雅高貴,菜館的主人,想必是風流雅士。
閣下留言傳達了一個很重要的訊息:寫於公元前西周至春秋的《詩經》原來有鹿鳴的詩句,反映當時中國已有鹿,可相信鹿並非從外地傳入。至於那些是否梅花鹿,日本的鹿是否從中國傳入,則不得而知,反正今時今日歐洲的鹿都當作是日本梅花鹿。
刪除「鹿鳴春」名字風雅,菜式尤佳。北京填鴨施名中外,新月人吃不起,只品嚐過山東燒雞。雞隻經油炸香,再燜至骨肉接近分離,浸在特製的醬汁,味道鮮美。甜品江米粢更妙,糯米煮的粢飯內有豆沙餡,造成像雞包仔大小的包狀,放進焗爐焗稍焗,吃時外面香,內面軟,口感獨特。可惜此店已結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