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7日 星期四

公開大學的挑戰

網上圖片
「香港公開大學」稱將更改校名,並徵求校名建議。校方表示,近年已轉型為綜合型大學,現有約1萬名全日制學生,多於9千名的兼讀制學生,為消除外界對大學只提供遙距教育的誤解,需要一個更合適的校名。


網上圖片
公開大學並非香港獨有。英國的公開大學早在1969年成立,特色是採用遙距教學,也不設最低入學要求。在1971年,有約24,000名學生,到2008年,學生人數倍增至190,000人以上。但自2012年開始,學生人數下降,最近已跌至122,000,校方需要縮減規模。公開大學遇到甚麼挑戰呢?

網上圖片
隨着互聯網與通訊科技的興起,遙距教學已電子化和普及化,例如很多知名的綜合型大學,像哈佛與麻省理工等,都將部分課程放上網,免費供人進修。香港的院校及中小學,在社會事件及疫情期間,也在網上進行遙距教學。由於綜合型大學與公開大學的界線,漸變得模糊,遙距教學不局限於公開大學,其角色亦漸淡化,這就是公開大學面對的挑戰。

8 則留言:

  1. 任何事物都有其價值。一所大學「值多少錢」,當然要看其學術地位、畢業生的表現等等來決定。公開大學可待價而沽,捐款最多者,以該善長的個人、家族或該機構的名稱命名。香港不少中學的名字,也是人名,香港的大學也早有先例,如中大新成立的書院便是。

    新月人如果樂捐,公開大學就名作新月大學吧。

    回覆刪除
    回覆
    1. 新月人何德何能。智者是超人,在家鄉出錢出力,創辦了學府,仍拒以自己名字命名,眼光遠大。

      公大還有甚麼名可改呢?香港、城市、科技、教育、理工,甚至連中文,都已給人改了,新月人不才,沒有意念,公大自有分寸。

      刪除
  2. 。。。田家炳大學如何!哈哈!路過的讀者

    回覆刪除
  3.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
  4. 小弟上公開大學的網頁,看其提交大學名稱的要求和評選準則,內容臚列如下:

    The title should reflect the University's unique characteristics and strategic focuses.
    名稱須反映大學的特質和策略重點。
    The title should be able to facilitate the University's long term strategic development.
    名稱須有助大學長遠的策略發展。
    The title should demonstrate intellectual quality and educational value.
    名稱須展示學術質素和教育價值。
    The title should not bear implications on current social issues, politics, or religions.
    名稱不應牽涉任何社會事件、政治或宗教。
    The title should be easy to articulate.
    名稱須容易表達。
    The English and Chinese titles should be consistent.
    英文和中文名稱必須一致。
    The words in the title should not have syllables (in English, Cantonese and Putonghua) that may be mistaken for other words of a negative meaning, e.g. homophones, rhymes.
    名稱中不可包含任何有可能被誤認為其他負面含義的單詞(英語、廣東話和普通話),例如同音字,押韻。
    The acronym of the title should not bear negative connotation.
    簡稱不可帶有負面含義。

    看完後,無論是用新月大學抑或用田家炳大學命名,看來均不能滿足其評選準則,必定落選。大學的名稱,既要傳達其特質和策略重點,又要有助其長遠的策各發展發展,更要展示學術質素和教育價值,但又要容易表達,真係「講就容易」。見此準則,不少人可能打退堂鼓矣。

    大學的名稱要/可以反映其學術質素和教育價值,小弟第一回聽到。學術質素如何質化和量度?是否三言兩語可表達出來?香港本地的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歐美的倫敦大學、劍橋大學,哈佛大學、耶魯大學等無數學府,其校名有反映什麼學術意義嗎?但大家卻知道,這些大學的「招牌」,就是價值質素。大學的學術地位是用時間和研究成果、畢業生的表現等來確立的,不是靠「提名」來建立的。宋代不少大儒創建私人書院講學,朱熹有「白鹿洞書院」,這名字用上述的標準看,什麼也不是。

    如果大學的名稱要有學術質素的含義,索性稱作「香港優質大學」吧。但是否優質,卻不能只靠自我肯定。

    大學的使命或特色,可以用其校訓來表達,不必記於其名稱。香港大學的校訓是「明德格物」、香港中文大學是「博文約禮」、香港浸會大學是「篤信力行」、香港理工大學是「開物成務、勵學利民」....

    香港公開大學也早有校訓。2015年由校長黃玉山教授宣佈,乃是「公誠毅樸、開明進取」。此八字真言,既有理念宗旨,又符合「公開大學」之意。其實,只要校訓不變,重新名命所用的名字,倒是次要的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如今改校名的確不容易。以前簡單,很多大學以捐款人命名,如今皆是名校,如哈佛、史丹福、約翰霍金斯(英文是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很多傳媒寫漏一個s,變成John Hopkins)等等。這些原是商人,發財後想貢獻給專上教育,數百年後,其眼光與志向終永垂不朽。
      一堆廢話後,新月人覺得香港優質大學、香港卓越大學之類的名稱,應該是好名字,正如叫阿強的人一定強,叫阿麗的人一定美麗。

      刪除
  5. 。。咁叫新月人,一定想法也是很太空。哈哈,隨緣吧,忽然想起港鐵有個大學站,四周環境很優美啊!路過的讀者

    回覆刪除