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5日 星期一

剝奪指數和空氣污染的關係

港大和英國劍橋大學合作的最新一項科研成果發現,本港的PM2.5(微細懸浮粒子)濃度與社會剝奪指數統計上存在正相關,即平均PM2.5污染程度越高,社會剝奪指數越高,因此貧困人口比其他人吸入更多污染空氣,最嚴重的區域位於元朗、深水埗、黃大仙、觀塘區等。

甚麼是剝奪指數呢?「剝奪」二字相當強力,聽來驚心動魄,幸好所謂「剝奪指數」高,代表的其實是低收入、低教育水平、低職位的生活狀況,直接點說,就是貧窮。貧困人口是否一定比其他人吸入更多污染空氣呢?

本港的一個組織綠色和平」推出的空氣污染指數,採用世衛組織的標準,評定香港空氣污染物的濃度。據2018130的資料顯示,當日全港各區,只有元朗、屯門和銅鑼灣三區的PM2.5錄得超標,港大研究納入為污染空氣最嚴重的深水埗、黃大仙和觀塘區等,當天沒有超標,超標的反而是時尚繁榮的銅鑼灣區

如果空氣污染與社會剝奪指數成正比,那麼當天深水埗、黃大仙和觀塘區等沒有空氣污染,是否代表該區的人口在當天脫貧呢?又如果有幾天珠江三角洲飄來PM2.5,這些地區甚或全港各區就會陷入貧困呢?

嘗試在深水埗舊式樓宇較多的街道,像桂林街、醫局街、北河街、海壇街等遊走,看到米芝蓮一星的腸粉店、奶茶獲金獎的茶餐廳、賣二元五角一個蛋撻的餅店,賞心悅目的程度直迫電視節目〈街市遊樂團〉。這些街道上購物者多,但車輛稀疏,舊式樓宇只高約數層,沒有屏風效應,深水埗區也許有較多貧窮人口,但空氣污染沒有錄得超標,或可理解。現實情況,參差不齊,想以統計模式找出剝奪指數和空氣污染之間的一個定律,恐怕不易達致。

 

2 則留言:

  1. 其實不用什麼科研,什麼指數,親身的體會就最實際。

    香港空氣污染嚴重,經年「煙雨濛濛」,多見「煙霞」,少見「藍天」,人家有目共睹,香港丁點面積,空氣污染還再分「地區」,有點多餘,小弟認為只是學者冇事搵事做,賺些研究經費而已。

    但有一些事情,分區倒是真實的,即是深水埗區的消費普遍較低,例如北河街街市的食品真是價廉物美,即使專程往買菜,也是值得的。
    茶餐廳的消費也很大眾化。

    至塕香港的樓價,不論什麼區,都是一個「貴」字。最近成交的一房單位,也要一千萬元。這一千萬,重於泰山,小弟也心有戚戚然。

    回覆刪除
    回覆
    1. 空氣污染、貧窮人口,這些學者怎樣幫得上?這些研究亦不見得對社會有什麼貢獻。山區貧困落後,但沒有空氣污染,學者又如何自圓其說?難怪科研撥款一向是自然科學和應用科學佔優。

      樓價升上太空,則連政府亦沒有拿出有效對策,政府亦變了學者,得個講字。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